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霞,張昊昕
(淮安市第一人民醫(yī)院CCU,江蘇 淮安 223001)
集束化護理對冠狀動脈分叉病變PCI圍手術期對比劑腎病的影響
劉海霞,張昊昕
(淮安市第一人民醫(yī)院CCU,江蘇 淮安 223001)
目的探討集束化護理對冠狀動脈分叉病變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圍手術期對比劑腎病的影響。方法選擇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在本院行冠狀動脈分叉病變PCI術治療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患者PCI圍術期:觀察組采用集束化護理,對照組按常規(guī)護理,觀察兩組患者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腎小球濾過率等腎功能指標水平變化,并監(jiān)測兩組對比劑腎病發(fā)生率。結果干預后,觀察組尿素氮(5.19±1.58)mmol/L、血肌酐(42.56±22.14)μmol/L、血尿酸(342.45±38.59)μmol/L、腎小球濾過率(87.54±11.58)ml/(min·1.73m2)、均顯著低于對照組(6.13±1.67)mmol/L 、(72.74±19.68)μmol/L 、(356.95±37.48)μmol/L、(97.54±12.14)ml/(min·1.73m2),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對比劑腎病發(fā)生率8.00%顯著低于對照組16.00%,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冠狀動脈分叉病變PCI圍手術期積極采用集束化護理,可有效減輕對比劑腎功能損害,降低對比劑腎病發(fā)生率,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集束化護理;冠狀動脈分叉病變;PCI;圍手術期;對比劑腎病
冠狀動脈分叉病變是我國高發(fā)的心腦血管疾病,隨著心臟介入治療技術的完善及成熟,
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技術已經(jīng)成為冠狀動脈分叉病變治療的主要手段,其具有微創(chuàng)、安全、高效等優(yōu)點,受到了醫(yī)師及患者的廣泛好評[1,2]。但是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存在對比劑腎病等并發(fā)癥,需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積極預防對比劑腎病。為此,本次研究選擇在本院行冠狀動脈分叉病變PCI術治療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集束化護理(Bundles of Care)對PCI圍手術期對比劑腎病防治效果進行了具體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行冠狀動脈分叉病變PCI術治療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兩組患者均符合PCI術指征,已排除未成年人、合并感染性疾病者、術前3個月內使用他汀類藥物、術后住院時間≥3 d者、他汀類藥物過敏者、術前近一個月使用對比劑者、對比劑使用禁忌癥者、術前肝腎功能損害、術前合并慢性炎癥者、自身免疫疾病等。觀察組男34例,女16例,年齡49~75歲,平均年齡(62.31±13.25)歲,其中陳舊性心肌梗死26例、急性心肌梗死24例,對比劑用量80~180 mL,平均(130.25±50.14)mL,病變冠脈數(shù)2~3支,平均(2.51±0.43)支。對照組,男33例,女17例,年齡49~76歲,平均年齡(62.74±13.65)歲,其中28例陳舊性心肌梗死、22例急性心肌梗死,對比劑用量80~190 mL,平均(135.47±55.28)mL,病變冠脈數(shù)2~3支,平均(2.43±0.51)支。兩組患者在年齡、對比劑用量、病變冠脈數(shù)等一般資料方法,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經(jīng)右側撓動脈或股動脈行選擇性PCI,對比劑為碘普羅胺,圍術期護理:對照組按常規(guī)護理,圍術期常規(guī)完成術前準備,術中配合及術后護理;觀察組采用集束化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 制定集束化護理計劃
護理人員術前,根據(jù)患者病情、手術時間、對比劑用量、腎功能指標等信息,與負責醫(yī)師共同分析評估患者術后對比劑腎病的風險,根據(jù)患者對比劑腎病風險制定集束化護理計劃,對風險點進行列舉,制定對應的預防性干預措施,并強化基礎護理措施。
