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雙喜+賴雪芳+詹文



【摘要】目的探討0~6歲兒童神經心理發育量表在兒童智力障礙診斷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9539例參加健康體檢的6個月~5歲兒童應用0~6歲兒童神經心理發育量表進行智力評估并記錄其胎齡及出生體重。結果 測評后, 被測試兒童中智力低下兒童所占比例為2.76%(263/9539);早產兒組總體智力水平得分為(89.18±11.54)分, 足月兒組總體智力水平得分為(96.46±7.96)分, 足月兒組發育商明顯高于早產兒組(P<0.01)。被測兒童總體智力水平得分為(94.96±9.59)分。足月兒中出生體重<2.5 kg
組兒童智力評分為(93.22±9.95)分, ≥2.5 kg組兒童智力評分為(96.60±7.81)分, 足月兒中出生體重<2.5 kg
組兒童智力評分發育商明顯低于出生體重≥2.5 kg組(P<0.01)。263例智力低下兒童各領域發育商(DQ)<70分
中, 大動作領域落后145例(55.13%), 精細動作領域落后217例(82.51%), 適應能力領域落后220例(83.65%), 語言領域落后232例(88.21%), 個人-社交行為領域落后217例(82.51%)。本組智力障礙患兒中被懷疑為孤獨癥譜系障礙者所占比例最高, 達20.15%。結論 早產、出生體重低等因素對智力發育有較大影響。智力障礙患兒中以語言發育落后為主要表現者多見。智力障礙患兒常常伴隨特殊性的表現。
【關鍵詞】 神經心理發育;智力障礙;兒童;臨床應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0.016
近年來, 社會對幼兒神經心理發展越來越重視。智力低下在人群中的患病率約1%左右[1, 2]。但智力障礙病因復雜且大多尚未明了[3, 4], 除早產、感染、缺血缺氧、外傷及環境因素所致外, 部分智力障礙由遺傳基因異常所致。因而, 快速且有效的判斷患兒智力是否發育異常, 并結合患兒智力特點及伴隨的其他特征進一步明確智力障礙的病因常比較困難。本文對9539例6個月~5歲兒童應用0~6歲兒童神經心理發育量表進行智力評估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1~12月本院參加健康體檢的6個月~5歲兒童9539例, 其中智力水平為低智能263例。9539例兒童中8253例兒童有記錄其胎齡, 其中胎齡<37周兒童876例(早產兒組), 胎齡≥37周兒童7377例(足月兒組)。7377例足月兒中7326例兒童有記錄其出生體重, 其中出生體重<2.5 kg兒童243例(<2.5 kg組), 出生體重≥2.5 kg組兒童7083例(≥2.5 kg組)。
1. 2 測量方法 運用0~6歲兒童神經心理發育量表進行智力評估, 測試內容包括大動作測試、精細動作測試、適應能力測試、言語能力測試以及個人-社交行為測試[1]。針對所測得結果采用商數形式表示, 記為DQ, 計算公式:測驗得分/實際月齡×100。另外, 記錄每例兒童的胎齡、出生體重。對每例兒童進行體格檢查, 記錄其身高(身長)、體重。對應用0~6歲兒童神經心理發育量表進行智力評估為異常的兒童詢問其母親妊娠史、家族史, 詳細記錄其面部特征及伴隨的發育畸形。
1. 3 診斷標準 若0~6歲兒童神經心理發育量表評估總發育商得分<70分為低智能[2, 3]。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智力水平測試結果 測評后, 被測試兒童中智力低下兒童所占比例為2.76%(263/9539);早產兒組總體智力水平得分為(89.18±11.54)分, 足月兒組總體智力水平得分為(96.46±
7.96)分, 足月兒組發育商明顯高于早產兒組(P<0.01)。見表1。被測兒童總體智力水平得分為(94.96±9.59)分。足月兒中出生體重<2.5 kg組兒童智力評分為(93.22±9.95)分, ≥2.5 kg組兒童智力評分為(96.60±7.81)分, 足月兒中出生體重<2.5 kg組兒童智力評分發育商明顯低于出生體重≥2.5 kg組(P<0.01)。見表2。263例智力低下兒童各領域DQ<70分中, 大動作領域落后145例(55.13%), 精細動作領域落后217例(82.51%), 適應能力領域落后220例(83.65%), 語言領域落后232例(88.21%), 個人-社交行為領域落后217例(82.51%)。見表3。
2. 2 智力障礙幼兒臨床表現 本組智力障礙患兒中被懷疑為孤獨癥譜系障礙者所占比例最高, 達20.15%。患兒伴有典型面部特征表現者所占比例相對較少達9.51%。見表4。
