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君



摘要:
本文從服裝的服用舒適性、功能性及安全性三個方面為著眼點,列舉實例探討如何找出可能存在的質量風險隱患,確定風險監測項目方案,進行有效的風險評估,為相關部門做好紡織服裝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控工作提供重要依據。
關鍵詞:紡織服裝;質量安全;風險監測
1 引言
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是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控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為了及時發現和掌握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特別是尚未引起監管部門廣泛重視和被消費者忽視的質量安全風險,系統和持續地對影響產品質量安全的風險因素進行產品質量檢測、結果分析,為風險研判和風險處置提供依據[1]。
產品質量風險監測以與民生緊密相關的消費品為重點,以產品質量中影響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等因素為內容。作為與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紡織服裝產品,一直是輿情和監管工作中反映問題較為集中的產品,尤其是涉及兒童、學生等特殊群體服用產品,應該作為風險監測的重中之重。
2 開展紡織服裝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的著眼點
對于紡織服裝這一重要的消費產品開展風險監測,如何找出可能存在的質量風險隱患確定監測方案,并對產品中的質量缺陷進行有效的風險評估,是實施風險監測的檢驗機構面臨的難題和關鍵。在技術層面上,根據紡織服裝產品的特性,應從服裝的服用舒適性、功能性及安全性三個方面考慮風險監測的側重點。
2.1 從服裝的服用性和舒適性著眼
服裝產品從單一的遮羞蔽體到今天具有美化和舒適性能,其功能經歷了巨大的變革。服裝的種類不斷細分,每類服裝也都有其獨特的使用性能。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服裝的服用性特別是穿著舒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由服裝的服用性能引起的質量風險不可忽視。
以文胸產品為例,從文胸的服用性和舒適性方面著眼,來找出風險點確定風險監測項目。
2.1.1 確定風險監測的風險點及監測項目
文胸是最常見的女性內衣,穿文胸的主要原因,就是提供乳房外部支撐,增加舒適性與活動力,是目前女性不可或缺的重要衣物。從收集的各方信息表明目前市面上銷售的女性內衣產品存在質量風險。
據英國路透社報道,2014年12月17日,日本“黛安芬”內衣公司,接到關于文胸內置鋼絲戳破面料并探出的投訴,稱一批文胸的內置鋼絲極易在清洗后,甚至是女性穿著時將面料刺破,該公司擔心對女性造成傷害,出于安全考慮召回2萬余件文胸。此外,一些消費者投訴反映購買的某些文胸產品長時間佩戴易產生悶熱感、不透氣,或者反復洗滌后肩帶松弛、罩杯內側起球嚴重、有刺癢感等,嚴重影響了穿著的舒適性和美觀。
由上述信息,可以確定風險監測的著重點,并初步確定風險監測項目:透氣性、水洗5次洗滌前后肩帶定伸長反復拉伸彈性變化率、起球及鋼圈穿出。
2.1.2 風險監測的檢驗方案
對于透氣性測試,FZ/T 73046—2013《一體成型文胸》和FZ/T 74002—2014《運動文胸》對其檢測方法和技術要求做了規定,要求罩杯透氣率不小于75mm/s,但市場上標注最多的文胸標準FZ/T 73012—2008《文胸》并未要求。鋼圈穿出項目測試,在FZ/T 73046—2013《一體成型文胸》中對檢測方法和技術要求有明確規定,洗后外觀不允許鋼圈穿出,但其他文胸標準未規定。在水洗5次肩帶定伸長反復拉伸彈性變化率、起球尚未有相關標準進行規定。具體的監測項目、依據、方法具體見表1。
2.1.3 根據風險監測項目結果分析和風險評估
根據透氣率檢測結果情況分析文胸產品的通透性、結合5次水洗后起球及定伸長反復拉伸彈性變化率測試、通過模擬正常使用維護條件來分析評估文胸的外觀、耐用性及觸感舒適性,5次水洗后鋼圈穿出情況則更側重文胸的使用安全性。監測評估現有標準未規定的方面,為消費者合理選擇和購買經濟實惠而又舒適安全的文胸產品,并正確地使用和維護達到美觀又保健的功能,提供準確合理的消費建議。
