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隆+張術茂+張樹奎
摘要:文章以遼寧省企業為主要研究對象,在前期訪談和文獻資料研究基礎上,通過問卷調查法收集資料,分別從職工對職業精神的看法、職業精神在組織中的作用以及塑造職業精神的途徑等方面進行分析,并結合遼寧省實際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職業精神;調查研究;遼寧省
李克強總理在 2014 年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 “要把提高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高度融合,培養大批懷有一技之長的勞動者,而且,要讓受教育者牢固樹立敬業守信、精益求精等職業精神,使‘中國制造更多走向‘優質制造、‘精品制造”。那么,在新一輪東北振興的背景下,遼寧省的職業精神狀況到底如何,怎樣塑造職業精神,這些問題值得我們認真研究。
一、文獻綜述
目前國內職業精神的研究較為集中于對職業精神內涵、職業精神培養及具體行業的職業精神等方面。在職業精神內涵及結構上,戴文憲(2014)認為培育職業精神的著力點在于職業理想、職業態度、職業責任、職業技能、職業作風五個方面;伍強瑞等(2015)將職業精神的內涵分為八個維度,分別為職業的態度、作風、技能、規范、良心、信譽、 理想和信念。從職業精神培養的途徑上看,韋春北(2014)以思政課教師為研究對象,認為其職業精神培育途徑主要來源于三方面的實踐: 承擔職業使命的實踐、應對職業壓力的實踐和塑造職業素質的實踐;薛棟(2016)認為職業精神的傳承路徑包括課承、師承、血緣傳承以及業緣傳承等。在職業精神塑造具體操作上, 2014年紹興市總工會編寫了《紹興職工職業精神讀本》,用漫畫形式來倡導職業價值取向。從已有研究來看理論研究較多,實證研究較少,對策缺少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二、遼寧省職工職業精神塑造狀況
為獲取遼寧省有關職業精神塑造方面的具體狀況,我們采用文獻資料與訪談和問卷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首先訪談了六家企業的負責人或工會負責人,企業目前對職業精神的看法及采取的職業精神塑造措施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在此基礎上設計了職業精神塑造問卷(問卷見附錄)。然后采用問卷調查法獲取量化數據,此次問卷調查采用網上調查方式,調查對象為遼寧省的各類企業,共收到有效問卷355份,主要調查結論如下。
(一)職工對于職業精神的內涵有一定了解,但職業精神教育開展不力
從調查結果來看(見圖1),職工對職業精神的內涵有一定的了解,選擇“比較了解”和“有一點了解”的共占73%,但對職業精神內涵非常了解的只占13%,另有14%的職工不了解職業精神內涵,由此可已看出,對職業精神內涵的宣傳還應強化。從圖2可以看出,對于當前社會職業精神教育的開展,65%的職工認為“有點,但很凌亂”,35%的職工認為“好像沒開展”,沒人覺得“比較豐富”。從而可知,當前職業精神教育工作開展不力,系統地開展職業精神教育很有必要。
(二)近半數職工認為職業精神是職業成功最關鍵的因素
在職業成功最關鍵因素的選擇中,有44%的職工認為職業精神最重要,遠高于專業技能、人際關系、機遇和外部環境。這表明職工對職業精神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開展職業精神塑造工作具有可行性。
(三)職業精神塑造起主導地位的是工作單位,培養職業精神應先從管理者入手
職工現有職業精神養成最主要的來源是工作單位培訓,占53%,其次來源于家庭學校教育。對塑造職業精神過程中應起主導作用的主體選擇中,有68%的人認為是所在單位。有51%的人認為培養職業精神應先從中基層管理者入手,17%的人認為應從高層管理者入手,兩者合計占68%。由此可見,職業精神塑造起主導地位的是工作單位,培養職業精神應先從管理者入手。
(四)職業精神塑造的媒介選擇多元化
在選擇職業精神塑造的媒介上,選擇紙版讀物、專家講座、電子版讀本的相對較多,分別占25%、25%、22%,選擇視頻和自我體會的分別占15%和13%(見圖7)。由此可以看出,在選擇職業精神塑造的媒介上有多元化趨勢,不同職工更易接受的宣傳媒介不同,因此在宣傳上應綜合應用不同的方式來滿足職工的個性化需求。 當然,由于本次調查采用的是網上調查,調查對象可能不包括那些對網絡不熟悉或根本不上網的職工,因此對紙版讀本和專家講座的實際需求可能高于本次調查結果。
(五)政府專門針對職業精神塑造方面的宣傳和推廣工作比較少見
