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靜
內容摘要:隨著國際旅游島和“一帶一路”戰略支點建設步伐的加快,以服務業為主導的海南經濟也得以快速發展,然而服務業內部各行業對海南經濟增長的影響如何?本文對2005—2014年海南服務業及經濟增長的相關數據進行灰色關聯分析,結果表明:近十年來海南服務業與經濟增長關系密切,服務業結構正在逐步優化;政府主導的公共服務業,尤其是教育對海南經濟增長影響深刻;但房地產行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并不是很大(尤其是“十一五”期間);金融保險業對海南經濟增長也缺乏支持力度;“十二五”期間服務業結構調整與經濟增長的密切關系變動較大等。據此,本文有針對性的提出優化服務業內部結構、促進海南經濟增長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服務業結構 經濟增長 灰色關聯度
引言
服務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門,也是重要的社會穩定器和最大的就業容納器。服務業發展水平是衡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發展服務業對于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及“一帶一路”戰略支點至關重要。2015年,海南省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53.25%,雖然領先于同期全國平均水平的41.4%,但和西方發達國家高達70%的占比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且服務質量上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亟需改進。故探究海南服務業尤其是其結構變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密切關系,對于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目前學術界對海南服務業的研究相對較少,且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競爭力角度。翁烈鋒(2014)對31個省份現代服務業基礎性條件中四個一級指標對比分析,結果表明:2012年海南省現代服務業排名靠后(第26名),存在著三大特點和三大矛盾,最終提出對策建議。第二,金融支持角度。如趙文君(2011)通過歷史數據分析及國外經驗借鑒,認為海南省服務業發展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資金不足,亟需加大對服務業的財政金融支持力度。何志強、吳競擇、邢增(2010)從金融創新角度分析了海南省金融支持的現狀,指出存在著抵押能力差、創新激勵機制不足等問題。第三,制度創新角度。夏鋒(2012)認為應從深化服務業市場開放、建立現代環境產權制度、區域行政一體化的體制機制等方面推動海南服務業綠色崛起。第四,運營效率角度:李忠斌,肖博華(2016)通過PCA-DEA組合模型對“一帶一路”省區文化旅游產業效率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海南省文化旅游產業效率整體相對較低,規模收益遞減,提出應提升產業技術水平,而不應當盲目地擴大文化旅游的產業覆蓋面的建議。第五,結構優化角度。帥先富(2012)研究表明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和拉動率的離散系數大大高于全國水平,產業抗風險能力弱。佘倩楠、黎興強(2013)通過偏離額度分析法對海南、廣東、廣西三省區服務業進行對比分析,發現三省服務業結構優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
綜上,目前學術界尚缺乏對海南服務業與經濟增長方面的研究。那么,海南服務業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如何?特別是異質性和復雜性較強的服務業內部各行業的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的關系又如何?本文嘗試通過實證分析來回答以上問題,以期為海南服務業相關部門決策者提供些許參考。
數據說明及描述性分析
(一)數據說明
本文嘗試分析海南省服務業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的動態影響,但考慮到數據的連續性和可得性,在結合國家統計局相關標準的基礎上,將海南服務業分類如下:生產性服務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郵政;金融保險;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軟件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探業。消費(生活)性服務業包括住宿餐飲、批發零售、房地產業、文體娛樂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公共服務業包括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最終選取2005-2014年區間內的海南服務業整體及14個細分行業的相關變量為處理對象。文中數據來源于歷年《海南省統計年鑒》或根據《海南省統計年鑒》相關數據計算得出,原始數據見表1所示。
(二)描述性分析
