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云
摘要:微課,作為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下的一種新興的教育形式,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本文從微課的定義、微課的特點和微課在日常教學中的應用等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 微課;生物實驗;應用
微課,這樣一種新興的教育形式到底應該怎樣理解;教師制作微課僅僅用來展示自我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整合能力、教學功底和個人魅力嗎?沒有其他用途嗎?下面我將從微課的定義、微課的特點和微課在日常教學中的應用等方面談談實踐和思考。
一、微課與微課程
微課就是微型課的代名詞,來源于現實的課堂教學模式,是課堂教師授課的濃縮、搬遷與改版,本質上屬于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從教育技術領域考察,微課屬于新一代教學課件范疇。微課程,微型課程的代名詞,微型課程首先由美國阿依華大學附屬學校提出,也被稱為短期課程或課程單元。
我國最權威最早引入微課概念的是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鐵生,他根據現有教育信息資源利用率低的現狀,率先提出了以微視頻為中心的新型教育自愿——“微課”,全稱“微型視頻課例”,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教與學活動的多種教學資源的有機整合。
二、微課的特點
1、主題明確,針對性強。微課選取的教學內容應該主題更加鮮明,重難點更加突出,問題更加聚焦,目標更加明確,語言更加精練。“微課”主要是為了解決課堂教學中某個學科知識點,特別是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等內容。“微課”的教學目標相對單一,指向性明確,所有教學設計與制作都是圍繞某個知識點展開的,不僅注重教師的“教”,展示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的整合,更注重學生“學”的設計。可以說,微課是傳統教學精華的進一步濃縮。
2、短小精悍,易傳播。“微課”容量小,一段微課視頻時間通常控制在15~20分鐘,根據心理學研究,成年人的注意力集中一般在15分鐘左右,“微課”在時間上符合人類的認知特點;語言精練、準確、明晰,干脆利落,緊扣主題,新穎獨特,引人注目。論據求準求精求簡。課程內容整體條理清晰,重點突出,有理有據。而且微課視頻格式普通,容易在網絡中上傳和下載。
3、資源容量較小。總容量一般在幾十兆左右;視頻格式支持在線播放;方便下載實現移動學習;適合觀摩評課反思研究。
三、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創新應用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實驗教學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實驗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鞏固和完善其知識體系,還能培養學生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以七年級上冊為例,教科書上有很多實驗需要學生做或者教師在課堂上展示,可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受到實驗條件的限制或課堂時間的限制,一些實驗時間長、實驗現象不明顯的實驗,教師多選擇用講述法或觀看教學視頻的方法開展,使得學生對這些實驗毫無體驗,聽得、看得索然無味,漸漸對生物這門學科失去興趣。
以“探究光照或水對植物生存的影響”為例,本實驗需要時間長,整個實驗過程包括實驗結果很難在45分鐘之內就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一般在課堂上讓學生分組設計探究實驗方案,直接由學生猜出實驗結果得出實驗最終結論,這兩種方法都沒有真正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若上實驗型微課,就能很好地實現實驗目標。教師可以將一個班的學生分為若干個實驗小組,分別領取1號實驗任務,2號實驗任務,3號實驗任務,4號實驗任務,用手機或相機錄下實驗的操作過程和每天呈現出的實驗結果,教師將這些視頻制作成5到10分鐘的微課,課堂上每個小組派代表演示整個實驗流程。這個實驗操作簡單,1號、2號、3號、4號實驗結果都很明顯。在觀看微課的過程中,4個實驗小組各有優點,學生間取長補短,對實驗方法的改進、實驗操作中的不嚴謹之處做了分組討論,最后總結。這樣,學生體驗了整個實驗流程,提高了生物科學素養,微課成了非常好的課程資源。
“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的實驗,耗時特別長。教師不可能在課堂上展示整個實驗流程,但可將整個實驗過程制作成相應的微課,在課堂上播放。雖然教材對這些實驗有專門配套的視頻資料,但是教師自己錄制的微課或者讓學生自主探究錄制的微課適合教師的教情和學生的學情,學生的參與度高,在操作過程中呈現的錯誤可以及時修正,呈現的亮點可以及時表揚,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和信心。幫助學生打開實驗探究思路,總結實驗探究的科學方法,讓學生不再怕實驗,不再覺得實驗只是“紙上談兵”。
七年級下冊第一章就要求學生利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結構,學生在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的實驗中基本沒有問題,可以清晰地觀察到植物細胞的結構,但是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中會遇到很大阻力,有時一個班級只有一位學生實驗成功,如何將顯微鏡下看到的畫面放大,并呈現在所有學生面前,更好地幫助學生分析實驗現象,掌握知識呢?可以利用學校實驗室配備的有錄像功能的顯微鏡,直接把顯微鏡下呈現的畫面拍攝下來,制作成微課。在這個實驗中,學生即使掌握了實驗步驟,但顯微鏡操作不熟練,會出現很多問題,不少學生找不到需要觀察的標本,分不清“細胞”和“氣泡”,分不清低倍鏡和高倍鏡下視野的明暗、細胞數量和大小的不同,不會正確移動裝片尋找目標......教師可利用顯微鏡的錄播功能制作一節專門解決這些問題的微課,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微觀世界,用自己的手掀開微觀世界神秘的面紗,用眼睛欣賞微觀世界的美。
微課是一種新興的教育形式,教師應該正確認識微課,理解微課的特點,并將它運用到日常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