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紀錄
內容摘要:本文旨在實現農產品的流通效率,做好線上線下融合農產品的發展,合理設定農產品的價格,保證農產品的產品質量。文章就線上線下融合的農產品O2O模式基本框架構建及其運行機制進行研究,主要分析了加工企業為核心的框架、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核心的框架、批發市場為核心的框架、零售企業為核心的框架。基于線上線下融合的農產品O2O模式運行機制分析中,確定了線上線下融合農產品O2O模式的發展對策:通過不斷拓展農產品O2O內涵,確定多維度、多層次的農產品O2O復合生態體系;盡可能發揮出LBS移動農產品O2O主流地位,實現線上線下資源的整合;升級改造農產品流通技術,實現農產品流通的信息化建設和發展;不斷健全農產品冷鏈物流,完善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
關鍵詞:線上線下 農產品O2O模式 基本框架 運行機制 發展對策
問題的提出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供給側改革日益深入。為了滿足居民的需要,政府越來越注重農產品的調控和發展,農產品流通效率不僅影響著農民的收入,同時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核心之一。在農產品小生產中,越來越注重挖掘大市場的價值,以實現農產品資源有效整合和農村經濟健康發展。但是,在大市場小生產中,農產品整體流通中存在基礎設施薄弱、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的難題,產銷銜接也不盡流暢。基于農產品的整體流通效率而言,較低的流通效率造成農產品的價格波動比較明顯,進而出現了農產品“賣難”和居民“買高”的現象。農產品流通關乎農民生產和居民消費,隨著當前互聯網技術的突飛猛進,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應注重網絡商品交易平臺的構建和發展,做好交易市場的分析管理,盡可能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以更好促進農產品流通和農產品市場升級和轉型。農產品市場經濟的發展,要結合農村流通設施建設,做好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信息化建設和電子商務發展,依托網絡化交易,逐步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當前我國農產品流通中,越來越注重農產品的規模化發展,以最大限度保證農產品的整體質量,逐步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減少農產品的流通環節,達到農民增收、市民受益的雙贏。
O2O作為線上和線下的電子商務模式,有著多平臺的特點,拓展線上資源與線下產品很好的結合,能依托互聯網更好的發展實體經濟。我國關于O2O市場規模的發展,截至2015年上半年,O2O市場規模高達1193.2億元。比如,對于生鮮電商O2O發展而言,要注重農產品的初級加工,融合品牌效應價值進行發展,盡可能做好科學分析,通過實現線上有效挖掘,可以最大程度吸引客源,消費者進行線上商品的篩選處理,完成在線支付后,可以直接去門店提貨。發展線上線下融合的農產品體系框架,需要結合農產品O2O未來的發展進程,進一步提升農產品整體流通效率。
線上線下融合的農產品O2O模式基本框架
流通主體不同的農產品O2O模式,主要是縮減流通環節,盡可能降低流通成本。當前農產品流通體系O2O,就要結合農產品流通鏈的主要生產者,確定產地批發市場,同時做好農產品的產地收購以及中間運輸管理。當前農產品的收購,通過結合產地的收購以及中間運輸,以實現終端零售環節的管理,進而做好產地種植——線上銷售——物流流通——消費者整個流程的順暢。流通環節的縮短,降低了農產品流通的成本,也減小了農產品的損耗。如果農產品流通不暢,就會無形之間造成農產品價格抬高、產生資源浪費,消費者的利益將受到損害。理順農產品流通鏈條,可以實現區域產銷之間的有效調整,并從根本上促進農業產業的規模化發展。
(一)加工企業為核心的框架
基于農產品的多元化發展,以加工企業為核心的模式管理,主要是企業實現生鮮加工配送的處理過程,逐步提升物流能力,同時實現企業進行網上的交易分析,盡可能的結合消費者的不同消費模式,確定農產品的外觀以及包裝處理。企業根據消費者決策,進行線下連鎖實體店面的設計,并保持和生產基地的長期戰略關系,實現專業合作社的有效的供應,同時也要實現有效分揀和加工,并確定其半成品加工模式。一旦消費者在線上完成支付,可以在最近的實體店上門取到自己買的農產品。基于農產品的貯藏而言,主要是結合手機移動端應用,實現在上午網上訂購,下班就可能提取農產品。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核心的框架