1.2.2 術前預防性干預
(1)飲食調整
術前,告知患者對比劑腎病的發(fā)生機制、風險因素等,告知患者及家屬應積極配合調整飲食、飲水預防對比劑腎病。指導患者術前24~48 h開始進食清淡的流質飲食,以蔬菜、水果、碳水化物為主,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蛋白質食物增加術后腎臟負擔,糾正蛋白質的負氮代謝,促進術后對比劑腎病形成。同時,需注意觀察患者飲食改變后是否出現(xiàn)低血糖反應,及時補充糖水、糖果等食物。糖尿病患者根據(jù)病情制定糖尿病食譜,限制碳水化合物攝入量,采用降糖藥物及胰島素控制血糖,做好低血糖反應監(jiān)測[3]。
(2)增加飲水量
術前24 h開始指導患者每日飲水量增加至1000~2000 mL,鼓勵患者每日少量多次飲水,分為6~8次飲水,護理人員督促患者飲水,并提醒家屬觀察患者飲水情況,記錄24 h出入液量。此外,糖尿病患者停止雙肌類降糖藥使用。
1.2.3 術中綜合性護理
術前24 h開始給予生理鹽水1~1.5 kg/h持續(xù)水花,術中持續(xù)水化。術前再次核對患者腎功能指標、對比劑用量信息,核對完成后積極配合手術。術中,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尿量情況,及時補液、調整滴速或作對應處理,
1.2.4 術后預防性干預
術后,準備好對比劑腎病治療緊急預案,術后48 h密切關注患者有無水腫、尿少、乏力等非少尿型急性腎衰竭癥狀。2型糖尿病患者停用雙肌類降糖藥72 h,采用胰島素降糖,持續(xù)監(jiān)測血糖改變。準確記錄24 h尿量,尿色、患者排尿反應等情況,及時作相應處理。
術后12 h內應持續(xù)進行水化治療,護理人員觀察血肌酐、血尿酸等指標改變,及時計算腎小球濾過率,發(fā)現(xiàn)腎功能指標異常者,立即通知醫(yī)生,遵醫(yī)囑使用保護腎功能藥物。鼓勵患者持續(xù)術前清淡飲食及飲水量,必要時水化治療延長至術后48 h。
1.3 觀察指標
1.3.1 腎功能指標指標監(jiān)測
兩組患者干預前(入院時)和干預后(術后2 d)分別進行腎功能指標檢測,統(tǒng)計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腎小球濾過率、超敏c反應蛋白指標水平。腎小球濾過率采用簡化MDRD方程計算。
1.3.2 對比劑腎病監(jiān)測
參照《對比劑腎病中國專家共識》(2009版)關于對比劑腎病診斷標準:接觸對比劑后
48~72 h內,血清肌酐濃度>44.2 μmol/L,或血清肌酐濃度升高幅度≥25%,應排除其他原因因素導致急性腎功能損害[4]。統(tǒng)計兩組患者對比劑腎病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 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干預前后腎功能指標及炎性因子比較
干預前,觀察組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腎小球濾過率指標水平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腎小球濾過率、超敏c反應蛋白指標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冠狀動脈分叉病變PCI術干預前后腎功能指標及炎性因子比較(±s)

表1 冠狀動脈分叉病變PCI術干預前后腎功能指標及炎性因子比較(±s)
維度 時間 觀察組 對照組 t P尿素氮(mmol/L)干預前 4.78±1.25 4.89±1.58 3.395 0.418干預后 5.19±1.58 6.13±1.67 12.143 0.023血肌酐(μmol/L)干預前331.26±41.26 335.62±39.78 3.614 0.397干預后342.45±38.59 356.95±37.48 10.145 0.029腎小球濾過率[ml/(min·1.73m2)]干預前 38.59±21.45 37.56±22.14 4.014 0.523干預后 42.56±22.14 72.74±19.68 13.519 0.021血尿酸(μmol/L)干預前 85.59±13.69 84.69±12.36 4.219 0.293干預后 87.54±11.58 97.54±12.14 9.417 0.033
2.2 兩組患者圍術期對比劑腎病情況比較
觀察組圍術期發(fā)生對比劑腎病4例,發(fā)生率為8.00%(4/50);對照組圍術期發(fā)生對比劑腎病8例,發(fā)生率為16.00%(8/50);觀察組對比劑腎病發(fā)生率(8.00%)顯著低于對照組(16.00%),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PCI是當前冠狀動脈分叉病變的主流治療方式,治療效果較好,但是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及時需要使用對比劑進行冠脈造影以明確病灶位置,便于精確治療,而對比劑可導致急性腎損害,近年來PCI圍手術期對比劑腎病臨床報道報道較多,已經(jīng)成為PCI術的高發(fā)并發(fā)癥,需做好圍術期防治工作,強化相關護理干預措施[5,6]。
