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梅
摘要: 傳統高職中文教學模式中,單純重視對課文的講解與分析,課堂枯燥,淡化了中文學科本身所蘊含的文學韻味。為改變這種教學現狀,筆者認為應在高職中文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筆者通過分析當前高職中文教學中信息技術應用誤區,探索了信息技術與高職中文教學之間的有效整合方法,力圖通過本研究為高職中文教學質量及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開拓新的思路。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職中文;教學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改變著當下基層社會大眾的生活方式,使得借助網絡進行自我素質改造變得可行。對于高職院校來講,更應該緊跟時代步伐,適時地將以往填鴨式中文講解方式,并將信息技術靈活融人課堂之中,爭取為今后各類中文教學思路拓展奠定深刻適應基礎相信長此以往,必定能夠為學生中文課程研習興致提升和身心健康發展,創設足夠合理的適應引導貢獻。
一、信息技術與高職中文教學相融合的優勢
高職中文教學大綱中要求,中文教學要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漢語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與思維發展,提升學生的中文實踐及實際應用能力,要為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與繼續學習奠定基礎,同時要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及文化素質,以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為社會培養高質素的應用型人才。顯然,傳統教育方式已經不能滿足這些教育教學要求,而信息技術可以通過文本、圖像、視頻、音頻等多種形式呈現中文教學內容,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豐富課堂內容,延伸中文學科知識等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它的出現及應用極大地緩解了高職中文教學中面臨的各種難題。
二、在高職中文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存在的問題
(一)對信息資源的積累與運用缺乏合理手段
部分教師接受新技術的意識薄弱,面對海量的網絡資源,往往不知如何積累整合。或是全盤“拿來主義”,直接從網上下載課件、教案,不懂得結合實際課程要求進行適當的取舍與優化。或是不能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制作多媒體課件,而是隨意拼湊,邏輯性較差。無論是哪種情況,都說明教師缺乏合理利用與積累數字化資源的實踐,最終都無法達到提升中文教學效果的目的。
(二)教學過程過度依賴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的引入為高職中文教學提供了新的教學工具與教學形式,但與此同時,由于一些高職教師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誤解,出現了教學過度盲目依賴信息技術的情況,忽視了與傳統教學方式的結合,將教學文本、教學內容置于一旁。教師在多媒體課件中過度求新求奇,容納過多的教學內容,表面上看似擴大了教學內容,同時還利用了信息技術的聲頻、視頻等功能,但是卻使得課件沒有重點與核心,也沒有體現出情景教學、互動教學的優勢,最終反而適得其反,使信息技術應用對中文教學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三)重“教”輕“學”
從當前高職中文教學的多媒體課件制作情況來看,絕大多數教師仍是以自我為中心,過分強調教師“教”的重要性,而忽視了學生“學”的必要性,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在某些教師看來僅僅是省去了傳統教學模式下課堂板書的環節,而在實際使用中成為課件的“播放者”,導致多媒體課件在中文教學中只輔“教”,不輔“學”,忽視了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互動與情感交流,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受限,主體作用得不到發揮,最終也無法實現信息技術在高職中文教學有效性提升中的作用。
三、信息技術在高職中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一)利用網絡平臺引導課前預習。
信息化時代,無論是教師教學,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都應充分合理的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借助于網絡搜集與教學或自學相關的資料文件。因此,教師要能夠巧妙利用網絡平臺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提前獲得與本節課程內容相關的作品背景資料、作家資料及文章結構分析等,并做好預習筆記,以便于師生在課堂上交流。此外,教師還可充分利用網絡學習空間、微博、微信、QQ等為學生提供課前預習的思路,如需掌握的字、詞、句、作品的寫作背景等,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預習。學生熟悉這種預習流程后,也就會慢慢養成預習的習慣,并在網絡的海量資源查找中擴寬自身知識面,激發中文學習興趣。
(二)創設多種中文教學情境。
創設情境是提升高職中文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利用信息手段創設情境能夠有效提升情境的逼真性與生動性,通過不同的情境可以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更清晰、更輕易的理解課文內容。本文根據信息手段下情境的不同作用,將“情景”分成“導入情境”、“真實情境”、“合作情境”。導入情境是指利用音頻、視頻等信息資源創造生動的畫面和聲音以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真實情境是指利用信息技術創設與教學內容與主題相關或相近的情境,讓學生在這種逼真的環境中加強對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思考,從而更好地去學以致用;合作情境是指利用網絡學習空間、微博、微信、QQ等網絡交流工具為學生創造一種師生相互合作、生生相互合作的情境,針對某一相關主題實現合作學習,以此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與團結合作能力,這對于學生中文知識自主學習及實踐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義。
(三)創新高職中文教學模式。
在高職中文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課堂教學,可以通過動態地展示問題,讓同學們更形象地看到問題的結論。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更加準確、深刻的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比如基于“翻轉課堂”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創新,就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提問問題為主線的教學方式,從而達到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目的,進一步大大提升了中文教學的效果。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作為當今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推動力,在高職中文教學中的應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它可以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模式的創新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便利,最終達到有效提高高職中文教學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水強.論中文教學中語感的培養[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2e(22):112-116
[2]袁耀輝.高職院校語文信息化實踐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3,24:77.
[3]許小榮.教育信息化環境下高職語文教學的辯證思考[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3,07: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