1.服務業總量增長及發展速度。從圖1可知,近十年來,隨著海南經濟的快速增長,海南服務業也實現穩步增長。2014年海南服務業增加值為1815.23億元,相比2005年增加了3.8倍,年均增加143.81億元;服務業所占GDP比重也由2005年的41.05%上升到2014年的51.85%,年均增速17.01%。不僅如此,海南服務業產值所占GDP比重也從2008年開始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且差距呈逐步擴大趨勢。
2.服務業從業人員增長情況。從絕對值看,海南服務業從業人員數量持續增長,由2005年的125.11萬人,增加到2014年的243.28萬人,近十年來幾乎翻了一番(見圖2)。從相對比重看,海南服務業從業人員比重由2005年的32.96%增加到2014年的44.79%,且遠高于同期國內平均水平。這說明海南服務業的迅速發展,不僅帶動了就業崗位的不斷增加,提高了全省就業率。同時,也反映了海南經濟發展過程中勞動力從第一、二產業,尤其是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促進了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
3.服務業結構變動情況。從近十年來的增速波動趨勢來看(見圖3),在構成海南省GDP總量的三大產業中,農業發展的增速趨于平緩下降,工業和建筑業增速波動最大,相比之下只有服務業與GDP總體波動趨勢最吻合,且增速遠高于GDP總量增速,說明服務業是拉動海南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結合圖4可知,服務業細分的三大行業中,消費性服務業增速波動最大,但總體上從“十一五”末年(2010年)起呈整體下滑趨勢,但其所占比重卻呈增加趨勢;公共服務業在“十一五”(2006-2010)期間整體增速較快,但在“十二五”期間增速開始下滑,所占比重也有下降趨勢;生產性服務業增速波動相對較小,且從2013年開始有回升趨勢,這與其所占比重的波動情況相一致,以上情況表明海南服務業結構正在不斷調整優化。
總之,目前海南省服務業無論在總量、速度,還是占GDP的比重上都得到了較大提升,且服務業結構變動朝合理化趨勢發展,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日益凸顯。為了探析海南服務業內部各行業對經濟增長的具體關系,有必要進行更深入的量化分析。
實證分析
(一)模型構建
1.以GDP總量或服務業總產值為反映系統行為特征的參考數列,以14個細分行業為影響系統行為的比較數列。參考數列記為X0,第一時刻的值為X0(1),第二時刻的值為X0(2),第K時刻的值為X0(k)。比較數列記為Xi(i=1,2,…n)。則兩者表達式分別為:
(二)實證結果分析
1.近十年數據的整體性分析。本文利用服務業14個部門的歷年增加值分別與歷年GDP和服務業總產值進行鄧氏灰色關聯度的測算和排序,結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除了房地產業和金融保險業與GDP的關聯度較低外,其他12個服務業部門與GDP的灰色關聯度均在0.9以上,說明近十年來房地產業和金融保險業與海南省經濟增長的關系密切程度相對較低,房地產業對海南經濟增長的貢獻并沒有民眾想象中的那么大,海南經濟增長并沒有得到金融保險業很好的支持。相對而言,近十年來對海南省經濟增長關系最為密切的服務業中的前四個部門分別是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探業,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教育,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表明這些服務行業在近十年中對海南省經濟增長影響最為密切。其中排名2、3、4的均為公共服務業,表明近十年來政府在公共服務中的作為對海南經濟增長影響深刻。
不同的是,近十年來與服務業總產值灰色關聯度排名靠前的四個服務業部門分別是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表明前三個部門對服務業總產值的貢獻度較高,但卻對海南經濟增長總量的影響相對較低,這種錯位說明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等消費性服務業對農業、工業和建筑業的關系并不密切。作為公共服務業中的教育無論對海南省GDP總量還是服務業總產值的關聯度都很高,說明近十年來教育對海南經濟增長和服務業發展的貢獻度均很大。此外,與上文分析結果相同的是,房地產業、金融保險業對海南服務業的影響也沒有公眾想象的那么密切,灰色關聯度分別只有0.7375和0.6302,排名最后兩位。
為了進一步深入分析海南服務業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的動態影響,本文在表1的基礎上將2005-2014年分為“十一五”和“十二五”兩個階段分別進行數據處理,結果見表3、表4。
2.“十一五”階段的結果分析。由表3中的結果可知,“十一五”期間,與海南經濟增長關聯度最低的是房地產業和金融保險業,分別只有0.6665和0.5969,排在最后,這與表2中的結果一致,說明“十一五”期間房地產業與金融保險業并沒有發揮很好的經濟效應。相反,排名前三的服務業部門分別是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探業,批發零售業,說明這三個服務行業在“十一五”期間對海南經濟增長的影響較大。此外,兩個關聯排序的后五個服務業部門完全一致,分別為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服管理業;交通運輸、倉儲、郵政,說明這五個行業無論對服務業總產值還是經濟增長總量的貢獻度均較小,屬于服務業結構中的薄弱環節。
