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錦靈
摘要:金融產業集聚能夠形成較強的凝聚力和輻射力。河南省金融產業集聚的快速發展將對提升區域金融的服務水平、提高資金的配置效率,推動生產力的擴大,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等具有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文章以金融產業集聚的定義為切入點,采用數據分析方法,研究了河南省金融產業集聚的現狀及存在問題。最后提出了提升河南省金融產業集聚力的對策,以期為今后河南省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提供參考。
關鍵詞:河南省;金融產業集聚;規模經濟
一、金融產業集聚的定義
金融產業集聚是指各種金融企業和金融監管機構、金融中介機構,以及其它有共同特性或互補性的企業,根據縱向專業化分工以及橫向競爭和合作關系,在某一特定區域高度集中而形成的,具有集聚經濟性的產業組織。金融產業集聚綜合了金融體系的各類企業和組織機構,科層組織的功能,能夠形成一個穩定、持續、有序的金融生態體系,從而在金融整合力、競爭力、吸引力和影響力等方面具備金融市場或金融機構科層組織所不擁有的整體競爭優勢。對于金融產業集聚而言,金融中心僅僅是其表現形式,金融產業集聚的發展靠的不僅僅是政策導向,最重要最關鍵的因素是市場的長期競爭。
二、河南省金融產業集聚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河南省金融產業集聚的發展現狀
1. 銀行業集聚發展現狀
截至2015年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12769個,從業人員197914人,總資產59949.82億元。全省銀行存款為48282.06億元,比2014年增長 13.5%。其中住戶存款為 26048.49億元,比2014年增長 12.8%。全省貸款余額為31798.60億元,較2014年增長 15.4%。其中住戶貸款 10041.88億元,較2014年增長 17.5%。從分布區域來看,無論是銀行機構數量、從業人員數量,還是銀行業資產總額,都集中在經濟發達的幾個城市。由此可見,雖然河南省銀行業資產總量巨大,存款和貸款的總量不斷增加,資產質量大幅度改善,機構體系不斷健全,但是,全省各地區內銀行業集聚發展的速度和規模有很大的差異性。
2. 證券業集聚發展現狀
近年來,河南上市公司數量和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的數量不斷增加,融資金額數量穩健增長,再融資能力不斷提升,市場規模持續擴大。2015年年末,河南省證券業協會共有會員單位318家,其中證券會員213家,證券營業部255個。期貨會員83家,期貨營業部家數78個,私募基金會員21家,投資咨詢公司會員1家。從分布區域來看,鄭州、洛陽、新鄉和許昌地區境內證券期貨市場數量比重分別為53.1%、24.7%、14.7%和6.5%,可見鄭州地區證券期貨市場發展比重占全省的1/2以上。而信陽、商丘、三門峽等周邊地區證券期貨的經營機構無論是數量還是規模上都比較小,證券市場的發展狀況與發達城市相比相去甚遠。從證券市場的交易額來看,2015年河南省證券交易額36532.64億元,鄭州為21409.34億元,洛陽3413.54億元,新鄉1466.30億元,平頂山1177.05億元,南陽1128.20億元。由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僅鄭州的證券交易額就占河南省全省證券交易額的2/3,其他各市縣的證券交易額相加仍然低于鄭州市。2015年,河南省境內上市公司73家,其中鄭州市19家,洛陽市10家,焦作市7家,許昌市5家,南陽市4家,新三板掛牌公司195家,鄭州市59家,洛陽市19家,許昌市10家,新鄉市8家,從分布地域上看資本市場的發展存在著地區差異,其中中部和西部地區的鄭州、洛陽等地區比較發達,南部和北部地區的信陽、鶴壁等地區比較落后。
3. 保險業集聚發展現狀