集束化護理是一類循證基礎的治療及護理措施,其通過捆綁、集約護理服務,達到處理
某種危重癥、難治疾病臨床護理的目的。集束化護理對醫(yī)療護理服務進行了優(yōu)化,其可有效針對性防控外科并發(fā)癥,改善患者結局,其在外科臨床應用效果良好[7-9]。但是,目前尚無集束化護理用于冠狀動脈分叉病變PCI圍手術期對比劑腎病的文獻報道,為此本次研究對其臨床應用效果進行了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干預后,觀察組尿素氮(5.19±1.58)mmol/L、血肌酐(42.56±22.14)μmol/L、血尿酸(342.45±38.59)μmol/L、腎小球濾過率(87.54±11.58)ml/(min·1.73m2)、均顯著低于對照組(6.1 3±1.6 7)m m o l/L、(72.74±19.68)μmol/L、(356.95±37.48)μmol/L、(97.54±12.14)ml/(min·1.73m2),且觀察組對比劑腎病發(fā)生率8.00%顯著低于對照組16.00%,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知集束化護理顯著減輕了PCI圍手術期對比劑腎損害,進而降低了對比劑腎病風險,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值得推廣借鑒使用。
綜上所述,冠狀動脈分叉病變PCI圍手術期積極采用集束化護理,可有效減輕對比劑腎功能損害,降低對比劑腎病發(fā)生率,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1] 葉 飄,譚 寧,劉 勇,等.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對高水平高敏C反應蛋白患者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發(fā)生對比劑腎病的影響[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4,10(04):247-251.
[2] 韓雅玲.中國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2012(簡本)[J].中華危重癥醫(yī)學雜志(電子版),2012,10(03):169-180.
[3] 范繼紅,胡桃紅,賀 威,等.腎功能正常或輕度損害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發(fā)生對比劑腎病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6,12(01):31-35.
[4] 李 靖,李 莉,王 艷,等.高敏C反應蛋白與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對比劑腎病的相關性研究[J].西部醫(yī)學,2014,12(03):331-333.
[5] 張 穎,趙紅麗,劉 煒.對比劑腎病高危患者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護理[J].護理學雜志,2014,8(09):45-46.
[6] 梁 婷.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PCI術后預防造影劑腎病的護理[J].醫(yī)學信息(上旬刊),2011,12(08):4918-4919.
[7] 李子系,鄭小燕,葛圣林.一站式雜交技術治療冠狀動脈多支病變的圍手術期護理[J].安徽醫(yī)藥,2015,11(10):2037-2038.
[8] 許麗華,胡麗丹,聞子葉.高齡心絞痛患者PCI治療效果、安全性及護理研究[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0(03):359-362.
[9] 黃麗霞.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并發(fā)癥護理進展[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13,6(04):548-550.
本文編輯:吳宏艷
R541.4
B
ISSN.2096-2479.2017.04.27.02
劉海霞(1978-),女,漢,江蘇淮安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臨床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