在與服務業總產值關聯度排序中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間對海南服務業總產值貢獻度最大的是教育,除此之外,排名前五位的其他四個部門在對經濟增長總量的關聯排序中也波動不大,說明教育;批發零售;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軟件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探業等部門無論對經濟增長總量還是服務業總產值的貢獻均較大,屬于服務業中發展較好的部門。
3.“十二五”階段的結果分析。由表4可知,房地產業在對海南經濟增長總量的關聯排序中躍居第一,對服務業總產值的關聯排序中排名第六,表明“十二五”期間,海南房地產業發展迅速,對經濟增長和服務業發展的貢獻突出。金融保險業在對經濟增長的關聯排序中仍然落后,排名第12位,但在與服務業總產值的關聯排序中躍居第二,表明金融保險業在“十二五”期間對服務業發展的貢獻較大,但對農業、工業和建筑業的發展仍然缺乏支持力度。
此外,由表4還可以看出,14個服務業細分部門在兩個關聯排序中錯位嚴重。如對海南GDP總量關系最為密切的前三個服務行業:房地產業;住宿餐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卻在與服務業總產值的關聯排序中分別排名第6、11、12位。這說明這些服務部門在“十二五”期間對海南經濟增長的貢獻較大,而對服務業發展貢獻較小,也即對農業、工業和建筑業的貢獻較大。相反,對海南服務業關聯密切的前三個服務業部門:批發零售、金融保險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卻在與GDP總量的關聯排序中分別排名第10、12、9位。這說明這些服務部門在“十二五”期間對服務業發展貢獻較大,而對農業、工業和建筑業的貢獻力度不足。
結論及對策建議
“十一五”期間,房地產業和金融保險業對海南經濟增長和服務業總產值的灰色關聯度較低,說明房地產業對海南經濟的影響并不深刻,同時金融保險業對于海南經濟及服務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強。“十二五”期間,房地產業對海南服務業及整體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明顯改善,金融保險業對服務業增長的影響十分顯著,但和整體經濟發展的關系仍不密切。說明金融保險業對服務業傾斜嚴重,故應引導和加強金融保險業對農業、工業及建筑業的支持力度,同時要警惕房地產業投資過熱導致樓市泡沫和資源浪費。
“十一五”期間,海南14個服務行業與經濟增長總量和服務總產值的關聯度情況大體一致,但在“十二五”期間與兩者的關聯情況差異較大。如“十二五”期間,批發零售業、金融保險業、居民服務及其他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等對海南服務業發展有著較好的促進作用,但對于海南整體經濟增長的影響并不明顯,主要原因可能是2010年建設國際旅游島以來,因為政策和心理預期對資源的引導所致。為防止出現社會經濟資源“一邊倒”對服務業傾斜嚴重,造成產業結構失衡,應在加強服務業主導產業地位的同時,有意識的通過政策引導等措施優化服務業內部結構,以及加強與農業、工業和建筑業的聯動發展,實現產業內及產業間的良性互動。
近十年來公共服務業對海南服務業總量及經濟增長的關系最為密切,消費性服務業其次,生產性服務業相對較低(見表5),說明了海南服務業發展過程中政府主導的公共服務業對服務業及經濟發展有著深刻影響。相比之下,生產性服務業對海南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相對有限,故應在現有資源稟賦約束下,加強規劃,明確頂層設計,有所側重地加強和促進現代物流、倉儲、信息服務、創意服務、金融保險、海洋等生產服務業的發展與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翁烈鋒.海南省現代服務業競爭力研究[D].海南大學,2014
2.趙文君.海南省服務業發展的財政金融政策研究[D].海南大學,2011
3.何志強,吳競擇,邢增.金融創新:助推海南服務業發展——金融支持海南服務業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建議[J].今日海南,2010(11)
4.夏鋒.國際旅游島背景下促進海南服務業發展的制度創新研究[A].海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加強公共政策協調,促進泛珠合作發展——2012年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社科專家論壇(第十屆)論文匯編[C].海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2012.12
5.李忠斌,肖博華. “一帶一路”省區文化旅游產業效率研究——基于PCA-DEA組合模型[J]. 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2)
6.帥先富.要素和市場約束下海南產業結構優化模式與路徑選擇[D].湖南大學,2012
7.佘倩楠,黎興強.海南、廣東、廣西三省區間服務業發展比較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18)
8.馬風華,李江帆.城市服務業結構變動與生產率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基于上海的經驗數據[J].上海經濟研究,2014(5)
9.陳凱.中國服務業結構變動與增長的關聯分析[J].財經科學,2011(12)
10.方遠平,楊偉銘.宏觀經濟波動與服務業結構變動的相關分析[J].產經評論,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