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洋喆
摘要:近幾年來,在我國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后,我國產業結構發展也存在不均衡的問題,而產業結構發展不均衡的情況又制約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健康良性發展。因此,加強對上市公司的股票融資研究,分析如何通過融資來優化產業結構,探討怎樣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對推動產業結構升級與促進經濟發展有重要的意義。文章從上市公司股票融資的角度入手,簡要概述了股權融資的相關概念,分析了我國產業結構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上市公司的不同股權融資方式之間的差異,并以此為基礎進一步的剖析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對產業結構的影響,進而提出有關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問題的建議。
關鍵詞:上市公司;股權融資;產業結構;影響;建議
自推動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我國經濟建設飛速發展,社會面貌日新月異。從產業結構上來看,產業結構還存著比例失衡的現象,第一產業較為薄弱,第二產業比重雖大,但是生產方式以粗放型為主,容易造成浪費,第三產業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相對落后,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經濟發展的質量和速度。黨的十八大提出,要積極推動我國生產力的轉型與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進而促進經濟的持續增長。根據有關的理論研究與實踐來看,上市公司的股票融資對產業結構的發展有重要影響,能夠彌補產業結構發展中存在的不足,助推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一、股票融資的有關概念
(一)股權融資的含義
通常來說,上市公司的融資方式有兩種方式,分別是權益融資與債務融資,一般來說,上市公司的權益融資指的就是股票融資。所謂的股票融資,指的是以股票為載體,資金從盈余單位向資金赤字單位流動。資金盈余的公司或單位可以借助于購買股票這種方式來享有參加資金赤字單位股東大會的權利,享有對重大事項的股票表決權,具有收取股息以及分紅等權力。資金赤字的公司或單位則可以通過發行股票這種方式,募集籌措到運營與管理所需要的資金,用于實現建設擴張、發展壯大的目標。從我國來說,股票融資的方式有IPO融資與再次權益融資兩種方式。IPO融資指的是一家企業或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在證券交易所以公開招股的方式,向社會公眾發行股票,再次權益融資指的是公司能夠借助于配股、增發股票以及發行可轉換債券等等方式,在證券市場上獲得相應的融資。
(二)股票融資的重要作用
股票市場的基本功能是融資,而融資的重大作用在于能夠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借助于股票融資的方式,能夠將社會上一些閑置的資金在短時間內聚集起來,形成一筆巨大的投資資金。而該項資金的投入能夠為現有的產業結構注入充足的資本,進而就有利于通過投資來拉動新興產業的發展,并且推動產業結構朝著高級化的方向發展。二是通過股票融資的方式,有利于解決一些瓶頸產業發展中面臨的資金匱乏的問題,進而就能夠推動產業結構朝著合理化的方向發展。三是股票融資的方式能夠推動一些大型公司發行上市,來擴大公司的發展規模,增加運營的資金,進而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二、我國產業結構發展的現狀
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深入,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的發展。從這幾十年的產業結構發展趨勢來看,第一產業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而第二產業比重較大,第三產業的比重逐年增加。根據相關數據的統計,我國1990年到2016年以來,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的發展速度較快,并且這兩個產業之間的增長速度所差無幾。在2012年的時候,第三產業的增長速度首次超過了第二產業。這一年,第二產業的增長額為240200.2億元,而第三產業的增長額為243030億元。從這一年開始,我國產業結構的發展由原來的而二三一的模式轉變為三二一模式。這可以說是我國產業結構調整中一次非常重大的變化。
在產業結構的內部發展中,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是衡量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也是重點的行業。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包含幾個方面,如航天航空器制造業、電子計算機以及辦公室設備制造業、電子與通信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以及醫療設備等等行業。而這些行業的發展狀況及其發展的水平,都能夠反映與衡量出我國產業結構發展的程度。在產業結構的發展中,從1990年至今,高新技術產業有了極大的發展,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比重逐漸增加。1995年,高新技術產業的經濟增長額為4098億元,而在2014年就已經快速上升到了127368億元。可以說,高新技術產業是當前產業結構發展的一大重點,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有利于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并且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三、我國產業結構發展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產業結構發展不合理
