袁歆貽
摘要 檢驗檢測報告能夠反映檢測機構的管理水平,是實驗室工作質量的最終體現。準確、清晰、明確、客觀的檢驗檢測報告是檢測機構良好形象和信譽的體現,也是客戶的要求。本文結合工作實踐,探討了農產品檢測中檢驗檢測報告的常見問題,并對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 農產品;檢驗檢測報告;常見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TS20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6-0271-01
Comm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spection Test Repor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YUAN Xin-yi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an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Station in Qinyang City of Gansu Province,Qingyang Gansu 745000)
Abstract Inspection test report can reflect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testing organization,which is the final manifestation of the quality of laboratory work.Accurate,clear,specific and objective inspection test report is the embodiment of a good image and the credibility of the testing organization,but also customers′ requirements.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work practice,discussed the common problems of reports 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inspection and analyzed the causes.At last,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inspection test report;common problems;countermeasure
檢驗檢測報告質量的好壞可直接反映檢驗檢測機構質量管理水平和檢測水平高低。檢測完畢,各項指標原始記錄出來后,結合抽樣單、委托檢測協議,即可形成檢驗檢測報告。《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準則》要求檢驗檢測報告應準確、清晰、明確、客觀,并符合檢驗檢測方法的規定。
1 農產品檢驗檢測報告中經常出現的問題
1.1 報告信息量不足
檢驗檢測報告至少應包括以下信息:標題;資質認定標志,加蓋檢驗檢測專用章;檢驗檢測機構的名稱和地址;檢驗檢測報告的唯一性標識及頁碼標識;客戶的名稱和地址;檢驗檢測辦法的識別;樣品的描述、狀態和明確的標識;樣品的接受日期和檢驗檢測日期;所用的抽樣計劃和程序說明;檢驗檢測報告或證書批準人的簽字;法定計量單位;委托檢測時,結果的使用范圍聲明和復制報告的聲明。在日常出具的檢驗檢測報告中,經常出現項目不全的現象。
1.2 報告數據與原始記錄不一致,報告審核人責任不到位
檢驗原始記錄應數據清晰,保存完好,與出具的檢測檢驗報告事項、數據一致。原始記錄是實驗室檢驗過程的證明材料,一旦實驗室與檢驗委托方或相關第三方發生糾紛時,不規范的檢驗原始記錄就不能起到證據的作用,將實驗室置于危險境地。在實際工作中,原始記錄存在的問題有如下幾個方面:一是檢驗樣品的準備、處置和制備記錄不全。二是檢測后計算過程中引用的常數或系數沒有出處,缺少可追溯性。如重金屬的檢測中,結果計算要用到由標準曲線得到的系數,因而標準曲線應該附在原始記錄后面。三是有些檢測人員出于保持原始記錄干凈整潔的目的,習慣將原始記錄先記錄在筆記本上,過后再轉抄到格式化的原始記錄上。
1.3 報告無三級審批簽字,報告管理混亂
檢測報告的三級審批主要包括:一審(主檢員)對委托協議書(抽樣單)到檢驗檢測報告編制過程負責,關鍵點為檢測數據的準確性;二審(審核員)對檢驗檢測報告編制到檢驗檢測報告副本過程審核,關鍵點為檢測數據的完整性、可靠性;三審(批準人)對檢驗檢測報告副本到檢驗檢測報告發放過程負責,關鍵點為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可靠性、合理合法性,負責報告質量。對檢驗檢測報告實行基于過程控制的三級審核,才能保證檢驗檢測報告的質量[1]。
1.4 報告無騎縫章,有報告調換內頁的風險
檢驗檢測報告應在騎縫位置加蓋騎縫章,且中間頁不能有空白,防止內頁被調換。
1.5 報告或原始記錄有不規范的涂改,存在作假的可能
《檢測和標準實驗室認可準則》(ISO/IEC17025:2005)中4.13.2.1規定記錄應包括負責抽樣的人員、每項檢測和(或)校準的操作人員和結果校核人員的標識。4.13.2.3規定當記錄中出現錯誤時,錯誤應劃改,不可擦涂掉,以免字跡模糊或消失,并將正確值填寫在旁邊。對記錄的所有改動應有改動人的簽名或簽名縮寫。筆者認為這里的修改不是指修改原始數據和結果,而是修改錯誤的計算方法、計算數據和結果或計算公式。
1.6 報告出具不及時
由于農產品易腐敗、不易保存的消費時限性特點,農產品檢測中,報告的時效性顯得尤為重要。
2 對策
2.1 增強檢驗檢測意識
農產品檢驗檢測機構應通過學習《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和《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準則》等技術規范,加強全員的檢驗檢測意識,尤其是質量控制部門、質量監督員和檢測員的質量意識,質量控制部門可利用儀器檢定或校準、能力驗證、比對試驗、使用標準物質、加標回收試驗提高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可靠性;質量監督員可定期或不定期地在所管領域開展質量監督,及時發現問題,采取預防和糾正措施,促使質量管理水平不斷提升[2]。
農產品的例行監測樣品量非常大,而且時間緊,從安排抽樣到完成檢測報告往往需要15 d,在這種緊張的工作節奏下更需要高度的質量責任心。
2.2 加強報告質量監控工作
農產品檢驗檢測機構應建立行之有效的檢驗檢測報告質量復核機制,實行“三級審核”制度,由精通檢驗檢測工作、具有高度責任心并經過考核授權的人承擔報告的校核、審查和批準。報告一經形成,應與檢測協議(抽樣單)和原始記錄一并按規定期限存檔,由專人管理[3]。
2.3 加強原始記錄的可追溯性
農產品檢測中,各個環節的原始記錄要形成閉環,原始記錄應該信息充足、詳實,關鍵環節的檢驗活動有圖片等佐證材料,能夠通過原始記錄再現檢驗檢測全過程。每個農產品檢測實驗室都要按資質認定評審準則的規定,制訂自己的記錄管理規定。
2.4 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提高報告質量
現代社會信息技術已滲透到人們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農產品檢驗檢測機構也應重視信息化管理系統的應用,結合自身需求制定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利用系統服務客戶,如網上受理業務、打印檢驗報告、接受客戶反饋意見等。信息化的管理系統能有效地指出檢驗報告的缺陷,利用信息分析報告存在的質量問題,為改進報告提供數據支撐[4];同時,這種信息化的管理能夠讓樣品的流轉更便捷、嚴謹。
3 參考文獻
[1] 陸旭先.檢驗報告質量的三級審核[J].品牌與標準化,2010(8):47-48.
[2] 馬林.通過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保證檢測報告質量[J].現代測量與實驗室管理,2009(5):58-59.
[3] 張雪,范國坤,杜淑媛.淺談縣級食品檢驗檢測實驗室的改造建設[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6(4):1770-1773.
[4] 李遠.巴中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2(23):290-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