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04-000-01
摘 要 開灤集團發展有限公司非煤產業近20年的發展,對于開灤經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開灤經濟總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運用現代管理理論、戰略管理理論,對于開灤非煤產業發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業務發展戰略,具體的實施策略,對于開灤非煤產業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 開灤集團 非煤產業 發展策略
一、開灤集團非煤產業發展現狀
開灤集團盡管非煤產業的形成和產業結構的發展逐步規模化,發展基地和場業園區,發展理念低碳、循環發展,以新能源、新材料為代表的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在現代服務業大力推進的同時,發展現代物流業,公司并將業務延伸到金融服務和健康服務。其中物流業規模已突破1000億元。開灤悠久的文化遺產旅游業,以開灤國家礦山公園為核心,打造文化旅游產業已經成為開灤轉型發展的新亮點,通過資源的優化整合,開展高端產品的開發,最終形成煤炭、煤化工、冶金、環保設備四板。具體而言,和以下四個方面直接相關:
1.產業結構嚴重失衡。我公司產業結構上,經營的第二產業的比重遠遠低于第三產業的比重,非煤產業中競爭較強的產業遠沒有形成。產業結構組織中“小、散、弱”的問題屢見不鮮。在產品結構市場競爭力上,產品薄弱,大部分產品目前僅銷售于國內礦山,而且還內向型,產品定位低端,在外部市場缺乏影響力的產品。
開灤集團,10多家工業企業涉足非煤產業,沒有一個非煤產業可以對公司經濟有明顯的支撐作用。各行業之間的聯系薄弱,缺乏支持、合作。一些工業條件,如電力,新型材料,物流管理等都沒有得到快速發展。產業結構失衡,因此積蓄調整企業產業結構,完成企業轉型。
2.規模小,產品競爭力低。開灤集團非煤產業現有電廠的規模一般都比較小,大部分產品沒有成本優勢,競爭對手過于強大,很難與之抗衡,這是一個外部市場很難占領的職業。不符合生產規模的項目,基本上由于過時的設備和落后的技術,粗放式生產,質量差的問題。產品規模小,成本高的現狀,使我公司無法形成一個強大的市場競爭。
3.傳統產品仍然占企業主導地位。開灤集團的工作點是建立在非煤產業提供的礦區來建立服務,因此,其產品無法和市場形成有效的競爭。除了競爭力弱,低技術傳統產品占非煤制品行業的比重高也屬于開灤集團發展的一大阻礙。所以我們的傳統產品仍然占主導地位,新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不足,產品落后于市場的現象。
二、開灤集團非煤產業發展策略
1.建立現代企業,進行戰略性重組。堅持“進退有度、合理辦事”的宗旨,對于有市場、同類產品或相關產品的生產的廠點,以優勢企業為龍頭,以資產為紐帶,通過協作、合并,實現專業配合,采用集約化的管理方式;設立分散的廠點,將產品分散生產,工人作為工廠的核心,通過合作股份、租賃、購買等方式,實現國有資本退出,對市場前景不好、長期虧損的廠點,應面向社會、工人進行銷售或轉讓,實現不良資產的變現。通過戰略性重組,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實現企業有機、快速、健康、高效發展。
2.強化管理,提高效益。開灤集團應更符合現實,不拘泥于當前的組織形式進行更大的調整和變化。對于商品質量進行360度無死角的監督,完善公司各項規章制度,對于質量不過關的產品實行一票否決制,切實做到責任到人,拒絕無標準或達不到標準的產品從我公司流出, 以確保從原材料到生產和服務的運作過程處于受控制狀態,促進集團專門化發展。
3.提高技術,加大新技術研發力度。科學技術進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影響產業結構變化的規律性或演化的因素有很多,但起著主導和決定性的作用是產業技術的進步。技術進步和新科技的應用是產業發展最具生命力的影響因子。使所有的工業生產力都在技術進步的基礎上,作為其結構演化的主要物質基礎,是社會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企業發展和高新技術產品的崛起,代表了非煤產業發展的未來趨勢。開灤非煤產業要發展,要擴大就必須切實推進技術進步,加快技術改造,促進創新和集團的發展。
三、結語
開灤集團,是歷史悠久的大型國有企業,在改革的浪潮中已處在關鍵時期。非煤產業,開灤經濟的重要組成,它的改革刻不容緩,非煤產業改革作為主要改革的行業將在主業產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為開灤集團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只要我們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辦事,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徹底摒棄計劃經濟,大膽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多元化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在思想觀念、組織形式、產業結構、技術調整中銳意進取,積極融入現代化企業的大浪潮中。我們將能夠建立一個企業站在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機制,實現專業化集團,促進一個產業新格局形成,使開灤集團前有前所未有的飛躍。
參考文獻:
[1] 王計鎖.開灤集團公司非煤產業發展策略研究[D].天津大學,2003.
[2] 張同樂.開灤集團煤炭物流發展模式現狀及策略研究[D].北京工業大學,2012.
[3] 田富軍.義馬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