2.2 從服裝的防護功能性著眼
服裝的裝飾和御寒保暖作用,已被人們熟知,如今希望服裝具有更多更可靠的功能,于是能夠抵抗人為制造或環境破壞導致的各種紫外線、電、熱、輻射及污染的各種功能性服裝層出不窮。而往往日用消費品類的功能性服裝缺乏評價的方法和標準,其所具備功能的有效性、持久性及可靠性也就成為產品質量風險監測的重點。
以孕婦防輻射服產品為例,從其防輻射功能的有效性、持久性及舒適性方面考慮,來找出風險點確定風險監測項目。
2.2.1 確定風險監測的風險點及監測項目
隨著生活中WiFi、手機、微波爐和電腦等電器的普及,電磁輻射已經無處不在。據報道,電磁輻射的危害嚴重威脅孕婦及胎兒的健康,可能造成胎兒肢體缺陷、智力不全、免疫力下降、抵抗力差等問題。對于孕婦來說,防范電磁輻射最簡易的方法就是穿上防輻射服。防輻射服原理是通過導電纖維混紡、織物中嵌入導電絲或使用含金屬、碳粉的涂層織物吸收電磁波得以實現防輻射功能[2],故可將屏蔽效能、屏蔽效能的持久性、帶電電荷量和透氣性作為風險監測項目。
屏蔽效能。屏蔽效能代表防輻射服對電磁波的防護能力,是衡量防輻射服電磁屏蔽性能好壞的重要指標,受到屏蔽材料、織物組織結構的影響較為明顯。
屏蔽效能的持久性。孕婦在穿著過程中或多或少地會對防輻射服進行維護保養,包括直接洗滌、脫卸洗滌或者揩擦等,所以在進行一定次數的洗滌后,屏蔽效能不應受到較大影響。
帶電電荷量。帶電電荷量是防靜電性能的重要指標。孕婦對外部刺激一般都比較敏感,如果孕婦防輻射服防靜電效果不理想,會引發皮疹、血液pH值上升,血液中鈣含量降低等現象,會給孕婦和胎兒的健康帶來不利影響。在制成原理上,孕婦防輻射服和防靜電服的原理相似[2]。
透氣性。透氣性是指氣體透過織物的能力,透氣性好的紡織品可以把皮膚排出的汗液和蒸氣散發出去,使皮膚保持干燥并調節體溫,有利于面料內外氣體的交換及皮膚的新陳代謝[2]。孕婦孕育期間對防輻射服的透氣性要求較高。
2.2.2 風險監測的檢驗方案
目前防輻射服產品只有GB/T 22853—2009《防輻射針織品》一個產品標準對屏蔽效能有要求,適用范圍僅覆蓋針織品,采用SJ 20524—1995《材料屏蔽效能的測量方法》方法陳舊,且不能全面反映防輻射功能性,故采用國家標準GB/T 30142—2013《平面型電磁屏蔽材料屏蔽效能測量方法》。帶電電荷量參照GB 12014—2009《防靜電服》進行檢測。具體的監測項目、依據、方法見表2。
2.2.3 根據風險監測項目結果分析和風險評估
根據不同頻率點的屏蔽效能和帶電電荷量檢測結果,分析防輻射服的屏蔽效能分布的趨勢,及影響屏蔽效能和防靜電效果的主要因素,給出防護措施及選購建議。根據洗滌前后屏蔽效能的檢測結果,分析屏蔽效能的持久性是否滿足功能性要求,并給出對防護服正確使用維護的建議。
2.3 從服裝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考慮
服裝除了對人體具有防護作用,同時要求在服用過程中對人類、對環境的安全性,由此提出對紡織服裝產品的生態性、對人體的無危害性。而紡織原料來源于自然,受大氣、水質、藥劑等方面的污染,加之為了追求所需要的功能,經過生產加工過程中的化學處理及貯存中的接觸污染,紡織品有害物質殘留對人體及生態環境造成了直接或潛在的危害[3]。故發現、識別、預警和處置紡織產品潛在的化學風險尤為必要,可以根據不同紡織產品的加工工藝及特性有針對性地選擇項目進行風險監測。
2.3.1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4]是一種重要的聚氧乙烯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具有性質穩定、耐酸堿和成本低等特點。作為勻染劑、乳化劑、凈洗劑和分散劑,廣泛使用于紡織前處理、染色及后整理中。
APEO的生物降解性很差,具有比較強的急性毒性,對人體眼睛和皮膚有較強的刺激性,APEO被排放到環境中會迅速分解成壬基酚(NP)。壬基酚(NP)是一種公認的環境激素,它能模擬雌激素,對生物的性發育產生影響,能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蓄積,干擾生物的內分泌,對生殖系統具有毒性。
目前歐盟明確規定出口歐洲的紡織品和服裝的生產加工中禁止使用APEO,并界定了限量:不超過0.1%,但實際上,歐盟許多紡織品服裝采購商對APEO的要求更嚴,要求不超過100mg/kg,部分采購商甚至要求不超過50mg/kg或30mg/kg。我國現已發布了染整助劑中APEO類相關檢測方法標準GB/T 23972—2009《紡織染整助劑中烷基苯酚及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的測定》,但暫無相應的限值要求。
