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博研



摘要
本文對比和分析了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和EN 14682—2014《兒童服裝繩帶安全性規范》關于繩帶安全性的定義和技術要求,以期幫助生產企業加深對繩帶規范的理解,并提供繩帶設計的建議。
關鍵詞:嬰幼兒及兒童紡織品;繩帶安全;技術要求;繩帶設計
2016年6月,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的強制性國家標準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開始實施,對嬰幼兒及兒童紡織品的化學品有毒有害性、燃燒性和機械安全性進行了全面的規范和要求[1]。其中兒童服裝上的繩帶是造成安全風險的主要因素之一,歐盟關于繩帶的法規EN 14682于2014年第三次改版[2],更加全面和清晰。近年來,中國制造的兒童服裝由于繩帶設計不符合安全要求而成為在歐美市場上被召回的最主要原因[3],2016年因為童裝安全性繩索和抽繩問題引起的召回,占到紡織服裝被召回產品的52%[4]。產生大量召回的原因,主要在于國內企業對國內外相關標準和法規理解不充分,如何讓企業嚴格按照產品的相關標準組織生產,對國內外兒童服裝機械安全性法規和標準的分析、比較、研究變得非常重要。
1 童裝繩帶設計不當造成的安全風險
有研究表明[5],根據日常穿著和使用情況,童裝上拉帶或繩索的設計不當而造成的意外事故主要分為兩類。
第一類:幼童帽子上的繩索鉤到操場設備上,如滑梯、嬰兒床等,造成勒頸,從而引起死亡事故。在美國CPSC收集到的事故案例中有一名5歲女孩因夾克衫帽子上的繩帶纏絆在學校的滑梯上窒息而死。另一次事故發生在一名4歲女孩試圖翻過柵欄時,因外套帽子上的繩帶纏繞在柵欄上窒息而死[6]。
第二類:大童服裝腰部和底擺的繩索和帶子鉤在移動的載體上,如公共汽車門、雪橇和自行車,可以引起拖拽,當被移動的載體牽引或碾過時,就會導致嚴重的受傷或死亡。美國一名14歲男孩的夾克衫上拖出的長拉繩在校車啟動時被夾在關閉的校車門上,這名兒童最后被拖到校車下,被車輪碾過身體致死。
2 適用范圍
EN 14682—2014和GB 31701—2015分別規定了其適用范圍。EN 14682—2014的童裝繩索和拉帶要求,適用于14歲以下兒童服裝包括化裝舞會服和滑雪服。GB 31701—2015適用于在我國境內銷售的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
兩者均定義14歲以下的兒童穿著的服裝為兒童服裝,我國國標將36個月及以下的兒童進一步定義為嬰幼兒,但在繩帶的要求上沒有對嬰幼兒服裝進行特殊規定。兩者同時補充定義了各年齡段對應的身高,具體對比請見表1。
兩者對于背提包和專業運動服類均認為可以豁免,與中國國標不同的是,歐盟法規將宗教和節慶服裝/戲服納入豁免條款里面。對于一些易產生爭議的產品,比如圍巾、領帶、手套等,歐盟認為可以進行豁免,國標中并未明確提及,但是GB 31701—2015中4.4.3提到“嬰幼兒及兒童服裝的繩帶要求應符合表3要求”,可以理解圍巾、手套等并不包括在嬰幼兒及兒童服裝內,故可以進行豁免。這是因為GB 31701—2015是針對嬰幼兒及兒童紡織品的標準,除了服裝的繩帶要求,還對化學品有毒有害性等進行了規范,故布藝毛絨類玩具、傘、地毯等沒有繩帶的產品,也出現在規范首頁的豁免范圍內。
3 分區和術語定義
EN 14682—2014中首先將人體進行了基本分區(Body Zones),分為A、B、C、D四個區域(圖1),分別針對各個區域繩帶的要求進行規范(EN 14682—2014較2008版本進行了更改,將“后腦勺/后脖頸”部位由zone D歸為zone A[6])。同時根據繩帶的形態和使用功能,將繩帶分為:拉帶(Drawstring),功能性繩索(Functional cord),裝飾性繩索(Decorative cord)和帶袢(loop)(見表3)。而國標中,繩帶的定義即為拉帶、繩索和帶袢的總稱。為了與EN 14682—2014進行對照,后面也會將國標的內容進行拆分,方便對比。
4 具體要求
4.1 總則
EN 14682—2014和GB 31701—2015均對繩帶進行了總體要求,具體比較見表4。首先是對打結和立體裝飾物的要求,我國標準中規定,無論是哪種類型的繩帶,均不允許在繩端使用打結或立體裝飾物,EN 14682—2014則規定拉帶、功能性繩索和腰帶不允許使用,對裝飾性繩索和無自由端的拉帶等則規定可以使用繩索扣,可見這一點上,我國標準規定較為嚴苛。對于帶袢的規定是一致的,周長或長度不得大于7.5cm,防止鉤掛。同時在總則中,EN 14682—2014對拉鏈頭進行了詳細的定義,因為某些特殊的拉鏈頭設計過長也與繩帶一樣會造成危險。最后一條是對拉帶,即穿過繩道、孔眼或類似部件的繩帶的要求,必須在兩出口之間進行固定,我國標準中雖然沒有特別提及這一條,但要求“固著在腰部的繩帶,從固著點伸出的長度不應超過36cm”,這也側面表示任何“無固著點的繩帶”均不滿足要求,因為無固著點的繩帶如果從一側伸出過長,容易造成危險。