基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核心農產品O2O模式的確定,就要結合專業合作社的成員分析,做好專業合作社生產者的組織化生產,確定自己的農產品品牌。合作社成立合作聯社的時候,需要不斷的推廣自己的農產品品牌。合作社確定O2O電商農產品直銷店的時候,需結合個體消費行為,借助于網上平臺合理選擇農產品,一旦線上交易完成后,需要結合電子商務進行管理分析,并最快實現第三方物流配送管理。
(三)批發市場為核心的框架
基于批發市場為核心的框架,主要是做好農產品批發市場即實體批發市場模式的維護升級工作,并做好網上交易市場與實體市場的對接。一旦批發市場的批發商進行網上有效交易,批發市場作為流通中介,就應準確確定農戶客戶,以實現O2O交易的順暢。批發商確定,需結合批發市場農戶和農民合作社進行確定,并做好市場農產品數量和價格分析,實時公布批發市場交易產品的數量和價格信息,借助于支付寶和網上銀行等現代支付方式實現產銷的有效交易。另外,基于批發市場的交易過程,分析具體的銷售成本,確定合理的流通模式。
(四)零售企業為核心的框架
零售企業為核心的框架,也即是農貿市場的有效性分析和處理。確定流通主體的時候,首先確定零售模式,以成熟的實體賣場為主體,同時也要做好電子商務的工作。比如,杭州某水產推出了一種大閘蟹,主要是結合網上商城的模式,同時實現線上線下系統價格的有效處理,這種零售企業為核心的模式,可以依據線下、線上交易差異,進而確定不同的銷售模式。
另外,基于線上線下融合的農產品發展,同樣也存在物流企業為核心的模式,比如順豐選擇的O2O模式主要是以物流企業自身為核心的模式,順豐依托自身物流優勢,結合線上平臺訂單,實現生鮮產品的最優配送。
基于線上線下融合的農產品O2O模式運行機制
基于線上線下融合的農產品O2O模式運行機制,有著不同的流通主體,同時也存在不同的O2O模式。線上線下的融合過程,可以實現農產品流通的無縫連接,進而提升整體的效果。各個不同農產品流通主體,結合不同線上模式和線下實體店的有效性協同運作,依托第三方平臺,進而實現農產品流通的最優化。關于O2O流通框架運行模式的確定,就是要實現結合線上線下的有效融合。線上線下融合的農產品O2O模式運行機制,如圖1所示。
農產品的生產過程,主要是結合農產品的地域、農產品品牌商的確定,實現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和管理,同時要做好農產品的初級加工處理、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有效性管理。O2O農產品消費對象不僅僅是個人,同時也可能是組織,比如企業、機關、學校、社會團體等。只有結合運行機制整體框架,才能實現線上線下系統的有效運行。線上系統交易平臺生成用戶內容,進而結合可供農產品生產者的數據挖掘,進一步做好市場發展的預測。各流通主體需要及時發布相關的信息,實現產品的宣傳,做好品牌的有效推廣。就消費者而言,要結合O2O模式的在線服務,盡可能做到最大程度的對比篩選后,做出購買決策。生成有效訂單后,要做好在線支付的管理,農產品收貨之后,需要結合農產品的實際,做出有效評價管理,以方便農產品流通主體得到所售農產品的反饋,進而改善上游的生產和銷售。流通主體還可以基于線下系統的評價管理,結合實體店面的有效性交易分析,進一步做好全方位的管理。銷售管理中,確定企業決策性的相關依據,保證系統可以正常運轉;農產品生產管理中,需要結合企業流通的相關合同約定,做好農產品的有效運輸管理,實現物流配送有效管理;流通企業管理中,要首先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確定典型雙邊用戶平臺,實現大量規模化的操作分析,同時也要做好線下農產品的有效配送管理,并做好銷售服務管理。平臺的有效性運作管理,同樣要結合商業生態系統,進行規范管理,以全面保障農產品O2O的運行。
首先,要做好引流以及轉化的分析管理,分析消費習慣以及反饋習慣,實現流通的閉環管理。借助于電子地圖和大眾點評諸如相關平臺,不斷吸引消費者在農產品流通網上交易平臺進行交易。對于線上交易平臺而言,商家在更新農產品詳細信息的同時,可提供各種優惠和便利服務,盡可能讓消費者實現有效的搜索和對比,并確定最佳的消費決策。消費者的線上支付結合線下取貨,可不斷的增強自身消費體驗,各個流通主體要做好線上平臺的有效性服務和反饋處理。線上平臺的反饋以及分析過程,也是農產品流通主體進行信息優化分析的過程,線上平臺信息的有效分析,可以避免消費者存在重復的消費行為,做到優化目標客戶群體、提升消費體驗并促進銷售。
其次,要確定較為完整性的信息化系統,實現數據的有效集成和處理,做好數據技術的支持。農產品流通主體的數據交換,可結合線上線下的模式轉換,確定農產品流通主體的相關關系,實現消費的信息交流。消費者取貨時,要做好農產品的冷鏈配送管理,做好信息化系統的處理工作。