2.3.2 重金屬
某些重金屬[5]是維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質,一旦被人體吸收,會產生在肝、骨骼、腎、心及腦中積累的傾向,當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會對健康造成巨大損害。此種情況對兒童尤為嚴重,因為兒童對重金屬有較高的消化吸收能力。
紡織品中重金屬殘留的來源主要是含有鉻、鈷、鎳和銅的絡合染料,金屬絡合染料具有優良的性能,與其他染料合用可以提高染色牢度,特別是對較難控制的濕摩擦色牢度和耐光色牢度有顯著改善。如果染廠處理不當,重金屬的引入將引起環境污染并對人體造成傷害。另外,功能性紡織品整理過程中使用的助劑,例如用作染料氧化劑、媒染劑的重鉻酸鹽,含銻等重金屬的阻燃劑等,以及與成衣配件的紐扣、拉鏈、拷釘和裝飾品等合金輔料也可引入重金屬。
一些歐美國家技術法規對紡織品上重金屬限量都有規定,最有影響力的是OEKO-TEX Standard 100中對不同種類殘留重金屬的限量。我國現已發布了紡織品重金屬相關檢測方法標準,在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中對涂層織物鉛和鉻有要求之外,其他產品暫無相應的限值要求。
2.3.3 致敏致癌染料
致敏染料是指能夠引起人體皮膚與器官過敏并且嚴重影響人體健康的染料,目前已經確定能夠引起過敏的染料主要是分散染料[6],在OEKO-TEX Standard 100中,被禁止使用的過敏染料有C.I.分散藍1、C.I.分散橙1等20種[3]。目前LC-MS聯用分析技術是用于致敏性染料檢測的最理想手段[7],我國已經頒布相關方法標準GB 20383《紡織品 致敏性分散染料的測定》,但暫無相應的限值要求。
致癌染料是指染料在某種條件下裂解產生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學物質,另一種是染料本身直接與人體接觸引起癌變,并不是所有染料都有致癌性。目前已經確定的致癌染料以偶氮結構居多,歐美國家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頒布法令,禁用可裂解并釋放某些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我國的GB 18401《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也對禁用偶氮染料做了規定,并頒布了相應的方法標準《紡織品 致癌染料的測定》。
2.3.4 環境荷爾蒙
環境荷爾蒙[3]是一種對人類身體健康和生態環境極其有害的物質,也稱為內分泌擾亂物質。它們會擾亂人類的內分泌與發育過程,使繁殖能力、出生性別比例和遺傳發生異常。目前已經確定的環境荷爾蒙有70余種,其中有些氯代有機載體、增塑劑、殺蟲劑等已被一些歐美國家限制使用,我國暫無相應的限值要求。
3 結語
就紡織服裝產品當前開展的主動風險監測的項目來看,大部分承檢機構主要還是以現有標準作為項目檢測和判定依據,偏重檢測結果的符合性判定。今后應該強化風險監測信息的全面收集,結合產品特性確定風險點,特別要加強模擬風險實際暴露環境進行風險監測的試驗方法設計,并充分結合現有標準,使風險監測結果更加有效地作為消費風險預警的數據依據。
參考文獻:
[1]施京京. 扎牢防范風險的“籬笆”——我國加快完善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控制度[J].中國質量技術監督,2015(6):8-13.
[2]于偉東.紡織材料學[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6:368-370,340,329.
[3]吳紅玲,蔣少軍,張成.淺談紡織品上有害物質的來源與檢測[J].針織工業,2004(5):114-116.
[4]章杰.APEO的限用和對我國紡織助劑的影響[J].紡織導報,2005(12):79-82.
[5]陳榮圻.紡織品中重金屬殘留的生態環保問題[J].印染,2000(5):45-47.
[6]樊真.綠色生態紡織品檢測技術的現狀與建議[J].科學技術,2011(6):79-80.
[7]郭雅妮,郁翠華,姜山,等.紡織品中有毒有害物質檢測技術的研究現狀[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9(10):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