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威虎+彭亮
摘 要:一直以來鄉村初中生對數學學習興趣都不高,使得初中數學知識的作用難以發揮。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鄉村初中生的發展,文章探討了如何通過樹立信心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并從創設情境、感受數學美、引入數學實驗這幾個方面出發,提出了培養與激發鄉村初中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措施,以期可以讓鄉村初中生能夠喜歡上數學。
關鍵詞:鄉村;初中數學;興趣;培養
興趣作為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是學生探索知識的動力。針對鄉村初中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激發,筆者提出了以下幾點措施。
一、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信心與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內驅力,因此我們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對學習數學有信心且有興趣,當然這并不是向學生講幾個簡單的數學故事或是舉幾個與生活有關的例子就能夠讓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最重要的是應該幫助學生克服畏懼數學的心理。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多些鼓勵、少些批評,多些講解、少些訓斥,多些引導、少些遏制,為學生創造合適的機會來感受成功的喜悅,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信心,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這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十分有效的[1]。
二、創設情境,營造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
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各種手段、方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學生生活中常見而又生動的例子來向學生解釋那些枯燥的概念。比如,在教學“幾何圖形的初步認識”相關內容時,可以通過事前準備的簡單圖形組成一些圖案展示給學生并提問:這些圖案都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這些圖形的邊與邊之間有著什么樣的關系?引導學生思考后回答并進行總結。最后,通過學生自由組合進行實踐操作,用簡單的圖形拼出各種各樣的圖案,拼出圖案最多的小組獲勝。
三、感受數學美,從而產生追求美的欲望
首先,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的數字美。我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有關數字的小知識,比如,神奇的“3”,“三思而后行”“白發三千丈”中的“三”都是一個泛指的數字,“三才”中的“三”指的是天、地、人。再如,圓滿的“5”,有人們所追求的五倫、人生禮儀中的五理、音樂中的五音。其次,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的圖形美。從簡單的等邊三角形到正多邊形的穩重,從拋物線的對稱美到圓的和諧美,等等,無不讓人感到驚嘆。再次,引導學生感悟數學的語言美。數學語言有自己獨有的特點,雖然枯燥乏味,但是卻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可見其語言美是一種內在的美。最后,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的邏輯美。數學作為一門十分精確的科學,數學語言十分精練、準確,具有嚴密的邏輯性[2]。
四、引入數學實驗,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師要注意讓學生盡可能說,讓學生盡可能操作,力求為學生主動學習創設情境、營造氛圍。讓學生有機會成為觀察、思考的主體,那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就會被大大地激發出來。比如,在教學“有理數的加法法則”有關內容時,由于學生的方位感不是很強,針對這個情況,教師可以將“東西”方向轉化為“左右”方向,以學生左手方向為正,右手方向為負,并邀請一位學生上前來具體走一下,其他同學認真觀察。第一次該學生向左走了2步,第二次向左走了3步,那該學生一共向左走了幾步?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向左走了5步。”有沒有同學能夠用算式表現出來呢?請一位學生上臺來寫出算式:(+2)+(+3)=+5。接著讓那位學生在向右走兩次,與向左走的步數一致,學生們也很快寫出了算式(-2)+(-3)=-5。引導學生觀察,絕大多數的學生都能夠得出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的結論。通過這樣的小實驗,學生觀察得出的結論很自然,學生也更加容易記住。通過學生自己的實驗與觀察,得出了結論與書上的一樣,從而使得學生的內心感受到成就感。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幫助學生樹立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總而言之,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數學教學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彭紅偉.初中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2]吳誼民.農村初中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研究[J].知識文庫,2016(14):223.
(作者單位:孫威虎 湖南省雙峰縣永豐中學;彭 亮 湖南省雙峰縣永豐鎮城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