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鳳冬
(豐寧滿族自治縣第二醫院,河北 承德 068300)
臨床路徑在子宮肌瘤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
白鳳冬
(豐寧滿族自治縣第二醫院,河北 承德 068300)
目的探討臨床路徑在在子宮肌瘤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78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9例。對照組給予婦科常規護理,臨床路徑應用于觀察組護理中,出院時,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及護理滿意度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費用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有利于減少子宮肌瘤術后并發癥、住院時間及費用,對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積極作用。
臨床護理路徑;子宮肌瘤;護理滿意度
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由子宮平滑肌細胞大量增生形成。30~50歲女性為高發群體,其發病率約為25%[1]。其癥狀主要表現為盆腔包塊、壓迫癥狀、繼發性貧血、月經過多及不孕等,常采用藥物治療、保守治療及外科手術治療,其中外科手術是主要手段[2]。臨床護理路徑是以時間為縱軸、以護理計劃為橫軸進行標準化、全程化的護理工作模式,對提高護理質量有著重要意義[3]。本研究將臨床路徑應用與子宮肌瘤患者圍手術期護理,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78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病理學和影像學檢查確診為子宮肌瘤;②能正常進行溝通交流;③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類疾病;②合并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障礙。采用隨機數字表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例。其中對照組年齡30~48歲,平均(38.75±5.53)歲;觀察組年齡30~50歲,平均(38.28±8.2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臨床護理路徑規劃如下。見表1。

表1 子宮肌瘤手術患者臨床路徑流程表
1.3 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平均住院時間及醫療費用;采用我院自行設計的護理滿意度評分調查問卷比較護理滿意度情況,總分為10分。①非常滿意:得分≥9分;②一般滿意:6分≤得分<9分;③不滿意:得分<6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費用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費用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住院情況比較
2.2 兩組者作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總滿意度(97.44%)明顯高于對照組總滿意度(74.3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比較 [n(%)]
子宮肌瘤是一種女性良性多發性腫瘤,其激素依賴性強,惡變率較低。可通過B超進行診斷。藥物治療子宮肌瘤在短期內效果明確,但停藥后會復發,因此臨床上以手術治療為主。越來越多的女性對自身器官的完整性加以重視,因此保留子宮的肌瘤剔除術在臨床上受患者歡迎[4]。通過手術不僅達到治療的目的,同時還可保留子宮的生理功能,穩定內分泌系統,減少對卵巢功能的影響。在子宮肌瘤患者圍手術期患者采用臨床路徑,以患者的住院時間為序,將護理內容具體到每天,通常有計劃、有目的進行護理干預,從術前檢查及準備到術后護理制定規范化流程,從而避免了護理行為的隨意性,提高了護理工作效率和護理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臨床路徑后,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費用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總滿意度為97.44%,對照組總滿意度74.36%。由此可見,在子宮肌瘤患者圍術期實施臨床路徑護理,可提高護理質量,利于患者快速康復,大大提升了患者的滿意度。
[1] 劉 麗,許艷瑾,尹 伶.我國子宮肌瘤的流行病學特征[J].現代預防醫學,2014,41(2):204-207.
[2] 梁 志.子宮肌瘤的治療現狀[J].吉林醫學,2012,33(7):1464-1466.
[3] 尤慧敏.臨床護理路徑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患者圍手術期應激反應的影響[J].中國腫瘤外科雜志,2015(5):335-337.
[4] 王瑞敏,侯 懿.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比較[J].重慶醫學,2014(7):852-853.
本文編輯:趙小龍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04.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