4.2 A區/頭頸和上胸區規定
頭頸部和肩部的繩帶最為重要,故要求也是所有區域里面規定最為嚴格和詳細的。對于7周歲以下的兒童服裝的頭頸部位,EN 14682—2014不允許使用任何拉帶和功能性繩索,風帽和頸后不允許使用裝飾性繩索,可使用帶袢,但長度不得長于7.5cm,而我國標準要求頭頸部不得使用任何類型的繩帶,國標的這個規定非常嚴苛,廠家在設計服裝時要注意這個細小差異。肩部繩帶兩者均規定不得有自由端,但是歐盟法規有一個豁免條款,即兩繩索如果通過夾子或扣子連接,只要穿著時不產生自由端是允許的,但這一條較難判斷,目前我國標準還沒有添加這一條豁免條款。對于肩部的裝飾性繩帶,兩者規定一致,具體見表5。
大于7周歲的兒童相對具有一定自我約束能力,故繩帶的要求也相對放寬。歐盟法規和我國國標在頭頸部的繩帶要求上只是在繩帶類型上稍有不同,即功能性繩索是否可以有自由端,歐盟法規沒有我國標準嚴格,只規定其自由端小于7.5cm即可。此處兩者會分別使用到“平攤到最小尺寸”和“平攤到合適尺寸”兩種說法,其含義均為日常使用時的收緊狀態。而大童的肩帶規定,歐盟的稍微嚴格一點,即三角背心頸部系繩不得有自由端,而國標沒有強制規定。
4.3 B區/腰胸部區規定
EN 14682—2014根據服裝的種類不同而分為僅下身穿著的褲裝/裙裝和襯衫/外套/連衣裙/工作服兩種類型,其中腰部以下褲裝和裙裝,要求在自然放松狀態下,拉帶單邊自由端或功能性繩索要求小于等于20cm,而襯衫/外套等相對于褲裝較短,要求其拉帶單邊自由端或功能性繩索小于等于14cm,如果使用索扣必須固定在衣服上。而國標中只做了一種規定,即固著在腰部的繩帶從固著點長度要小于36cm,如果是幼童裝,不應該超過服裝底邊,這與歐盟法規中的背部打結腰帶規定是一致的。對于B區的繩帶規范,歐盟法規較為具體,但是隨著服裝的變化,很多種類服裝難以進行界定,“自然放松狀態”和“最大尺寸放平狀態”表述也較為主觀,故我國標準采用了簡單統一較易理解的方式進行定義,方便廠家進行控制,具體比較見表6。
4.4 C區/臀部以下區域規定
臀部以下區域的繩帶均不得長至服裝外,歐盟法規中還規定拉帶/繩索系著時要平貼于服裝,這樣可以避免鉤掛于有安全隱患的設備上造成危險,具體規定見表7。
4.5 D區/背部區域規定
同樣的,歐盟法規相較于我國標準,相對較松,背部可以使用裝飾性繩帶和帶袢,但是不得超過7.5cm。而我國標準則較為嚴苛,規定除腰帶外,背部不應有繩帶伸出或系著。
4.6 袖子繩帶的規定
兩者在袖子上繩帶的規定一致,表8為對照表。
4.7 其他規定
EN 14682—2014中規定,除了上述定義,其他未提及的部位,在服裝平攤到最大尺寸且放平時,繩帶伸出的長度不應超過14cm,是針對沒有提及的其他繩帶而言。同時指出裝飾型設計和用于陳列或懸掛為目的的繩帶應該進行風險評估。而我國標準中明確指出,除了上述規定,伸出繩帶不應超過14cm,即是雙重定義,滿足上述所有條件后還需要滿足此項規定。
5 結論與建議
通過上面的比較我們發現,歐盟對于兒童服裝不同類型的繩帶規定非常詳盡,劃分細致,而我國標準GB 31701—2015也非常簡單明了,同時很多方面其嚴苛程度更高于EN 14682—2014。作為中國首個嬰幼兒及兒童紡織品的強制性標準,展現出了我國對于嬰幼兒及兒童紡織品的重視程度和監督的決心,也將有助于引導生產企業提高童裝的安全與質量,保護嬰幼兒及兒童健康安全。
作為兒童服裝生產廠家,則需要準確理解和遵守國內外相關法規和標準,明晰最新變化,避免因繩帶問題而導致召回、索賠或發生危險。同時建議廠家在進行兒童服裝設計之初,就要充分考慮繩帶設計可能對兒童產生的傷害,開展風險預評估,從源頭上預防風險的發生。
參考文獻:
[1]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S].
[2]EN 14684—2014童裝安全-童裝繩索和拉帶的技術規范[S].
[3]敬珂,盧璐.兒童服裝繩帶安全性標準EN 14682—2014版解讀[J].紡織導報,2016(10):144 -147.
[4]RAPEX最新通報http://ec.europa.eu/consumers/consumers_safety/safety_products/rapex/alerts/main/index.cfm?event=main.search
[5]袁志磊,孫美蓉,蔡佳仕.國內外兒童服裝繩帶安全技術要求的比較分析[J].紡織導報,2015 (7):103-105.
[6]金曉虹.童裝繩帶安全風險分析[J].江蘇紡織,2014(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