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當下小學數學課堂中,“堆砌式”教學傾向仍然存在,出現了內容散點、方法割裂、視野封閉等問題。建筑式意識可以將復雜的數學要素視作整體,從宏觀上形成體系,彰顯整體之美,凸顯邏輯之鏈,拓寬課程視野。教師應具有建筑式意識,以融通、關聯為思維路徑,幫助學生創建個性化數學大廈,真正實現學生的“生命成長”。
【關鍵詞】“建筑式意識”;結構;“堆砌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17-0039-03
【作者簡介】孫欣,江蘇省淮陰師范學院第一附屬小學(江蘇淮安,223001)教務處副主任,一級教師,淮安市優秀教師,淮安市數學學科帶頭人。
一、小學數學課堂“堆砌式”教學傾向
“堆砌式”教學是指教學中,教師忽視學生整體學習的重要性,忽視對數學方法的梳理和分類,導致學生的數學視野受到遮蔽、數學思維受到限制的教學。
(一)教學內容散點
數學教學通常以課為時間單位展開,教材把知識整體劃分為一個個知識點,導致很多教師對學科內容沒有系統把握,忽視每個知識點在整個學科、不同年段、每個單元中的地位與作用。教師散點式教,學生散點式學,導致學生認知凌亂、無序,無法形成整體的知識結構。
(二)教學方法割裂
為了追求開放課堂,很多教師會留時間讓學生思考不同的方法,但實際教學中并不引導學生對方法進行梳理、分類,教學僅停留在從“一”到“多”的表面狀態。僅僅羅列數學方法割裂了數學方法的內在聯系,導致學生認知的片面化。
(三)課程視野封閉
教學內容的無序累加、數學方法的分離,導致學生的思維受到了限制,失去了思考的空間和更開闊的視野,難以看見更為廣闊的數學天地。
二、小學數學教學要有建筑式意識
(一)建筑式意識的內涵特征
“堆砌式”教學是對原有完整的知識結構、方法結構的解構,數學教學迫切需要一種“建筑式意識”來突圍。所謂“建筑式意識”,是指用系統、結構、層次等觀點,將紛繁復雜的數學要素視作整體,讓學生從宏觀上形成知識體系,在縱橫交錯的關聯中獲得方法,用系統思考等方式使知識和方法結構化,創建個性化數學大廈。建筑式意識應該具有兩種基本特征:一是整體性。即具有全局視野,認識到數學知識不是雜亂無章的堆砌,而是由合乎規律的要素組成的有機整體。二是層次性。即認識到數學知識可以按照從無序到有序、從凌亂到規整的順序形成梯度,使之相互關聯、相互影響。
(二)建筑式意識的價值探尋
1.從散點到結構,彰顯整體意蘊。
受教材的制約,本應具備整體性特征的數學知識卻呈現出“單子式”編排的效果,數學教學內容的條理性遭到一定程度的割裂。教師應具有建筑式意識,讓學生對具有并列關系、種屬關系的知識形成系統認知,既見“樹木”又見“森林”,彰顯整體意蘊。
2.從割裂到關聯,凸顯邏輯之鏈。
數學知識是相互聯系的,下位概念是學習上位概念的根基,上位概念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下位概念的內涵與本質。教師具有建筑式意識,能夠準確地把握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邏輯過程,體現數學的“邏輯之鏈”,讓數學在學生的生命中自然生長。
3.從封閉到開放,拓寬課程視野。
數學是開放的世界。教師要教給學生固定的法則,更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讓他們擁有廣闊的視野。建筑式意識可以啟迪教師進行開放式教學,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教學環境,提供充分思考與發現的空間,促使學生構筑自己的數學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