保險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中占很大的比重,其發展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經濟發達程度、文明水平、社會治理能力。自“十一五”以來,河南省的保險業一直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勢頭,其發展速度遠遠高于中部其他省份保險業的發展。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擁有保險法人公司67家,從業人53萬,全面建成18個地市協會和中介行業協會。主體趨于多元化,市場體系不斷健全。2015年河南省保險業的總資產達2678億元,其中保費收入達到了1248.76億元,較2014年同比增長20.53%,其增長成為十二五規劃至今以來速度最快的。但是保險業的發展依舊存在著地區發展的不均衡,從財產險的收入狀況來看,2015年河南省主要城市的財產保險收入為320.1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1.78億元,增幅為13.04%。財產險收入排名前五位的城市是鄭州市、洛陽市、南陽市、周口市、許昌市。鄭州市的財產險保費收入是第二位洛陽市的4.08倍,是其他城市的7倍以上。保費收入在各區域分布占比方面,中部地區為54.4%,占比最高。且與去年相比中部地區保費收入占比為13.6%。增長也是最高的。全省區域內鄭州保費收入最高將近300億元、洛陽80億元、南陽86億元、周口50億元,四個城市的保費收入占全省比重1/3還多,保費收入最低的是濟源市僅9.3億元,與鄭州市的保費收入相比僅占其3.3%。從機構和從業人員的地域分布上來看,也存在地域的不均衡,規模大的保險公司和高素質保險從業人員主要集中在鄭州、洛陽等發達地區,欠發達地區則比較缺少保險機構和人才的支撐。
(二)河南省金融產業集聚存在的問題
就目前河南省金融行業的發展現實可以看出,河南省的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齊頭并進,金融產業集聚初具規模,具備了建立區域性金融中心的客觀條件。然而,河南省金融行業的發展也錯失了很多機會,原因在于過于固步自封抱守殘缺,沒有將通過金融行業的發展來振興實體經濟的發展這一思路放到應有的高度,因此河南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依然很多。
1. 金融市場體系不健全
當前,河南省仍然以銀行、證券、期貨、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為主體,缺少新興的業態,如信托投資、融資租賃、投資基金等。長期以來,河南省一直沒有自己的股權融資交易市場,嚴重依賴上海和深圳交易所。目前只有兩家有影響的信托公司,分別是百瑞信托、中原信托。2015年中國信托公司資本實力排名分別位列32、42位。與全國大的信托公司相比,百瑞信托、中原信托資本實力還很弱。除此之外,進駐河南省的全國性的商業銀行,在業務拓展方面存在瓶頸,進入到金融機構的資金在各方面的調度、運用等方面存在權利限制,金融機構參與度較高的區域性票據市場尚未形成。
2. 金融市場化程度低融資結構不平衡
2015年,河南省在資本市場的建設和利用方面,雖然已經取得了積極的進展,但是與自身的發展需求而言,以及與發達地區的發展程度相比,都仍然存在差距。上市公司產業結構股權結構不合理,運作不規范;債券市場不發達;券商作為中介機構的力量不強;期貨市場不活躍;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遲緩,證券化率比較低。2015年,河南全省債券市場的融資規模達到了818.97億元,保持了較好的發展形勢。全省的非金融機構通過直接融資融入資金693.6億元,融資額在河南省、山西省、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這六個省中排名第2位、全國排名第8位。但是通過融資工具直接向廣大個體進行的直接融資與通過銀行等第三方中介進行的間接融資相比,直接融資所占的比重仍然較低,各地區不借助第三方直接向廣大個體直接融資的情況各不相同,但是通過證券市場來進行融資的潛力很大,有待開發,其規模也是不容忽視的。中小規模企業進行融資的路徑比較窄,資金來源大多是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資金,通過銀行貸款、發行股票、企業債券進行融資比例太小,這使得中小企業的發展規模收到了資金需求的限制。融資成本高,融資規模不能滿足其需求,是中小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銀行的信貸資金流向明顯傾向于實力強的企業,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通過銀行融資較為困難。
