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保光+尤偉
摘 要:在教育學中,有效性教學主要是指講師尋求教學活動中的客觀規律,加以有效的教學準備和教學活動,通過反饋教學測評,將“以人為本”作為根本,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以及實施更加有質量的教學。
關鍵詞:化學課堂;有效性教學;教學模式
教育行業本著以提高學生的素質為目的,同樣,化學課堂教學的要求也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化學素質,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同時,還相應地培養學生對化學的研究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下面,筆者通過相關研究成果,從有效性標準和策略方面展開一系列討論,在傳統化學教學的基礎上,提出了幾種更為有效的化學教學方式。
一、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
教學中的有效性標準主要通過探求教學中的客觀規律,用最少的時間、精力以及物力投資,達到最大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教學目標,滿足社會的需求和自身的發展。教學有效性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即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其中,有效的教學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的個人發展,與此同時,將教學結果和預期教學目標進行比對,探究擬合程度;有效率證明著教學作為一種生產活動,在經濟學角度看,它的投入和產出可以表示成為:教學的效率=從效教學實踐÷實際教學時間×100%;有效益主要是指教學活動中的收益和教學活動價值的實現,要以人為落腳點。化學學科涵蓋的范圍極其廣泛,從日常生活到工業生產,化學滲透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在規定的教學時間之內,如何能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中讓學生深入了解化學反應,觀察現象,分析結果,最后實現對化學世界的發現,這是我們最終的目標。
化學課堂教學主觀反應于學生化學學科知識的增加、學習方法的歸納總結、實驗能力的培養、興趣的增長等等方面。但是,我們應該明確,化學課堂有效性教學是動態發展的過程,其內涵隨著各個方面進行著變化。所以說在化學教學中的改革十分重要,我們要與時俱進,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
二、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1.化學實驗,情景創設
心理學認為,我們一般需要經歷“有趣—樂趣—志趣”的發展過程,所以我們應該增強化學學習中的趣味性,例如,課前可以通過有趣的小實驗進行課前引入,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這種方法不但對知識的把握極其有效,還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有幫助。
2.生活體驗,提高興趣
教學中增加生活體驗,比如增加實驗環節,實際動手,既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又便于理解化學這個抽象的學科,不知不覺中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進而參與到學習的快樂中來,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3.集體備課,精化課程
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由備課組長組織進行集體備課,包括教材、課程標準、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重點難點等在內的教學內容,由大家探討,并小結備課結果。接著,整合教學方案,進行教學反思,生成新的教學設計,由集體研究出的教學方式積累成教學經驗。集體備課突破了以往個人備課中容易忽視的一些盲點,有效增加備課效率。
4.多向互動,調整方法
課堂中的互動極為重要,不單單是學生和教師的雙向互動,還有聽課的教員以及教師之間的互動,有效地的進行教學溝通,不但可以適時調整教學方案,更能發現教學中容易忽視的難點和重點,進行必要的反饋工作,保證了整個教學工作的暢通。
5.重視測驗,及時反饋
當下,測試不僅僅是對學生階段性學習的檢驗,教員從中更能獲得必要的信息。其中充分利用課堂小測是十分方便的手段,當前的化學教學中,還存在著學生對知識的消化難以當堂反饋的情況,一些教師將小測放在課余時間完成,不但剝奪了學生的自由活動時間,還嚴重降低了教學的效率。課堂中的測試主要是將當堂的知識消化并加深記憶,穩步提高的同時趁熱打鐵,發現問題。在測驗中,保證選題質量的情況之下,還應嚴格控制測驗的時間,并及時批改,從而增加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新形勢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素質教育的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之下,促進教育事業的大繁榮。作為教育研究工作者,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以及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們的使命。在傳統教學的成功經驗下,總結方法和戰略,積極轉變教學模式以適應不同學生,精化課程,把握課程的主動權,我相信,一定會使化學教育事業更上一層樓,實現學生更加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灼妍,鄧云洲.新課程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現狀調查與分析[J].教育導刊,2010(2):82-85.
[2]雷蕾.提高中學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學實踐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3.
[3]陳蘭芳.通過課堂觀察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與實踐[D].福建師范大學,2013.
[4]許茂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施策略[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7):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