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香
摘 要:所謂互動教學模式,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更為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注重“以人為本”,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以初中語文教學為例,分析在教學中運用互動式教學的方法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互動式教學;方法;策略
語文是初中生學習的基礎課程,長期以來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是很高,課堂參考性不夠,導致語文教學的效率不高。新課改之后,初中語文教學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層出不窮,互動式教學就是其中的一種,這種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語文教學中發揮著較大作用。
一、更新師生理念,更換互動意識
教學理念對于教學發展有著較大的影響,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之下,教師在課堂上占據著主導地位,學生在課堂上該怎么學,學些什么,都由教師說了算,學生缺乏自主的權力,自主學習意識薄弱,而教學互動更是少之又少,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只能成為空談。
因此,在教學語文知識時,要想開展好互動教學,首先必須要轉變教師和學生的理念,在課堂上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主體,要積極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與學生進行互動,在教學時,盡可能地多聽取學生意見,讓學生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此外,在學習的時候,學生也要認識到自己才是課堂的主人,一味地被動式學習,自己在課堂上不但無法學到真正的知識,也不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在教學時,只有讓教師和學生都認識到互動的重要性,他們才會去嘗試進行互動,這樣才可以實現互動教學。
二、合作、創導生生互動
即便在一個班級里,學生的學習能力、習慣、態度等因素不同,使得每個學生的學習結果也不同,在理解同樣一篇課文的時候,由于認識的不同,他們的理解也不同,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之間的思想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助于學生的學習。
例如,在學習《孔乙己》這篇課文的時候,談到對孔乙己之死的認識時,可能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感受,如有的學生可能認為孔乙己最后之所以會死是因為他自己的不思進取,而有的學生則認為孔乙己的死是由于吃人的封建禮教。教師在教學時,將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與其他同學互動交流,有助于他們全面地理解課文,而且這種合作還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使語文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三、有效提問,激活學生思維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課堂上,教師通過提問不但可以實現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也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一種重要方式。但是,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上,教師的提問方式存在較多問題,首先提問過于簡單直接,無法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其次,提問的回答變成了少數學生的“專場”,教師在課堂上提的問題雖然比較簡單,但是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并不愿意配合教師,導致最后教師只能選擇一些在他們看來較為優秀的學生回答問題。
因此,在教師進行提問時,要實現互動必須轉變自己的思想,提問的方式要盡可能多樣化,如設問、反問、換位思考等,多種提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學習《范進中舉》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試想一下,自己如果是范進在中舉之后會如何,將學生帶入問題情境中,引發他們的思考,是否會如范進一樣發瘋,使他們能夠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啟發學生思維。通過這樣的提問,師生之間也能夠實現有效的互動,課堂教學氛圍更好。
四、科學多元評價
教學評價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使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促使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然而,傳統的教學評價以學生的考試評價為主,評價方式較為單一,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較片面。
為了更好地實現互動式教學,筆者認為在教學時,教師也需要調整教學評價模式,科學地開展多元評價,將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與考試相結合,進行教學評價。同時,教師還可以開展學生互評,因為學生之間相處的時間比較多,對彼此也較為了解,在評價彼此的時候也比較全面、客觀。除了教師和同學的評價以外,教師還要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找出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實現教學互動。
總之,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語文教學模式的創新必然會越來越多,互動式教學也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種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也許不是最好的,但是這種教學方法加強了學生與教師、同學之間的互動,使學生更多地參與到教學中,有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學會科學利用這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語文教學的發展和學生學習成績的
提升。
參考文獻:
[1]馬甜甜.初中語文課堂應用雙主互動式教學法初探[J].課外語文,2013(10).
[2]高文芳.淺析語文互動式教學的實施策略[J].小學時代(教師),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