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2009年來到通化市外國語中學,恰逢通化市初中教學改革。作為年輕人,非常幸運經歷了這樣一次教學上的突破。還記得課改初期,那真是摸索著前進,在休息的時間經歷了很多次的培訓和學習,現在課改已經進行了七年多,很多內容都已逐漸完善,運用也在逐漸熟練,現在的我不得不由衷地說一聲,其實我是課改的受益者。
大家都知道地理是非中考科目,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地理教育很難受到應有的重視,也很難發揮在中考選拔中應有的考核功能。雖然是這樣,但地理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地理教育是富含素質的學科教育。在全國推行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地理教育處于學校素質教育中的何種地位,地理教育如何推行素質教育的實施,以前這一直是一個困擾大家的難題。但自從實行了課改我發現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現在我就以“西北地區的自然特征與農業”為例,來說說我是如何完成雙案導學中的教學設計的。文中所指課型為教師引領型新授課。本課教學環節包括:備習、復習、研習、精習。現在我逐一與大家分享。
一、備習
師生課下各自收集自己喜歡的有關西北地區的音樂、視頻。這個任務布置下去,學生完成得很好,一方面聽歌看視頻是他們喜歡的事情;另一方面他們希望在這個方面超越老師。這就在備習環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復習
對于一個地區自然特征與農業的學習,學生并不陌生,之前講過北方地區以及南方地區的自然特征與農業,學生頭腦之中已經形成了系統的學習方法,在這個環節教師只需要提出一個問題“如何學習一個地區的自然特征與農業”,學生馬上就能知道這節課的學習要點。這和日常的積累有很大關系,不只教會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復習環節,達到了真正為后面教學服務的目的。
三、研習
1.導入部分
一節課有一個好的導入,能將學生帶入這種情境,這節課就成功了一半。本節課的導入部分,我沒有說太多的話,王煜校長(一個給我們太多上課靈感的校長)曾說過給學生看一些好的視頻資源勝過教師的千言萬語,所以這節課我精心挑選了內蒙古地區的視頻、坎兒井的視頻等讓學生直觀感受并欣賞。視頻中壯闊的景象將學生帶入了情境,取得很好的效果。但也有一個弊端,在網上篩選視頻并下載截取視頻會花很長的時間,如果每一節課都這樣,恐怕會給任課教師帶來過大的壓力。真希望能有個平臺大家可以合作,同一個備課組,同一個學校,同一個市,同一個省乃至全國,我們合作形成地理學科的資源庫,今后每個人的備課壓力都會小很多。
2.研習部分
這部分是一節課的精髓,也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能力的主要環節。在各個學科的日常上課過程中,一個班級會形成8個組左右(每組四人),每個小組都有小組長指導各自的小組進行合作學習。每個小組都很完善,學生的層次分高中低水平,并且有很好的獎勵機制,在這個部分學生為了集體榮譽會踴躍表現,如果教師能把握這樣的機會,對個別學生之間探討不明白的問題給予精確的指導,不僅能讓學生豁然開朗,還能讓老師體會到一種酣暢淋漓的職業幸福感。例如,講西北地區的畜牧業,我先拋給學生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長大了去西北地區投資,你打算投資哪些產業?請小組討論后說出你的投資方向及原因。這個小小的問題將本課推向了高潮,學生熱烈地討論自己的投資方向,
在這個過程中將之前所學的自然特征部分進行了一次自我復習。有的小組說以后打算投資餐飲業,因為西北地區有品質很好的牛羊肉(這樣的答案就很好地將我們帶入了西北地區農業的學習氛圍中);有的小組說以后打算投資采礦業,因為西北地區礦產資源豐富(這樣的答案就非常有利于我們學習第二節《干旱的寶地——塔里木盆地》);還有小組說要投資畜牧業,然后把羊毛羊肉等畜產品賣到青藏地區,我不想直接說孩子這么做不合理,但是說他的投資方案可以等下一章學習青藏地區的時候全班討論是否可行,這樣就為第九章的學習埋下伏筆。還有的同學要投資旅游……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徹底進入了本課的學習。另外,我們王煜校長一直倡導在地理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扮演小導游來介紹一些地方,這節課我準備了三個地方,有塔里木河、天山、呼倫貝爾草原,學生上前介紹得有模有樣,還配有幻燈片,讓在座的同學都很佩服,我也很驚訝。驚訝之余,我有著更深刻的體會,把課堂交給學生,他們真的會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這也是“雙案導學”的魅力所在。
雖然在課改初期,有過迷茫,有過困惑,那些都是過去時了。現在對我來說,上課是一件很輕松、很快樂的事,把課堂適度地交給學生,讓他們邊學習邊培養能力,我有更多的時間觀察學生,了解他們,讓我和學生的距離更近了,學生能快樂地學習,我也可以快樂地工作了。
參考文獻:
[1]何阿奉.學案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成功(教育),2010(9).
[2]王策三.教學論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