最后,要確定線上線下的協同性管理策略,做好產品的協同管理,盡可能做好農產品的線上交易管理。基于農產品的流通加工以及標準化處理,實現規格化以及品牌化的管理分析,進而確定農產品線上交易效果。比如,在進行進口高檔水果以及名優特產銷售時,O2O企業要對線上線下農產品進行分類,做好線上線下交易的無差別性,農產品的線下渠道交易過程就要盡可能的提升與線上重疊率,保證協同性價格。另外,在一般農產品O2O實施過程中,要全面分析線上消費群體的多方面需求,在競爭中盡可能的借助線上渠道,采取價格優勢達成農產品的線上銷售,盡可能使得線上的價格和實體店相比較,略微低一些。基于線上線下的價格體系分析,結合線上線下的價格差異控制,可進一步準確鎖定消費群體,提升農產品整體的流通效率,并降低物流成本。關于線上線下的同價策略,應融合促銷協同的模式,提升流通主體的有效性,結合農產品的市場供求情況,做好農產品的有效性分析和處理。農產品O2O模式,就是要全面分析線上線下訂單數據集成情況,結合系統的配送管理過程,實現物流配送的合理規劃和處理,并做到物流的有效性和最優化,實現物流主體之間的科學管理。
基于線上線下融合的農產品O2O模式發展對策
基于線上線下融合的農產品O2O模式發展,就是要不斷拓展農產品O2O內涵,確定多維度、多層次的農產品O2O復合生態體系,充分發揮出LBS移動農產品O2O主流地位,實現線下資源的有效整合,同時也要升級改造農產品流通的主體,做好農產品流通的信息化建設。另外,根本上健全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逐步完善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
(一)拓展農產品O2O內涵,確定多維度、多層次的農產品O2O復合生態體系
農產品O2O需要做好線上的產品更新管理,同時也要做好線下的資源有效整合處理,盡可能的提升消費者體驗和管理。農產品流通主體的確定,要結合農產品特點做好跨界性分析。比如農產品銷售時,推出一系列的套餐,結合配送的活動進而做好農產品的在線交易。這種增強客戶消費體驗的消費模式,主要是結合線上線下的有效調整和分析,消費者選好農產品之后,線下完成提貨交易時,要滿足其消費體驗,增加其消費滿意度。線上農產品的交易過程,要結合消費者購買農產品的消費心理特點,做好線上系統的有效調節和分析。消費體驗結合線上線下的模式,實現了雙渠道的閉環消費過程。同時,也要確定多維度和多層次的復合生態體系管理,并做好縱深化以及多元化的管理,同時也要實現外包型以及平臺型的有效性管理,進而實現上游生產環節的規模化管理。基于農產品的細分化以及差異化管理,O2O企業要借助于有限的資源實現科學的調節,并確定農產品的整體流通模式,使整體流通效率顯著提高。
(二)發揮LBS移動農產品O2O的主流地位,實現線下資源整合
關于LBS移動農產品O2O主流地位的充分發揮,需要結合移動互聯網的大規模化發展,盡可能的借助于社交網絡的有效性連接,進而實現地理位置的有效性服務管理模式。以移動終端融合消費群體的多種價值理念,實現農產品的有效性應用和管理。隨著人們生活的加快,LBS在地理信息系統平臺的廣泛應用,主要是結合電信運營商的移動通信管理,進而提供給終端用戶的有效服務。農產品流通主體可融合LBS定位技術,做好對目標定位特定人群的有效性宣傳,以進一步確定目標人群,做好精準營銷管理。比如采用二維碼以及短信相關方法,把優惠券和代金券應用于農產品的流通,借助于團購平臺的團購信息進行目標客戶管理。農產品流通主體通過與應用提供商的有效性合作交流,做好LBS定位技術的分析和管理,實現推送的有效性并鎖定目標人群,以達到銷售目的。流通主體通過移動社交媒體實現與消費者的互動,可以精準分析消費者基本信息,同時也降低消費者的搜索成本,增強其用戶體驗。
做好線下資源的有效性整合處理,也即是做好農產品O2O的有效性管理。基于線上支付時,結合快捷便利的支付方法,全面保障農產品本身的質量。基于線下資源的有效性整合過程,就要做好訂單的處理工作,不斷提供健康的生態農產品,推動社會支持農業的發展。農產品的安全保障方面,要整合物流資源,通過建立冷庫,提高農產品物流配送的整體效率,使農產品在流通中的損耗逐漸降低。
(三)升級改造農產品流通技術,做好農產品流通的信息化建設
基于農產品流通加工的過程,結合一定的標準規范,做好農產品流通加工的程序化改造,同時也要不斷完善農產品的質量標準。基于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建設和發展,需要做好農產品交易的有效展示,同時也要逐步的完善結算系統,促進農產品的規范化發展,加快超市化的改造管理,進而做好企業的扶持和培育工作。農產品流通的信息化建設和發展,應以盡可能縮短消費者自身的時間成本為目的,推動信息化建設的同時,可應用物聯網技術,實現農產品信息的信息化采集和處理。基于農產品信息的處理環節,應逐步提升流通主體信息化管理能力,保證產品流通信息的準確、及時、有效。關于標準化的流通技術,需要構建完善的網絡交易平臺,逐步完善農產品網絡交易體系,采集農產品終端信息的同時,應用推廣條碼技術,并做好線上的有效性評價和管理。
