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利
摘要:如何讓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生動有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當前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反思的首要問題。新課改下增強高中語文教學的趣味性,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重要途徑,能夠為學生將來語文素養的提高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高中語文;趣味教學;興趣
營造一門生動有趣的語文課堂并不意味著摒棄以前的教學手段,而側重語文課堂發揮的人文性,忽略語文課堂教學的工具性,這種思維是不可取的。能否營造一門生動的語文課堂,是對教師教學水平的檢驗,是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達到教學標準又要在傳統教學課堂的基礎上讓教學內容得以豐富,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讓學生樂在其中、樂在參與、樂在學習。筆者通過自身的教學經驗與教學實踐得出,想讓高中語文課堂變得高效有趣就需要教師從教學的各個環節入手,讓語文貼近生活,從而讓學生主動投身于語文學習。
一、課堂引入之趣
俗話說得好,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語文課堂也是如此。一堂好的開頭是吸引學生繼續學習的關鍵,但由于受實際教學條件的限制,我們的語文課堂往往不具有連貫性,學生可能在上一堂課中進行了其他的學科教育,就很難很快的轉入到這堂課的語文學習中來。當語文課堂有了好的開頭,就等于給了學生很好的過渡階段并且抓住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注意力很好地集中于接下來的學習當中。作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應當具有責任心,為此教師應在上課之前提前準備好教案,從而為帶領學生更好地進行語文探究活動作出努力。
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課堂引入方式也可以多種多樣。首先,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對教學內容設置開創提問的方法的多元化,同時增強問題的展現形式以此勾起學生的好奇心,進而增強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欲望。教學中,當學生知道問題的答案就在書本當中時,學生往往會迫不及待地想跟隨老師一起進入書本的知識學習中,從而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師可以通過借助多媒體手段引入課堂內容,通過多媒體具備的特點使學生在欣賞一篇美文的同時又能反思自己語文表達能力的不足,進而間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最后,教師還可以通過給予學生學習小組討論的時間,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讓學生把握文章大體脈絡,給予學生接下來的學習更好地銜接,從而讓其更好的適應教師教學節奏,從而達到高效學習。
二、課堂提問之趣
語文知識博大精深,我們看待問題的角度有所不同因此提問的角度也可以有多種多樣,好的問題能夠吸引學生進行接下來的學習探討。注重課堂提問質量對于語文課堂教學高效性的提高有著重要作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可以就某詞某句進行提問,也可以就整體文章脈絡作者思想感情進行提問,還可以就學生所思所感進行提問,甚至可以拓展開來就相關事物進行比對提問等等,這些多種多樣的提問方式雖然問題不同,但是核心都是為了學生更好的理解而服務。有了一個好的問題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探索、積極思考,進而培養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習慣。例如當我們在學習《雨巷》的時候可就“陰雨天氣”讓學生展開討論并進行人物思想的猜測,也可就“丁香”展開讓學生聯想到相關人物的品質,又或從原文出發讓學生在字里行間揣測作者的心思。
可見,一堂好的語文課少不了教師精妙的問題,有趣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生所思所感,并帶領學生把握整體文章思想。在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提問技巧,針對本班語文學習實際靈活提問,用問題作為語文教學環節中的重要教學手段以此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魅力。
三、內容呈現之趣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若盲目重視語文教學工具性的培養,刻意弱化教學的人文性,這種應試教育不僅會讓文章解讀得過分枯燥,還會抹殺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高中語文教師如若用恰當的內容呈現形式給予學生講授語文知識,這就無疑給了學生多角度理解語文的途徑。
在國家新課改計劃的號召下,高中語文課堂以另外一種教學模式呈現在了我們面前,那就是增加了活動類的課程。語文活動課是一門嶄新的課程,它無疑是我們教學改革上的一次大膽嘗試與創新。高中語文教師應該把握好語文活動課的核心思想,結合本班學生學習實際,在開展形式上面“對癥下藥”,讓活動課真正成為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高中語文活動課的開展形式多種多樣,教師可以發揮教學智慧根據教學內容與教學實際進行活動課堂開展。例如在學習有關故事類的閱讀課程時,可以讓學生進行表演的形式將課堂內容重新展示出來。學生在表演過程中通過對課堂內容的再現,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同時還能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并很好地活躍了語文課堂。教師還可以開展閱讀、問題研討課。語文學科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開展問題研討課,就是將活動課程放眼于語文的發展史,放眼于名家背后的故事,讓這些文學家名人所留下來的可貴精神對學生進行感染,并為學生提供學習的精神動力。
四、課下作業之趣
語文學科從小學階段就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不僅是我們重要的交際工具還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進行課下作業布置是完善學生對鞏固高中語文知識的重要手段。在傳統教學階段,語文教學缺乏靈活性導致其布置作業僵化呆板,作業布置偏向于應用實用性導致人文教育的弱化,對當前語文教育產生消極的影響。因此,合理的作業設置就需要讓高中語文教學的應用性同人文性相結合,從而深入教學理念讓兩者相輔相成,并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既能學到知識,又能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魅力。例如當我們在學習古詩文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就該文章進行拓展、再創作,借此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這樣一來,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書寫作水平。或者當學生在學習有關景色描寫的文章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就今昔做對比,就現狀作闡釋,從自身角度出發體味不同人可能得到的不同情感,讓學生在掌握好詞佳句的基礎上學會運用于自己的文章中,讓學生學會就一篇文章聯想無限、舉一反三。
高中語文課程教學改革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應當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在教學改革的今天轉變教學觀念,讓語文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讓自己積極成為教育科研的主力軍,并為培養更多語文基礎扎實的專業人才而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