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麗坤,李 偉,高紅巖,姜淑華
(吉林省遼源市東遼縣人民醫(yī)院,吉林 遼源 136200)
?腫瘤科護理?
手術室護理干預對胃癌手術患者術后康復癥狀的影響分析
姚麗坤,李 偉,高紅巖,姜淑華
(吉林省遼源市東遼縣人民醫(yī)院,吉林 遼源 136200)
目的分析手術室護理干預對胃癌手術患者術后康復癥狀的影響。方法隨機抽取我院自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胃癌手術患者60例,分為A組(n=30)和B組(n=30)。B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A組在B組的基礎上采用手術室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以及術后康復情況。結(jié)果A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3.3%遠高于B組患者的66.7%,術后康復情況遠優(yōu)于B組患者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將手術室護理干預應用于胃癌手術患者的護理中,護理滿意度明顯提高,促進了患者康復,值得進一步推廣和使用。
手術室護理干預;胃癌手術;術后康復
胃癌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隨著人們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結(jié)構的不斷改善,胃癌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據(jù)調(diào)查顯示:對于胃癌術后的患者,采用手術室護理干預,患者及其家屬頗為滿意,患者的病情明顯好轉(zhuǎn)[1]。為此隨機抽取我院自收治的胃癌手術患者60例進行研究,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胃癌手術患者60例,分為A組(n=30)和B組(n=30)。A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46~77歲,平均年齡為(61.5±14.3)歲。B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47~79歲,平均年齡為(63±15.2)歲。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發(fā)現(xiàn)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B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具體如下: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遵醫(yī)囑執(zhí)行治療計劃,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囑患者清淡飲食。
A組在B組的基礎上采用手術室護理干預。具體如下:常規(guī)護理措施同B組,給予患者手術室護理干預:(1)心理護理:患者在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要主動與患者交流,告知患者手術室的具體情況、麻醉情況以及手術室的醫(yī)護人員等,讓患者盡快的熟悉手術室情況,消除患者心中緊張不安的情緒。同時要多向患者講述治療成功的案例,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和依從性。(2)環(huán)境護理:護理人員要保證手術室安靜,避免大聲喧嘩、嬉笑,操作規(guī)范,避免患者收到不良刺激。(3)體溫護理:在為患者輸液或者輸血時,護理人員要將沖洗液的溫度加熱到37℃,同時用保溫墊覆蓋患者暴露的地方,保證患者處于一種舒適的狀態(tài)[2]。(4)拔管護理:術后患者拔管時,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采取正確的咳嗽方式,促進口腔內(nèi)以及呼吸道內(nèi)分泌物的排出。
1.3 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以及術后康復情況。采用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進行護理滿意度的調(diào)查,調(diào)查內(nèi)容包括:入院宣教、護理態(tài)度、護理技術、護理溝通和健康指導。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滿意率。統(tǒng)計并分析兩組患者的術后康復情況(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腸鳴音出現(xiàn)時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護理滿意度
A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3.3%,B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66.7%,A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遠高于B組患者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n,%)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康復情況
A組患者的術后康復情況明顯優(yōu)于B組患者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術后康復情況(±s)

表2 兩組患者的術后康復情況(±s)
組別 下床活動時間(d) 肛門排氣時間(h) 腸鳴音出現(xiàn)時間(h)A組 7.1±1.2 32.6±6.8 23.8±5.4 B組 9.3±1.6 51.3±8.4 34.9±6.2 x2 6.0249 14.6619 7.3945 P <0.01 <0.01 <0.01
胃癌患者在早期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因此絕大多數(shù)的患者在就診時一般都已經(jīng)到了晚期。隨著醫(yī)療科技的不斷發(fā)展,目前臨床上治療胃癌的方法除了射頻化療、全身靜脈化療以及介入化療等治療方式以外,主要還是以“手術治療”為主[3]。由于胃癌的手術范圍較大,對患者機體造成的損傷較大,且患者術后恢復緩慢,患者容易出現(xiàn)抑郁、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
手術室護理干預是一種全新的、優(yōu)質(zhì)的護理模式,主要以患者術后早期促進腸蠕動、恢復器官功能、早期進食、早期活動為中心目的。手術室護理干預通過加強消毒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消毒盲區(qū),讓消毒更徹底,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了一定的保障[4]。在手術過程中,給予患者一定的心理安慰,平復患者的情緒,避免由于患者情緒過于躁動引起的氣管插管拔除等一系列風險的發(fā)生。
上述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A、B兩組患者采用了不同的護理措施后,A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3.3%,B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66.7%,并且A組患者在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腸鳴音出現(xiàn)時間均優(yōu)于B組。說明將手術室護理干預應用于胃癌術后患者的護理中,贏得了患者及其家屬的一致好評,并且促進了患者病情的恢復,為患者及其家屬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心理負擔,是一種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
綜上所述:對于胃癌術后的患者,采用手術室護理干預,護理滿意度明顯提高,并且患者的恢復速度顯著加快,值得在臨床護理中大力推廣和使用。
[1] 李 莉.探析胃癌手術患者麻醉恢復期的手術室護理對患者的影響效果[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4,(9):205-208.
[2] 寧玉環(huán),楊惠敏.探析45例胃癌手術患者麻醉恢復期的手術室護理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9):262-263
[3] 陳 丁,黃錦燕,杜 菲,等.手術室人性化護理對60例胃癌手術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6,20(26):3720-3721.
[4] 菅 霞,張淑君,胡長娥,等.護理干預對胃癌手術患者麻醉恢復期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6,26(4):150-151.
本文編輯:吳宏艷
R472.3
B
ISSN.2096-2479.2017.04.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