根據資料調查發現,我省目前鮮有專門進行職業精神塑造方面的宣傳和推廣活動?,F有相關評選項目主要有勞動模范、先進生產者、先進工作者、五一勞動獎章、職業道德標兵、大國工匠等,2014年開始,省總工會、省委宣傳部還在全省舉辦了“遼寧好人”系列評選(如:遼寧好人-最美工人;遼寧好人-時代楷模;遼寧好人-身邊好人;遼寧好人-最美人物等等),盡管這類評選中都包含“愛崗敬業”等職業精神內容,但并不是評選的最主要條件,此類評選更加看重業績等工作結果。原“最美遼寧工人”活動在2014年發起后,當年反響較好,但從目前的資料來源看, 2015年只有盤錦市等個別城市舉辦了第二屆活動,后續跟進乏力,沒有建立常態的評選機制。
三、完善遼寧省職工職業精神塑造的對策措施
(一)編制《遼寧省職工職業精神讀本》
為廣泛宣傳職業精神,培植職工職業操守,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精神動力,總工會可借鑒紹興市經驗,編制《遼寧省職工職業精神讀本》,將職業精神直觀化、具體化。
1. 讀本內容:應能反映目前遼寧面臨新的挑戰與新機遇狀況下,職工應當具備的職業精神。開展了“遼寧職工職業精神”大討論活動,征集專家學者和廣大職工的意見,精心提煉新時期遼寧職工職業精神的核心詞。
2. 讀本形式:將職業精神與遼寧優秀職工的真實感人事例相結合,采用簡單易懂、輕松活潑的漫畫形式深入淺出、圖文并茂地宣講職業精神,形象化地詮釋和解讀遼寧職工職業精神。
3. 讀本發放: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在選擇職業精神塑造的媒介上有多元化趨勢,不同職工更易接受的宣傳媒介不同,因此可采用紙版與電子版相結合的形式。紙版可分為小版畫冊和大張宣傳畫兩種方式,畫冊用于個體傳閱,版畫用于張貼于企業中的顯眼位置。電子版讀本則充分利用工會已有的宣傳渠道(如各級工會的官網、期刊、報紙等)和各種新型網絡工具進行廣泛宣傳。
(二)舉辦“最美遼寧職工”評選,并形成常態化評選機制
為了突出職業精神并盡量減少評選項目,建議將原有的“遼寧好人-最美工人”改為“遼寧好人-最美遼寧職工”。具體操作如下:
1. 將“最美遼寧工人”改為“最美遼寧職工”。通過名稱的改變,擴大評選對象范圍。原評選對象主要是一線工人及基層工會工作者,現將所有一線職工、中基層管理者、勞務派遣工、農民工和個體經營者都被納入到評選當中來,評選條件緊密圍繞職業精神來設定。
2. 在具體操作上,總工會除與宣傳部聯合外,還應增加婦聯、團委等部分聯合舉辦。推薦方法除“組織集中推薦外”,還可以允許“職工聯名直接推薦”;評選方法除網絡投票、勞模投票、組委會投票外,還應增設微信投票環節。
3. 后期的人物宣傳上可以和《遼寧省職工職業精神讀本》相結合??擅磕陮⒉糠衷u選人物納入到讀本的電子版中,即提高讀本的新穎性,又可擴大人物宣傳渠道。
4. 建立常態評選機制,固化“最美遼寧職工”品牌。總工會應建立常態的評選機制,每年定期舉行評選,固化“最美遼寧職工”品牌。
(三)政府將職業精神塑造的重點首先放在企業中高層管理者身上
從調查結果來看,有68%的職工認為在職業精神塑造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所在單位,有68%的職工認為培養職業精神應先從管理者開始。而實際上目前的職業精神教育主要針對基層職工,建設職業精神就是要緊緊抓住各級“頭”,要讓“頭”的行為影響員工的行為。因此,總工會的職業精神塑造工作重點對象應首先針對企業的管理者特別是中高層管理者而不是基層職工??偣刹扇<抑v座等方式強化企業中高層管理者的職業精神塑造,使其努力踐行職業精神,然后由他們來帶動和推動本單位職工的職業精神塑造工作。
(四)開展職業精神專家和職業精神典型人物進校園活動
目前已有部分高職高專建立了學生職業精神培育體系,主要方式有教師示范、實踐教學、引入企業化的管理理念、校園文化建設、專業滲透和職業生涯規劃等等。但受條件所限,學校目前的學生職業精神培育體系缺少與工作實際的對接,不夠直觀??偣摵辖逃鞴懿块T,開展職業精神專家和職業精神典型人物進校園的活動,將職業精神教育擴展到即將步入社會的學生(包括普通高校、高職高專及中職)中,與學校共同推進學生的職業精神培育體系建設。
參考文獻:
[1]戴文憲.培育職業精神的意義、重點與途徑[J].企業文明,2014(08).
[2]伍強瑞,劉慧,余慧娟,郭勵.關于職業精神內涵構成的調查研究——以上海市旅游業導游崗位為例[J].職教通訊,2015(31).
[3]韋春北.核心價值觀塑造過程中高校思政課教師職業精神的培育[J].河池學院學報,2014(04).
[4]薛棟.課承與師承:學校教育傳承職業精神的路徑研究——兼論職業精神傳承的途徑[J].職教論壇,2016(03).
(作者單位:劉興隆,沈陽大學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張術茂,沈陽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張樹奎,沈陽人才交流服務經營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