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鴻
摘 要:新課標革新的重要主題是:教育要兼顧到每個學生,以學生為中心。想真正實現這一主題,就要執行分層次教學、分層次作業。以人教版教材為例,就高中生化學作業的分層次布置和批改的環境展開分析,并對操作展開討論,希望能在現實教學中對老師們有一些幫助。
關鍵詞:高中化學;分層作業;布置;批改
新課標革新的重要主題是:教育要兼顧到每個學生,以學生為中心。在實際授課時,想真正實現這一主題,就一定要考慮到學生間存在的差距。新課標對高中化學練習題提出的要求是,能幫助學生發現并指出問題,要鼓勵學生結合日常生活,研究、詢問或實踐,達到破解化學問題的目的。要鼓勵學生全面應用所學內容從不同方位、不同視角進行分析,有效破解問題。高中化學老師很多都是根據自身經歷,結合學生的學習水平編制題目,只有一小部分老師會從學生的思維、認知等方面對學生展開剖析。通過制定層次性化學題目,并實行分層批改,可以更加準確地落實新課標的教育主題。
一、作業分層布置
一般來說,學生的學習能力差距很大,為此一定要有差別地授課,就是“因材施教”,分層授課。制定分層作業在所有分層教學的流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它是老師了解學生鞏固新內容、應用新內容破解問題的關鍵辦法,也是了解老師教學效果的常見方式。分層作業布置得是否科學,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學習興致、學習結果以及全面能力的養成。
作業分層布置,就是老師按照學生的學習水平布置難易程度不同的作業,學生結合自身的學習能力、水平做不同程度的作業。老師鞭策不同水平的學生對上一水平學生的問題進行研究。
1.作業對象與難度的分層
為了讓學生接受課堂上講的內容,強化學生對內容的掌握,老師可制定分層次的課下作業。每次課下作業分為三個類別的習題。一是基本題,習題深淺適度,難易合適,A層學生通過努力能單獨做好。二是提升題,是以基本題為前提,稍微加大一點難度,A層學生可以不做,B層、C層學生一定要做。三是擴充題,比較難,比較全面,有解題妙招,優等生通過深思熟慮才能破解,重點是訓練優等生全面運用知識的水平。布置書本作業,按照“有低限、沒上限”的原則,讓基礎差的學生有能做的習題,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增強追趕的信心,讓優等生也有不能解答的習題,避免優等生產生自滿心理,體會到“一山還比一山高,學無止境”的含義。
2.作業類型的分層
人教版課本中設計了“溝通和探討”“活動和討論”等項目,目的是形成多元化的授課形式。為此作業制定一樣要緊追步伐,改進傳統的形式簡單、以書面作業為主的作業。在常規作業的前提下增加整理性作業、研究性作業、操作式作業等,讓學生有說、看、做、試的機會,刺激學生對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開拓學生的思路。
3.作業數量分層
三種層次的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在作業的制定上也要分出層次,A層的學生需完成的作業較少,正常情況下一節課需做10道題,B層的學生一節課需做15道題,C層的學生作業量最大,正常情況下一節課需做20道題。
二、作業分層批改
作業分層批改就是把學生掌握程度的差距當作一種參考信息,它注重的是與自身比賽,刺激學生超越過去的自己,在自身現有的基礎上改進、提升,這有利于推動成績不好的學生向前進步,也能讓其他學生有更好的發展。作業分層批改是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升教學效果。
常常關心學生的反應對提升教學效果非常重要。授課時,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問題、學習、探討、作業等,老師應當采取不同的評價策略。對學習成績不好、有自卑心理的A層同學,要經常進行表揚,發現其長處,對他們一點點的進步也要給予肯定,逐步化解他們的自卑心理;對中等水平的B層同學,采取鼓勵評價,在認可他們成績、進步的同時還要指出他們存在的不足及需要努力的地方,推動他們脫離中等,力爭上游;對學習成績好、有自信心的C層同學,采取競賽評價,要提高標準嚴格要求,推動他們更加善于思考、謙虛謹慎,更加擴展思路,達到較好的學習目的。
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老師應當把分層目標作為參考,凸顯科學性,評價是針對個人前后成績的對比,不用公開學生的成績進行排序對比;老師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把定時評價和不定時評價結合起來,凸顯速度。因為分層目標比較符合學生的掌握程度與理解能力,因此學生的學習質量有了大幅度提升,使學生隨時掌握自身的學習效果,能增強學生自身學習的動力。要把客觀評價和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有效結合起來,凸顯公平性、參與性,讓所有學生都真實地看清自己,看清他人。
這個部分,老師要有效施展評價的鼓勵、引導作用,激發學生在完成自身的學習目標后還要爭取做好更高一層的學習;學生從老師的鼓勵與同學的欣賞中,發掘自身的潛在學習能力,陸續爭取嘗試進步,感受成功,充分認識自我,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自我。
三、課堂應用
1.教學內容
課本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第一冊
授課內容:元素周期表
設計的中心思想:班級內部分層次授課,授課老師對于學習成績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授課標準,包含學習分層次、目標分層次、授課內容分層次、評價分層次、作業分層次。在授課設計時的表現是設計不一樣的授課目標,制定不一樣的習題,布置不一樣的作業等,不但要注意基本內容的學習,還要注意擴充思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致,調動學生的自覺性,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進步。
2.布置的作業
A層:
(1)元素周期表一共有多少橫行?各個橫行叫什么?
(2)元素周期表一共有多少列?各個列叫什么族?
(3)各行分別有多少元素?開頭和結尾是什么元素?原子序數分別是多少?
(4)元素周期表上面一共有多少族?族序數的寫法有什么不一樣?能否從左至右依次寫出序數?
(5)元素周期表一共多少周期?它們是怎樣分類的?
B層:
(1)橫行間的元素組合有什么憑據?電子層數和周期序號有什么關聯?
(2)相同周期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有什么遞變規律?
(3)相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構成有什么特征?和他的族序數有什么關聯?
C層:
原子序數為9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占哪個位置?預想該元素的化學性質。它周邊的主族元素分別是什么?你能否推斷出它們各自的化學性質?你能否總結周期表的編排依據?
A、B層同學在做好對應層次的作業后,可以試著做一下高一層次的習題,各個層次的同學能互相交流,C層學生能當A層、B層的“小教官”,同學們互相幫忙。
結論:
總而言之,布置、批改分層次作業能具體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老師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回憶授課內容,快速查漏補缺。但是想要布置好分層次作業需要仔細剖析實際情況,掌握習題的難易程度,不然會起反作用。作為老師,對全體學生要公平對待,尤其是A層同學,一定要建立智力訓練和非智力因素訓練的原則,確保他們能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汪東才.高中化學分層教學初探[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4):62.
[2]繆森.高中化學課堂分層教學探析[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2008(4):88.
[3]趙世紅.高中化學人教版(必修1)元素化合物知識教學的幾點做法[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