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霞
摘 要:隨著新課改推廣力度的加大,閱讀在中學語文的教學中的地位顯著提高。閱讀教學是綜合運用語文知識以及其他方面知識的過程,同時還能反映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能力。教師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意識到閱讀教學的關鍵性,加大對閱讀教學的教學力度。教師需要找出適合學生的閱讀方法,以此來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不斷強化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進行分析,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方法
近年來新課程在進行著不斷的改革,所以教師的教學方法也需要不斷創新。改革提高了閱讀教學的地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加大閱讀教學的力度。本文通過研究中學語文閱讀,找出合適的教學方法,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斷進行創新。
一、閱讀教學在語文中的作用
中學的語文教學,教師利用閱讀,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活躍學生思維的同時也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三觀。這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閱讀活動能夠為學生提供精神的食量,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精神動力。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做到全身心投入,教師要對閱讀進行聲情并茂的講述,做到循循善誘地啟發學生,利用閱讀中的精華知識和道理豐富學生心靈,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要樹立學生的道德意識,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時間和教學經驗決定著教師的教學能力,特別是一些經驗較少的年輕教師,會出現以下問題。第一,教師在課堂上以個人教學為中心,忽略學生的參與度,學生開始不愿意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傳統的教學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講授占據課堂的大部分時間,教師沒有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這種教學使學生處在被動接受狀態,學生缺少主觀能動性,其天賦也被逐漸抹殺。第二,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通常會出現以個人講授代替學生閱讀的情況。教師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通常在課堂上只注重個人講授,教師成為課堂的主導,卻忽略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沒有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得到發揮。第三,部分教師認為,閱讀課重要的任務是教師的精講和學生的多練。教師認為通過個人的精講和學生的多練,能夠有助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鍛煉學生的能力。但這種教學方式,忽略了對文章本身的閱讀,同時也忽略了學生閱讀的積累,成為一種單純的技術訓練。這種教學方法違背了閱讀教學的目的,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閱讀教學的方法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閱讀教學占有著很大的比重。閱讀教學是綜合運用多種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能力的反映。教師要做好閱讀教學工作,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受到知識的熏陶。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因材施教
教師要根據自己任課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適合學生的閱讀教學方法,增加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以便讓全班同學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首要任務就是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教師要以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學生的個人能力,還有學生的內在需要為出發點,通過閱讀
教學,擴大學生閱讀范圍,增加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思維和
視野。
2.結合現實教學的需要
教師要明確教學目的,還要結合教學大綱的需要,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的學習,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適時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師逐步引導學生,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提高閱讀水平。將學生的自主閱讀和教師的點撥相結合,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3.進行目的性閱讀
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逐步引導學生,實行目的性教學。教師可以總結出系統的解題的方法,明確解題思路,使學生的答題方法朝著科學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教師要逐步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明確的閱讀目的。
4.建立合作平臺
教師可以建立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里,學生可以互相交流,溝通想法。在這個平臺,教師負責組織,并進行適時的引導,構建一個自由開放的空間。平臺要以學生為主體,發言的權利留給學生,所有的學生都可以提出意見,表明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師再進行評價。教師從主體變成客體,學生是課堂的主導者。平臺讓學生自由發言,共同合作,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中學語文教學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它對學生能力的提高起著很主要的作用,教師要充分重視起來。我們要不斷地發現更好的教學方法,大膽創新,與時俱進,提高教學能力。只有通過這樣的教學,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楊勃宇.新課標背景下四平實驗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D].延邊大學,2014.
[2]高瑾.基于關聯理論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