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素莉
摘要:生命是人最寶貴的財富,沒有了生命,其他一切都不存在,這個世界對你也沒有任何意義可言,對小學生必須進行生命教育意義很大。通過生命教育,讓孩子懂得珍惜生命。生命本身就是美的,自己的生命就是美的杰作,我們應該為我們的生命而自豪。我們的生命來自的父母,為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師長的關愛之情,我們更要珍惜我們自己僅有一次的生命,用自己的生命去創造更大的價值來回報我們的爹娘和師長。就每個生命個體而言,在浩瀚的宇宙中是短暫的,微不足道的,但每個人所體現的價值、鑄造的個性是絕對獨一無二的,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唯一的,都是不可替代的。因為生命是如此的寶貴,我們更不應該漠視我們的生命,反而,我們更因該讓我們的生命存在價值,我們應該為了我們的生命而去拼搏、奮斗。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將如何進行生命教育呢?
關鍵詞:生命教育;人文培養;改善教學
一、深挖教材,滲透生命意識
生命教育是一種全人的教育,它不僅包括對生命的關注,而且包括對生存能力的培養和生命價值的提升,伴隨著課改,小學教材里蘊含了豐富的思想內容,這些思想內容正是生命教育的基本要素。
1、滲透生命的意義。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想讓學生對生命充滿敬畏、珍惜,就要喚起學生對生活環境的熱愛。在各科教材中,蘊藏著取之不盡的情感教育素材,如:音樂學科中的《在祖國的懷抱里》、《我愛家鄉,我愛祖國》,在美妙的歌境中向學生進行了愛祖國、愛家鄉、愛人民的情感教育;語文學科中的《她是我的朋友》、《掌聲》,培養了學生理解、尊重、關心、幫助他人的道德情感;品德與社會學科中的《讀懂爸爸媽媽的心》、《來自社會的愛》,讓學生在感受幸福的同時,學會對生命的欣賞、熱愛,從而感激生命、感激父母,感激社會。這樣,孩子們才能進一步感受生命的美好和魅力。
加強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可見,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內容豐富,富有教育意義。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緊扣課文內容,深挖課文內涵,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如,《一夜的工作》,向學生進行革命前輩廉潔奉公、忘我工作的教育;《豐碑》一文,向學生進行了一心為公,舍己救人的教育;《燈光》一課,向學生進行熱愛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教育,認識到新生活來之不易??只有讓這些深刻的文本內涵流進學生的心田,才能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人生理想,認識到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社會與自我實現,進一步懂得尊重生命、珍愛生命、張揚生命。
2、培養正確的挫折觀。喜怒哀樂本為人之常情,酸甜苦辣原是生命本色。但是,小學生由于年紀小,情感脆弱,在遭遇挫折、壓力、矛盾時常常不能獨立面對,或是逃避,或因生理失衡而尋求不當的手段來解決。因而,教師應該利用教材中的典型范例,引導學生向榜樣學習,鍛煉自己的心理素質,正視壓力,正視挫折,知難而進。如語文教材里的《向命運挑戰》一課,作者講述了21歲就患上絕癥的霍金,在生活中、學習中,勇敢地與病魔做斗爭,成為偉大的天體物理學家的故事,告訴我們人是可以向命運挑戰的,贊頌了霍金敢于向命運挑戰、不怕失敗、不怕困難的精神。教學時,教師除了用霍金的事例喚起學生對生命的思考外,還可以結合海倫.凱勒、張海迪的事例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讓學生以他們為榜樣,正確認識生活,培養笑傲困難笑傲人生的樂觀態度和迎難而上百折不撓的意志力。這樣,就會減少學生動輒輕生的可能了。
二、啟發智慧,營造生命課堂
教育的真義是培養人,促進人的發展,領悟生命的真諦,追求生命的意義。打造生命課堂,激發生命活力是學校教育的根本要求。
1、要欣賞學生。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歧視里有瓦特,你的譏諷里有愛因斯坦。”可見,教師角色之一即教師是學生個性的塑造者,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及人格的完善。因此,我認為實施生命教育,首先必須對教師進行生命教育,讓其在教學實踐中實施生命化的教育方式。從已經產生的小學生的生命問題來看,不少是由教師反生命的教育方式所導致,如教師的體罰和變相體罰;從罰站到罰蹲;從打手板到扇耳光,教師的病理性語言的諷刺挖苦,如老師一句“你真笨,怎么教都不會”、“這個同學的智商有問題”等,都會給孩子帶來無盡的精神壓力和精神虐待;而這些虐待僅僅是因為學生學習不好而造成的,這種不尊重生命、不尊重人權的反生命的教育,輕則造成學生沉重的心理問題,重則導致學生的輕生。所以,進行生命教育,首先應從尊重生命開始。因為學生是生命,所以尊重學生、熱愛學生、關懷學生、賞識學生,創造一個師生之間民主平等、溫磬和諧和充滿生命活力的成長環境就是生命教育,如果教師能做到這一切,那么就是不教而教了。
2、改善教學方式。生命不僅僅是一個活的個體,生命的價值更在于他是一種活力的存在,是一個有尊嚴的個性的存在。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捫心自問:在自己的課堂上,給學生以尊嚴了嗎?給學生以活力施展的空間了嗎?給學生個性張揚的機會了嗎?葉瀾教授曾告訴我們:“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應被看作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要把個體精神生命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為此,教師應該強化愛生意識,尊重學生人格,認識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采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切實履行“減負”要求,為學生創造一個寬松愉快的課堂環境,從而減少乃至杜絕由此引發的矛盾和沖突,有效地防范學生自殺事件的發生。
三、社會架橋,探索生命意義
生命教育是一個持續不斷的認知過程,不是靠一時的感情沖動和言語說教能完成的。兒童的情感容易被激發起來,但也容易回落。因此,學校、家庭和社會應該全力配合,形成一個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的氛圍,共同擔負起對學生生命教育的責任。
1、生命教育同社會現象相結合。隨著物質發展,社會中的許多現象都在迫使我們對生命進行思考,如讓我們看到異端分子對生命的無情蔑視和踐踏;非典、礦難、海嘯讓我們看到生命的脆弱和活著的幸福。諸如此類的社會現象,是培養學生生命意識的最生動、最真實的材料。家長和教師可以通過對這些活生生的社會現象的講述和分析,增強孩子對生命的珍惜和熱愛之情。
2、生命教育同實踐活動相結合。生命教育是一種身教重于言傳的特殊教育,以具體的行為或舉動教育人,才能真正影響人,感化人,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因此,生命教育必須注重實踐活動的作用。如:請交通管理員給我們作報告,講講交通事故對生命的無情吞噬;請消防員講講水火對生命的殘酷毀滅;組織學生參觀嬰兒室、手術室等,了解生命的起源,讓學生體驗生命的喜悅和理解生命的尊嚴,從而形成正確的生命態度和正確的生命意識。此外,實踐活動還是引導學生探索生命意義,提升生命價值的一方沃土。如運動會,可以激發學生拼搏奮進的精神;文藝晚會可以讓學生發揮才能,展現生命的活力;春游可以讓學生感受萬物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氣息,感受世界的朝氣和希望??在活動中,學生磨煉了意志、增強了信心、發現了自我、開發了自我,生命之花更加絢麗多彩。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懂得生命是至高無上美的價值的體現,要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也尊重他人的生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面對生活挫折,笑對人生,才不會輕易放棄生命,都能享受到自己生命的樂趣,這就是我們生命教育要達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