在2014年,我國第一產業增加值結構占GDP的比重為9.29%,第二產業增加額所占比重為42.6%,第三產業所占比重為48.2%。雖然,在我國產業結構發展中,第一產業與第二產業增加額所占的比重不斷下滑,第三產業所占比重不斷的上升,發展的模式也轉變為三二一模式,但是從全局的角度來看,我國產業結構的比例與發達國家間相比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從服務業的角度而言,服務業發展的水平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發展的水平,服務業在GDP中的比重也小于發達國家所占的比重。從這一角度來說,我國三大產業之間發展的比重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需要根據經濟形勢的發展,適時的調整三大產業之間的發展比例。
(二)產業結構的內部發展不合理
從第一產業內部結構來看,農業的內部結構發展存在著不合理之處。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而農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一旦農業發展不夠穩定,勢必會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極大的影響。從當前來看,我國的農產品加工尚處于初級階段,產業鏈較短,且其產業附加值較低,與發達國家的農業發展相比較,在技術投入與產量等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其中,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的產值和農業總產值之比只有43%,而發達國家的比值都在200%以上。而從進出口的角度來看,農產品的進口額是美國的兩倍多,而農產品的出口卻不到美國的一半。從這些數據來看,我國農業的基礎較為薄弱,農業生產與加工技術投入不夠,制約了第一產業的發展。從工業的層面上來說,我國工業發展大而不強。早在2010年,我國就已經奪得了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的美稱,但是從工業的內部發展來說,我國工業發展與發達國家之間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國的工業發展處于價值鏈的低端,在工業發展中創新能力較低。從相關數據來看,制造業的增加值率為26.23%,而美國的增加率為44.9%,日本的增加率為34.9%,可以看出國外發達國家的增加值率都遠遠超過我國,也就是說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制造業發展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創新能力不夠,一些關鍵部件以及核心的技術都需要由發達國家來提供,進而就不能夠獲得高收益,擁有良好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我國工業的發展還伴隨著高消耗、高污染,生產過程過于粗放化,因此容易造成資源浪費,從而阻礙工業的健康發展。除此之外,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缺乏競爭力,存在產品與技術的創新力不足、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制約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進而也就會阻礙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從服務業的角度來說,新興產業以及服務業的發展水平不高,也會影響產業結構的發展。從服務業的角度來看,我國傳統服務業占據著主要部分,如商業餐飲以及交通運輸占據著服務業增加額的40%以上,而一些新興的產業,如科研開發、信息咨詢、廣播電視等等產業的發展占據的比重過小,制約著新興產業的發展。此外,服務業的發展水平不高,在產品創新、管理水平以及營銷技巧等方面與發達國家之間還存在著差距,而這些問題的存在就會影響產業結構朝著更加合理的方向發展。
四、股票融資產業的現狀分析
(一)上市公司的產業分布現狀
從改革開發以來,我國資本市場有了很大的發展,且證券市場上各項發展機制不斷完善。在二十幾年的證券市場發展中,不管是上市公司的數量還是市場上的融資規模都具有一定的規模。在1990年,我國股票市場剛剛形成,而那時的市場上僅有8家上市公司。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到了2014年,我國的上市公司一共有2614家,A股市場上的融資規模更是達到了7725.39億元,歷史累計的融資金額達到了61739.86億元。從相關的統計數據來看,第一產業的上市公司總共有41家,與2013年相比,數量增加了一家;第二產業的上市公司一共有1882家,與同期相比,一共增加了98家;而第三產業的上市公司一共有691家,與上一年度相比較,一共增加了26家。從整體上來看,與2013年相比較,在2014年我國上市公司數據增長了5.02%。從上市公司的產業分布情況來看,第二產業的上市公司所占的比重約為72%,而第三產業上市公司所占的比重約為26.4%,第一產業所占的比重僅為1.6%。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可以發現上市公司的產業結構分布極不合理,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的上市公司所占的比重都太少。
(二)上市公司的融資產業分布
從2012年到2015年6月這段時間內,我國股票市場上的融資金額達到了23,565.13億元。其中,第一產業上市公司的股票融資的總額達到了173.13億元,第二產業上市公司籌集的資金總額達到了13,828.47億元,第三產業上市公司籌集到的資金總額為9,563.53億元。在籌集到的資金總額中,資金的使用率為57%,這個數據與其他國家相比是較低的。一方面,是因為投資的項目建設期較長所引起的;另一方面,是因為部分上市公司在取得融資后,并沒有按照原有的用途來使用,進而造成了股權融資的效率較低。在資金的具體使用中,第一產業的資金投入達到了81.64億元,第二產業資金投入達到了8,423.73億元,在第三產業中投入的金額達到了5,020.44億元。
五、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對產業結構具有重要的影響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一方面我國上市股權融資取得的金額對產業結構的升級具有推動作用;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分布與我國GDP產業結構發展較為吻合。而從這兩方面來看,我國上市公司的股票融資對產業結構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