(四)健全農產品冷鏈物流,完善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
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的完善過程,就是要盡可能減少產品的損耗,需要分析農產品的類型,結合農產品的優先級順序,做好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的完善工作。農產品流通關乎“三農”問題的解決,因此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公共平臺的建設,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給予一定的財稅優惠政策,鼓勵各個流通主體建立物流中心,推廣應用冷鏈物流技術。比如,給予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適當補貼,結合貸款的優惠,做好農產品的分揀、初級加工、冷藏處理,以盡快完善冷鏈物流運作標準體系。同時,也要明確作業的操作標準,做好農產品網絡平臺建設工作。農產品各流通主體要保證產品質量,采取技術手段對處于不同流通環節的產品進行質量追溯,比如結合EPC編碼進行農產品流通信息的調整,實現農產品信息的全面跟蹤和定位,應用互聯網技術實現二維碼查詢以及網絡查詢,以保證消費者買到放心的農產品。
參考文獻:
1.汪旭暉,張其林.基于線上線下融合的農產品流通模式研究——農產品O2O框架及趨勢[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9(3)
2.方芳,汪飛燕.C2B+O2O模式驅動農產品電商發展[J].現代商業,2015(35)
3.Jianxin Cheng,Hongbo Lai,Junnan Ye et al.The Study of Service Design with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Based on the Advertising Events and the Brand Experience[C].//Cross-cultural design
4.馮義飛.湖南中小農戶農產品電子商務O2O模式研究[J].現代商業,2014(33)
5.張書睿,崔放,冉鑫等.基于O2O思維的有機農產品營銷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商論,2016(11)
6.董津津,陳學云.基于O2O模式的農產品流通一體化方式研究[J].物流技術(裝備版),2015,34(2)
7.李敏.貴州省農產品O2O發展模式探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5(36)
8.范厚明,田也.談生鮮農產品電商物流配送模式的改進[J].商業經濟研究,2015(35)
9.侯燕.“消費者中心”理念下農產品電商品牌建設策略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6(5)
10.蔣倩.“互聯網+”背景下農產品供應鏈優化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6(15)
11.Phang Chee Wei,Tan, Chuan-Hoo,Sutanto, Juliana et al.Leveraging O2O Commerce for Product Promotion: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 Mainland China[J].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2014,61(4)
12.Wanxin Xue,Yilei Pei,Dandan Li et al.Research 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Network Marketing Performance in O2O Model-Measuring by GIOWA Operator[J].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in organizations,2014,12(4)
13.劉助忠,龔荷英.“互聯網+”時代農產品供應鏈演化新趨勢——基于“云”的農產品供應鏈運作新模式[J].中國流通經濟,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