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淑珍
摘要:文明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禮儀修養是現代文明人必備的基本素質。對一個人來說,文明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文明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精神文明建設、道德風尚和民族素質的體現。作為一名中學生,繼承中華民族的禮儀傳統,學習禮儀文化,培養禮儀素質,是社會文明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塑造個人良好社會形象的必務品質。因此如何培養農村中學生文明禮儀意識,形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已成為農村中學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字:初中新生;農村教育;策略
一、農村中學生文明禮儀現狀
我們通過學生座談會和問卷調查得知,目前農村初中學生文明禮儀現狀表現為:
1、對文明禮儀知識知之甚少。學校缺乏必要的知識介紹,課外讀物中相關書籍也不多,學生只能通過模仿影視演員或家長的言談舉止,結合自己的理解去做。而影視演員難免做作,有時不合常理,家長也很難進行科學系統的引導。這就造成學生缺乏講究文明禮儀的肥沃土壤。
2、對講究文明禮儀的認識不高,對應有的禮儀不重視,禮儀觀念淡薄。大多數學生認識不到做為禮儀之邦的華夏民族禮儀文化的燦爛,盲目追求個性解放,對自身形象要求不高,致使對文明禮儀缺乏正確的認識,禮儀觀念淡薄。
3、缺乏約束,缺乏引導。社會發展的消極影響,家庭教育的乏力,學校引導的疏忽,使學生講究文明禮儀的教育幾近形成真空。
以上因素,致使很多中學生在學校里不會尊重他人,不會禮讓,不講禮貌;在家里不懂孝敬長輩,唯我獨尊,為所欲為;在社會上不懂怎樣稱呼他人,甚至隨心所欲,滿口粗言爛語。導致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不夠禮貌,沒有修養”。
二、農村中學文明禮儀教育途徑
1、引導學生認識學習文明禮儀知識的重要性。文明禮儀是指人們在各種社會交往活動中形成的用以美化自身、完善自我、尊重他人的約定俗成的行為規范與準則。現在我國的教育方針是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既要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又要有健康的體魄、高尚的道德、善良的心靈和優雅的情操。
學校可通過專題講座、主題班會等形式,引導學生認識到學習文明禮儀,并非個人生活小事,它不僅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只有每個人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相互尊重,講求禮儀,我們的家庭、學校、社會才會和諧,個人形象才會提升,禮儀之邦的精神才會得以弘揚。
2、教育學生明確文明禮儀的內容。對中學生禮儀的基本要求是:穿著合體、整潔、大方、講究場合;言談要文明,要遵守課堂紀律;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校內公共場應該自覺保持校園整潔,不在教室、樓道、操場亂扔紙屑、果皮、不隨地吐痰、不亂倒垃圾,不在黑板、墻壁和課桌椅上亂涂、亂畫、亂抹、亂刻,愛護學校公共財物。在家庭生活中,尊老愛幼、孝敬父母,鄰里團結;在人際交往中,謙恭禮讓、諒解寬容、與人為善,待人莊重大方、熱情友好、談吐文明、講究衛生;在社會生活中,表現為遵守規則、守時履諾、講究公德、同情弱者、愛護環境、善待自然等。
3、加強文明禮儀教育。第一,要求學生從自身做起。首先要學會尊重他人,禮儀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現形式,只有從內心尊重人,才會有得體的禮儀言行。尊重他人是人際交往中的必要和首要態度。周恩來同志一生鞠躬盡瘁,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貢獻了畢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視察工作,離開時總要親自和服務員、廚師、警衛員和醫護人員等一一握手道謝,周總理得到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尊重,與周總理尊重他人的優秀品質是分不開的,他理應是中學生學習的楷模。其次提高自尊心。初中生正處于人格成熟期,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懂得自尊,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此階段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格,養成自尊、自愛、自律的良好品德顯得尤為重要。 再次要注重實踐。一個人的禮儀只能在言行中反映出來,不說不動就不能說某個人有無“禮儀”。每個人都要在理解禮儀要求的基礎上,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時的待人接物中展現自己文明有禮的形象。要教育青少年學生樹立信心,懂得在應用得體的禮儀言行的同時,也是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要敢于展示一個有禮、自信、文明的自我,并且充分利用各種場合、機會去表現這一點。
第二,教師要做中學生文明禮儀的楷模。教師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傳播者,在文明禮儀教育中理應做到言傳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育者本身的道德形象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學習與實踐,起著強化或弱化作用。教師在平時必須注意自我修養,完善自我人格,加強“身教”意識,言談舉止做到文明健康、真誠和諧、親切得體,并在講究衛生、關心集體、遵紀守法、遵守秩序、愛護公物等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這樣,教師的身教就可以在學生心目中得到確立和認同,最終達到示范教育的目的。
三、結語
總之,文明禮儀教育對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樹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及提高學習主動性、自覺性等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形成了教育的良性循環。通過禮儀教育,形成了良好的班風,同時也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我們將為之不懈的努力,嘗試更好的教育策略,促進以文明禮儀為主體的養成教育再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 許惠英 新課標新理念 新教法 《試教通訊》,2003.54.
[2] 沈建龍 “以生為本”在政治課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