3. 金融機構綜合競爭力影響力和輻射力不強
河南省銀行的數量眾多,城市商業銀行的數量在全國排名第一,共有17家;村鎮銀行全國排名第四,共47家;農村商業銀行全國排名第二,共18家;小額貸款公司的數量遠超北京上海等地,共180家,雖然數量多但是實力不夠強。實力較強資產規模超過400億的只有鄭州銀行、中原銀行和洛陽銀行,其它的本土城商行無論是資產規模還是影響力都比較小。2015年,中原銀行資產總規模超過鄭州銀行的2000億,達到3012.6億,成為河南省發展最迅速的城市商業銀行。25個省市已經擁有了全國性的銀行,而河南也需要擁有自己的輻射全國的銀行,這樣才有望成為經濟大省。
4. 金融產業貢獻率低
目前,河南省金融業增加值在全省GDP中的比重,升至4.86%的高位。較2009年不足2%,翻了一番還多,但距離跨越5%的“門檻”,成為支柱產業還有一段距離。然而2015年,洛陽市金融業增加值達195.29億元,同比增長14.5%,占GDP的比重達到5.57%,金融業已經成為了洛陽的支柱產業,這反映了金融產業集中度在地域上的分布不均。河南GDP總量國內排名第五,擁有大量優秀的高科技中小企業,但證券化率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債券、基金等融資規模都不夠大,與河南省的經濟實力不相匹配。雖然在中部六省的排名靠前,但與發達省份金融產業貢獻率相比,河南省還相對落后。阻礙金融產業集聚發展的重要因素就是產業落后,因此,為了吸引更多金融產業集聚,促進經濟的均衡發展,只有加速金融產業的發展。
5. 缺乏高素質的金融人才
北京、上海、廣州成為我國三大金融產業集聚中心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因為那里有許多高素質人才支撐。當前,河南省高素質專業的金融人才以及與金融相關的高層次管理人才十分緊缺,在金融相關人才引入方面也缺乏一定的力度,專業的金融人才引進市場不夠完善,對相應的人力資源培養和高端人才培訓缺乏專門的機構支撐和統籌管理。
三、提升河南省金融產業集聚力的對策和建議
(一)建立健全的金融市場體系
加強對金融市場的監管,這是前提條件,充分利用符合條件的民間資本,從而設立中小型的銀行金融機構,以擴大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創新是一個市場永續發展的基本動力,因此要加快金融市場的創新,在市場層次、金融產品特別是金融衍生工具方面,要在借鑒其他國家、其他重點省市金融中心的開發經驗的基礎上,在考慮到符合河南省金融市場發展的特色和基本需求下,加大開發力度;同時也要不斷的創立并完善金融產業細分市場,包括貨幣市場、風頭市場、融資市場、產權交易市場、信托基金市場、貨幣市場等。
(二)加快資本市場發展,促進資產證券化
首先要持續擴大股票市場融資規模。鼓勵企業在境內外的資本市場上掛牌上市,取得融資,并且培育其企業做大做強。同時,對現有存量進行盤活,推動已經上市的公司并購或重組。要強化上市公司規范運作和創新意識,提升質量。其次要加強對債券市場的充分利用。把交易所掛牌的公司債券和銀行間債券等融資工具與優質企業融資需求相結合,幫助將要發行債券企業根據自身情況,靈活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債務融資工具。第三要發展壯大資本市場機構主體。繼續引進證券、保險、期貨、信托等金融機構,實施“引金入豫”;加速建設中原金融資產交易中心和中原股權交易中心。
(三)加快金融產業發展創新,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一是加快金融服務模式、組織和產品的創新。爭取成為全國性金融機構系統創新和金融改革創新試點。二是大力支持金融產業集聚并給予優惠政策,以政策為支撐從而促進金融產業的快速集聚,從而將相關性合作性比較強的金融產業集聚在一起,利用集聚優勢,促進產業創新和發展,逐步的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三是改革金融機構的審批及設立程序。給民間金融機構的設立提供有利條件,從而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多融資渠道。
(作者單位: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