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軍
摘要: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們對歷史感興趣了,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也會很快的記住必要的知識點。并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普遍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不高。針對此問題,本文主要探究一下如何激發高中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關鍵詞:高中生;高中歷史;學習興趣;措施
興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識的源動力,也是學生學好知識的內在動力。我們都知道,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時,必然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就會積極主動地探索該事物。興趣是學習的摯友,有了興趣,學生們會主動去認識、了解這個事物,也會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會熱衷于去鉆研學習上遇到的問題,必然會學到或者感悟到更深刻的知識。然而,傳統教學中存在很多教學問題,如程式化、簡單化、死板化教學,教學方法相對單調,局限于教材內容,以教材為本,脫離社會生活和實際,教學質量提不上去,教學效果差,教學目標很難實現,學生學習興趣差等問題。
常聽高中生埋怨學習太辛苦,對所學的知識與內容不感興趣,多數是迫于考試或者升學的壓力,才不得不拿起枯燥的課本學習。這樣的學習勢必無趣且缺乏動力,更與新課程改革的大綱理念相悖,新課程中提倡的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一理念,就是要培養高中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學習,而不是在課堂上被動接受教師所講知識。因此,教師們應該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以適應新形勢下的教學要求,適應當代學生健康、活潑、創造性發展的需要。只有不斷與時俱進,才能迎合新形勢下的教學要求,才能更好地推進素質教育改革以及新課程改革的貫徹落實,那么,在歷史教學中如何激發、培養學生學習高中歷史的興趣呢?筆者有如下體會:
一、注重開頭,激發高中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們必須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基礎,精心設計好每一節歷史課的開講導語,用別出心裁、有趣味性的導語來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歷史學習中去。例如,在講授《歷史告訴我們什么》這一節時,教師們可以這樣開頭:“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或讀過許多歷史故事吧,誰能講出秦始皇、劉備、岳飛、秦檜分別是什么時期的人物?他們是怎樣的人,有什么樣的故事呢?”相信這一問題的提出,必然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趣,從而積極思考談論。如果叫了幾個高中生來回答后,他們的答案都不夠準確,這時,教師可以說出以上人物分別屬于那個時期,然后導入新課:“歷史上的人物形形色色,有的光耀千秋,像民族英雄岳飛,受到了世世代代人民的崇敬;有的遺臭萬年,如奸臣秦檜,長跪地上向人民請罪。”順帶可以向學生們展示幾張相關人物的插圖,進而激勵學生們學習歷史,使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也懂得如何做人,學習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跡將來才能為建設祖國多做貢獻。這種授課方式激發了高中生的學習歷史的興趣,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每節課的開頭導課,有了好的開端,才會在整個課堂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內學習歷史,更好的提高歷史的教學效果和實現教學目標。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提高高中生的學習興趣
古語說:“親其師,信其道,方能樂其道。”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高中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試想,如果高中生在歷史課堂中一直處于緊張的狀態,師生關系緊張,那么學生思維必然不活躍,參與教學活動的意愿也就不大,學習質量和效率也不高。素質教育改革的推進和新課程改的進一步貫徹,新型的師生關系,要求教師既是學生們的良師,又是他們的益友。傳統教育中教師的角色是“傳道、授業、解惑”,當代的教育理念是要拋棄舊教育模式,多給學生們愛的關注。每個學生都是發展中的人,教師應努力挖掘學生的潛力,多尊重學生們的個性特點以及不同思想,注重賞識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學生主體性以及教師主導性的地位,發揮學生主體性地位以及教師的引導作用,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下,相信歷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會不斷提升。課堂教學中注重良好的師生關系,如在講“為民族獨立而戰”這一節時,教師們可以讓學生們分析美國獨立戰爭取得勝利的原因、過程、意義以及討論如何評價華盛頓等問題。學生們在一些問題的分析上可能沒有談到關鍵點上,但作為教師,我們仍要給以鼓勵和贊賞,告訴他們下次要多思考、多分析,考慮再全面一點,爭取說的更好。一點點激勵性和贊賞性語言,既能縮短師生們之間的距離,又能激發學生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和信心。
三、充分利用直觀教具,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種視頻、圖片、以及歷史故事、多媒體課件展示、各種教學情境的創設等教具,這些教具的有效利用不僅可以再現當時的歷史情景及感受,還不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進而激發學生們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教師們在歷史教學中常用的直觀教具主要包括地圖、幻燈片、錄像、電影等,如果教師們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了這些教具,相信學生們學習歷史的興趣會不斷提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要充分利用教具進行教學,如,在講授北宋文化時,教師們就可以運用圖畫,如《清明上河圖》就可以生動真實的地向人們展現800年以前,在清明時節人民的生活情景,栩栩如生的人物、繁華熱鬧的景象一一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學生們可以通過畫面上的一些具體人物和事物清晰地看出當時北宋的經濟繁榮、人們安康的生活狀態,給學生以多種感官刺激,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就可以更好的理解當時的歷史文化、經濟發展狀況以及人們的生活狀態。
總之,歷史作為一門文化性比較強的學科,要想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教師們就得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以便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以及新課改的要求。激發高中生學習歷史興趣的方法和途徑還很多,如:引用典故、編寫歌謠、設置圖表等,只要教師們精心設計課件,巧妙安排授課內容,就一定能在歷史教學中激發高中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主動性,更好地提高歷史教學質量,讓學生們不僅學到歷史文化知識,更能學會知史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