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琦
眾所周知,備課組是一個學校教學活動的基本組織單位,一個團結協作的備課組能充分發揮群體優勢和集體智慧,提高組內每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工作效率。基于此,我們七年級英語備課組為自己制定了“打造優秀團隊,構建高效課堂”的目標,開展了一系列英語教學備課及上課的教學嘗試,做了如下探索:
一、不斷學習實踐,以學促教
1.加強理論及業務學習,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為了提高自身的素質,把握英語課堂教學的時代脈搏和前沿信息,我們組的老師訂閱了《英語周報》《英語輔導報》《21世紀英語報》《中小學外語學習》等報刊,一方面豐富了我們的英語知識,另外對于當前英語課堂教學改革中的熱點和英語課堂教學手段的發展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每周二集體備課時,我們還一起共同學習研究《英語教學大綱》以及《新課程標準》,明確新課程標準與原教學大綱的變化,明確各個年級的英語教學目的、任務以及要求,力求準確把握各個年級的知識脈絡,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為中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2.積極開展教科研活動,提高教學科學化
為了更好地提高組內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效果,我們英語組作為實驗子課題組先后參加了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中國基礎英語素質教育的途徑與方法》以及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英語閱讀策略教學中學生發展研究》的實驗,全組英語教師作為實驗教師共同參與各項研究工作。首先確定分期研究目標及課堂教學模式的初步探索,隔周利用兩節課進行課題實踐備課,對課題開展情況進行探討交流,平時,大家隨時做心得筆記,為組里的試驗提供有力的、新穎的依據,除此之外,還經常互相聽評課,學習如何更好地運用實驗教材。通過實驗課題的研究,提高了各位教師參加教科研的意識,在實踐中提高了教師進行教科研實驗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促進了學生英語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3.向同行學習,借力穩步前行
向有經驗的英語老師取經也是我們的一大法寶,我們在集體備課時邀請上屆英語組的老師介紹在他們上屆教學中有哪些得失,大家一起總結、反思,著重將他們較好的做法運用到我們這一屆的教育教學中來。一個人談幾點,不在乎多少,一點兩點也行。例如,有的老師說詞匯教學時,學生多查字典,弄清楚一詞多義、相近詞、詞組、短語的辨析,這對于單選題很有幫助;有的老師說用簡單英文解釋我們所學的新詞,這樣既可以多記單詞,又可以復習、鞏固以前所學單詞,還可以幫助他們區分相近的一些詞組、短語的區別,這都是他們在以往教學中嘗到甜頭的做法,這些豐富的經驗對于我們提高教學效率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營造和諧氛圍,共創優質團隊
1.團結、和諧的教師團隊
我們七年級英語組是一個團結、和諧的強有力的隊伍,組內的十三名教師中有經驗豐富的高級教師五名,踏實肯干的一級教師五名,謙虛勤奮的青年教師三名,每一個英語老師都有著極強的團結協作意識。每周二的集體備課,大事、小事集體一起研究,一起討論,集思廣益,踴躍發言,各抒己見,最后形成一致意見;組長布置任務毫無顧慮,因為每位教師都不推辭,盡其所能,毫無保留地給組里奉獻最精華的成果;我們堅持資源共享原則,一位教師有了一個好的想法,無論是課堂教學方面的,還是課后和學生交流方面的,誰得到了一份好的課件或試題資料,必定會在第一時間和其他老師共享;另外,組里老師形成了相互聽推門課的好習慣,我們把全組老師的課表貼在辦公室的小黑板上,敞開門,隨時歡迎聽課,大家互相學習,切磋交流,總結經驗,真正做到了你好我好大家好,最終使得每個人的教學事半功倍。
2.敬業、奉獻的教師團隊
我們組的老師有著極強的愛崗、奉獻的精神。有人說我校的生源好,實情是來自不同小學進來的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其中有一些基礎相當薄弱,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帶來了相當大的困難。但我們老師從不抱怨,而是任勞任怨,扎扎實實上好每一節課,每一個單詞、每一個句子、每一篇課文都認真落實,并且做了大量細致的家長的工作,取得家長的配合,要求學生日常的聽寫、默寫、背誦工作就像學生必須要吃飯、睡覺一樣,是他們英語學習成績提高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當然這些工作要落實好就必須要求我們老師默默地無私地奉獻著,所以午休、課間,教室、辦公室、甚至走廊里都能看到我們組老師為學生義務講解輔導的身影,大考、小考,我們組試卷從學校批到家里,從白天批至深夜,所以老師的工作真不是外人想象的一節課上完就完成了任務那樣輕松。當然,付出就會有回報,我們務實地工作,學生回報了我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令人滿意的學習成績。
三、構建高效課堂煥發教學活力
傳統的教學方式以灌輸為主,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基本是“授”與“受”的關系,嚴重的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在集體備課時,我們共同研究,以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為切入點,抓住兩個轉變,大膽創新,從而構建高效課堂。
1.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做中學效果不凡
《課標》中明確提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我們組老師通過集體商議,決定大膽創新,課堂上我們要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真實語境,通過刺激學生的五官,完成由形象思維訓練到抽象思維訓練的過渡。比如在講授用英語詢問價格購物單元,我們將教室前部布置成小賣場,學生親自扮演售貨員和顧客;在講授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一課時,將足球,籃球,棒球,乒乓球等實物帶到課堂上,在前后傳遞中操練句型;在學習介紹家庭成員時,讓孩子帶來全家福照片,介紹給小組和全班同學,聽課后老師們都說這節課一定是學生終身難忘的一節課。
2.合作探究,學生的地盤學生做主
實驗早已證明,將學生組成小組探究學習,能降低對學習的焦慮、培養孩子的團隊意識從而更好地幫助孩子完成學習任務。我們在集體備課時共同研究了如何根據我校大班型客觀情況,在班里合理分組,在我們的日常英語教學怎樣有效地開展小組活動,合作探究,實現高效課堂。
(1)鼓勵小組表演,把語言形式與實際意義結合起來。
新版英語教材中安排了很多交際性的活動,課堂上我們鼓勵小組表演,設置情景,讓組員按角色扮演書中的人物,把語言形式與實際意義結合起來,這種做法有利于激發學生思維,展示學生個性,極大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為學生的長遠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開展小組計分競賽,調動每名組員的主人翁意識
為了更好地激勵學生,促進同學在競爭中進步,我們采取小組計分競賽,得分的途徑有課堂活動、課后作業、大考小考成績等(得分細則固定),分數累計,互贈獎品,這種形式直接激發了同學的學習熱情,因為在小組與小組之間的積極競爭過程中,每個小組成員都有責任為組爭光,這樣,同學們的思維高度緊張,沒辦法不積極投入到學習中來,潛移默化地由被動學習變為了主動學習。
總之,我們全組老師在英語教學這塊土壤中一直相互扶持,默默鉆研,雖然談不上有巨大的成就,但我們已體嘗到了耕耘的快樂,看到學生以不同以往的學習方式學習并收獲,作為教師的我們感到很欣慰,一花不是春,孤雁難成行,在未來的英語教學道路上,我們愿意繼續發揮團隊力量,攜手前行,為打造高效課堂,造福我們的學生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