從實證的研究角度而言,通過主成分分析法(PCA)協整檢驗、向量誤差模型等等方法,來驗證上市公司的股票融資和產業結構發展之間的關系,發現從長期來看,股票融資有利于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優化內部的產業結構。從短期的角度而言,IPO融資與再次權益融資對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的效果不是很明顯,但是與金融機構的貸款相比較,股權融資對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作用還是遠遠大于債務融資的方式。因此可以說,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與調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經過非常長的一個階段。而不管是從短期的角度來說還是從長期的角度而言,股權融資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所發揮的作用都會遠遠大于信貸融資的方式。從這一觀點出發,就需要構建一個完善的證券市場,完善有關的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出股票市場的真正作用,進而借助股票的融資功能來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六、對推動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優化的建議
(一)加強對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監管,全面提升公司質量
監管部門對公司上市及再融資有一系列嚴格的要求,特別是對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都有明確的規定。要進一步發揮出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功能,就需要監管部門嚴格把控股權融資公司的質量,保障其投資項目能夠取得良好的實施效果,同時注重對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保護。一方面,證券監管部門要提高對上市公司融資工作的重視程度,借助于完善的法律法規與監管體系,為上市公司融資活動的開展構建一個公平公正、穩健運行的證券市場,為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提供一個健康良好的融資環境;另一方面,應該重視政策的執行效果,督促公司認真分析內外部環境,評估優勢劣勢,找準定位,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制定清晰明確的發展戰略,加速向現代企業演變。監管部門要加強對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監督,不斷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尤其是對上市公司股權募集資金使用狀況進行重點監督,確保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監管部門通過加強對上市公司股權融資的監管,可以強化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意識,促進上市公司綜合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有利于切實提升上市公司質量。而數量眾多且運營良好的上市公司,是實現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優化的關鍵與基石。
(二)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鼓勵高新技術產業的融資
從當前而言,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如創新能力不足、產品的附加值較低等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存在都會影響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改造傳統的產業,煥發傳統產業發展的活力,并且在轉變生產方式上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需要有充足的資金支持。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所需要的資金僅僅是通過銀行信貸的方式來獲得是難以滿足的,為此,就需要積極拓寬融資方式,而基于股票融資的角度出發,則可以鼓勵直接融資的方式,進而降低公司的融資成本。為此,就需要繼續發展我國的創業板市場,并完善相關的風險投資資金機制,來激發公司自主創新的積極性,進而推動高新技術公司的發展,進而實現產業的升級優化。
七、結語
在市場經濟發展中,可以發現我國產業結構的發展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產業結構發展不平衡且內部發展極其不合理。為此,就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來積極的調整我國的產業結構,促進我國的生產方式朝著集約化的方向發展,促使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升級。而在上述文章的分析中,可以發現公司的股票融資對產業結構的調整具有推動作用。為此,就可以從公司股票融資的角度入手,強化對股票市場的監管,加強誠信體系的建設,完善證券市場的各項機制,進而來提高股權融資對產業結構調整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蓉,周思維.創業板上市公司股權融資效率分析[J].會計之友,2012(02).
[2]王政,黃方亮,孫莉,等.上市公司募資投向與產業結構優化——基于山東省數據的分析[J].東岳論叢,2013(07).
[3]史君君.我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對產業結構的影響[D].山東財經大學,2016.
[4]王輝.股票融資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2.
[5]童衛華.股票融資對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2.
(作者單位:中國國際貿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