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鍵
2016年兩會,“建設質量強國”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兩會,“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
如何提升中國產品質量?如何推動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成為今年兩會許多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1.“要以質量提升行動奏響質量時代的號角,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雕琢質量時代,以打造質量品牌搶占市場競爭制高點。”——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環資委委員蒲長城。
2.“應建立一個‘政府服務+企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電商質量管理模式。”——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檢驗檢疫學會會長魏傳忠。
3.“檢驗檢測行業還存在各種亂象,建議由國家認監委牽頭,加快推進對檢驗檢測機構資質的聯合評審和統一發證工作,同時對合格的機構在網上進行公示,實時接受社會各方面的監督,提高社會公信力。”——全國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常委沈志剛。
4.“必須將質量強國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由黨中央、國務院作出明確的戰略決策并進行全面部署,通過系統完備的工作機制去推動,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去引導,用科學有效的方式方法去落實,以具體的工作平臺做支撐。”——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副省長夏紅民。
5.“現有的質量法律制度僅僅關注了政府與企業的單一質量管理關系,質量促進法與上述產品質量法等管理型質量立法存在本質區別。建議基于完善中國特色質量法律體系、提升我國供給質量和效益的需要,從國家層面盡快制定質量促進法。”——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纖檢局局長曾蓉。
6.“企業必須提升產品自身質量,加強創新,強化對技術性貿易措施的研究和應對,從技術層面和制度層面幫助國內相關產業爭奪競爭高地。”——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局長徐金記。
7.“打造質量強國,政府需要做的并不僅僅是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從當前情況看,需要加快出臺質量促進法。”——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均瑤集團副總裁張維華。
8.“發展智能制造、提高智能化水平是汽車制造業全面提升質量水平、提高產品競爭力的必由之路。”——全國人大代表、五征集團董事長姜衛東。
9.“我覺得,優秀的藍領工人能拿到和白領一樣的工資,甚至比白領還高。這樣的機制才能真正讓工匠精神落地生根。”——全國人大代表、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后。
10.“呼吁工匠精神的回歸,助力實現‘中國智造和‘中國質造勢在必行,應從建立健全企業培育機制、教育先導機制、政策引導機制、社會弘揚機制、市場拓展機制等方面著手,為工匠精神的回歸創造條件。”——全國政協委員何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