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華

新課程改革后的浙江省新高考試題中的實驗部分比以前的考試更加突出,在教學中做好實驗比講好實驗更為重要。學考中注重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的考查,下面針對生物組織中的糖類和油脂的鑒定實驗做一些改進。
新課程改革后每年10月中旬就得參加學考和選考,生物課時少,學生又不能花大量時間在實驗室里做實驗,所以只能通過一些實驗改進來節約實驗時間,讓學生在一節課時間里完成這么多化合物的鑒定。
一、檢測生物組織中的淀粉
1.遇到的問題
(1)碘—碘化鉀的配置
碘化鉀8 g;蒸餾水100 ml;碘1 g。先將碘化鉀溶于蒸餾水中,待全部溶解后再加碘,振蕩溶解
(2)取可溶性淀粉0.5 g,加水5 ml攪勻后,緩緩傾入100 ml沸水中,隨加隨攪拌,繼續煮沸2分鐘,放冷,傾取上層清液,即得。
這樣實驗的結果顯色反應呈非常深的藍黑色,幾乎接近黑色,這樣的實驗結果會使學生把實驗結果記成黑色。加上有些學生有色盲或色弱現象,更加不能辨別。
2.解決的方法
碘—碘化鉀的配置時最好稀釋一倍,淀粉也稀釋一倍,這樣的實驗結果接近藍色。溶液濃度越低,呈現的現象越明顯。
另外用馬鈴薯勻漿鑒定淀粉有個缺點,它容易氧化,研磨馬鈴薯需要一定的時間,在課堂上比較緊張。如果馬鈴薯直接用刀片切取薄片放在載玻片上直接滴加碘—碘化鉀溶液也是馬上可以看到藍色現象的。切片觀察法比制作馬鈴薯勻漿方便多了,可以節約很多時間。實驗裝片見右圖所示:
二、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
1.遇到的問題
課本實驗材料中用的是白梨或者是白蘿卜,這些都是塊狀的組織,必須研磨成勻漿才能滴加試劑檢驗。教師實驗前的準備工作比較繁瑣,若是學生在課堂上完成更加費時,是否能找到一種材料替代研磨的工序,這樣就可以省時省力。
2.解決的方法
新課程改革后,高一也開設了生物課程,9月份開學,無論是高一還是高二,基本都是開展模塊“分子與細胞”的教學,正好能開設檢測生物組織中的有機物的鑒定實驗,這時正是葡萄大量成熟的時候,我改用了葡萄來鑒定還原糖,收到良好的實驗效果。葡萄的汁水豐富,甜度大,含果糖豐富,實驗現象非常明顯。在實驗過程中,省去了葡萄研磨的程序,直接用手擠一擠,把汁水直接滴在試管中,由于甜度大,加水稀釋一倍,再加本尼迪特試劑熱水浴加熱,很快就能得到紅黃色沉淀的顯色反應。
三、檢測生物組織中的油脂
1.遇到的問題
油脂的鑒定實驗課本中選用花生種子作實驗材料,種子浸泡3~4小時后可做臨時裝片。做臨時裝片時要用徒手切片法刮取子葉薄片,選最薄的一片做成臨時裝片來染色觀察。由于用雙面刀片徒手切子葉,切得很薄做不到,染色后拿到顯微鏡下觀察總是細胞重疊,看不清現象。
2.實驗的改進
徒手切片切不薄,可以改用涂片法。用雙面刀片將子葉切出一個平面,用手拿花生切面直接涂在載玻片上,當看見白色的子葉留在載玻片上就可以染色,清洗后蓋上蓋玻片制成臨時裝片來觀察。觀察到的現象比用徒手切片做的臨時裝片清晰得多,非常容易找到橙黃色的油脂顆粒。實驗裝片如右圖所示
這樣的實驗操作方法改進就實驗結果而言,很容易看到被染色的脂肪顆粒,但是也有缺點,用涂片法制成的臨時裝片觀察到的現象是細胞很容易破壞,不容易找到細胞。
四、檢測生物組織中的蛋白質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蛋白質選用雞蛋清作材料,雞蛋清很難稀釋,稀釋不夠又容易吸附在燒杯壁上。但如果換用豆漿作實驗材料,實驗前需要打漿,老師準備起來費勁。于是,我直接讓學生把當天早晨喝的牛奶或酸奶盒子拿到實驗里,加點水稀釋后作為實驗材料,也可以收到良好的實驗效果。由于自己是寶媽,我也嘗試了用奶粉泡水作實驗材料,同樣可以得到良好的實驗結果。學生自己帶材料既可以節約時間,也可以節約實驗成本,又能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
五、實驗時間的合理安排
由于一節課完成所有化合物鑒定時間非常緊,所以在時間上需要合理安排。
在加試劑樣液劑量時往往需用量筒量取,但是量筒量取花費時間長,這個實驗在定量要求上并不是很嚴格,可以讓學生在試管里加試劑1ml或2ml,用指甲蓋的高度量取。這樣做的目的是快速量取定量試劑,也不容易加試劑過量,不會造成試劑浪費。
一節課開始我就安排前后4位同學為一小組,兩人做油脂和淀粉的鑒定,另外兩人做還原糖和蛋白質的鑒定,做完后前后兩人交換做,這樣每位同學都可以參與到四種化合物的鑒定中。如果時間實在不夠,四位同學之間可以分享實驗結果。
這個實驗準備試劑非常多,非常繁瑣,又很費時間,所以經常在實際教學中都是講講一節課,練練一節課,現在通過實驗改進也能在一節課中完成所有化合物的鑒定,實驗效果也不錯,對于學生來說印象深刻。高效的實驗教學應該是省時、省力、省材料,這個實驗的改進希望能為以后更多更好的實驗教學拋磚引玉。
參考文獻:
李靜.“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實驗改進探析[J].中學教育,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