3 討論
嬰幼兒時期是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 也是發展速度最快時期, 采取措施對這一階段的嬰幼兒智力障礙進行診斷才能盡早發現問題。本文主要采用0~6歲兒童神經心理發育量表進行智力測試, 有著比較好的推廣效果, 得出早產、宮內發育遲緩等因素對智力發育影響較大。本次研究中, 被測兒童總體智力水平得分為(94.96±9.59)分。早產兒組總體智力水平得分為(89.18±11.54)分, 足月兒組總體智力水平得分為(96.46±7.96)分, 足月兒組發育商明顯高于早產兒組(P<0.01)。提示足月兒的發育商明顯高于早產兒。早產和出生體重低對智力發育影響較大, 實際工作中評價早產兒的發育商常采用糾正胎齡的形式進行評價。足月兒中出生體重<2.5 kg組兒童智力評分為(93.22±9.95)分, ≥2.5 kg組兒童智力評分為(96.60±7.81)分, 足月兒中出生體重<2.5 kg組兒童智力評分發育商明顯低于出生體重≥2.5 kg組(P<0.01)。提示足月兒中出生體重<2.5 kg組發育商明顯低于出生體重≥2.5 kg組, 說明宮內發育遲緩對胎兒的神經系統發育有明顯影響。263例智力低下兒童各領域DQ<70分中, 大動作145例(55.13%), 精細動作217例(82.51%), 適應能力220例
(83.65%), 語言232例(88.21%), 個人-社交行為217例(82.51%)。在智力低下患兒中以語言領域發育落后所占比例最高, 達88.21%, 以大動作領域發育落后所占比例相對較低, 達55.13%。提示主要表現為語言發育落后的智力障礙患兒所占比例最高, 主要表現為大動作發育落后的智力障礙患兒所占比例相對較低。智力障礙患兒常常伴隨一些特殊性的表現, 部分患兒常常同時伴隨多種特征性表現。智力障礙的幼兒伴有下列五種特征者要高度懷疑遺傳基因異常所致[5, 6]:①其他體表及內臟畸形, 比如先天性心臟病、脊柱畸形、多指(趾)或少指(趾)、生殖器發育不正常;②母親存在異常妊娠史, 主要有多次流產、胎死腹中、死產等;③懷疑存在孤獨癥譜系障礙;④患兒帶有典型的面部特征;⑤患兒生長嚴重滯后。近年來, 隨著微陣列技術分辨率的提高, 國內外科研人員利用染色體微陣列比較基因組雜交技術和外顯子測序等對不明原因智力障礙患兒開展了研究, 從而對這一部分智力障礙患兒的病因進行精準診斷[7-13]。
總之, 應用0~6歲兒童神經心理發育量表可以對兒童的智力進行較客觀的評估;對無早產、感染、缺血缺氧、外傷及環境因素所致的智力障礙患兒結合其伴隨的臨床特征, 懷疑基因異常的兒童可考慮進一步行外周血染色體核型分析、染色體微陣列比較基因雜交分析、外顯子測序等檢測方法進一步明確智力障礙病因。
參考文獻
[1] Jeevanandam L. Perspectives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in Asia: epidemiology, policy, and services for children and adults. Current Opinion in Psychiatry, 2009, 22(5):462.
[2] Kwok HWM, Chui EMC. A survey on mental health care for adul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in Asia.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2008, 52(11):996-1002.
[3] Croen LA, Grether JK, Selvin S. The Epidemiology of Mental Retardation of Unknown Cause. Pediatrics, 2001, 107(6):E86.
[4] Rauch A, Hoyer J, Guth S, et al. Diagnostic yield of various genetic approaches in patients with unexplained developmental delay or mental retard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Part A, 2006, 140(19):2063-2074.
[5] 陳曉麗, 郭金, 王珺, 等. 微陣列比較基因組雜交技術檢測不明原因智力低下/發育遲緩患兒的基因組拷貝數變異. 中國循證兒科雜志, 2010, 5(2):85-93.
[6] 周洪濤, 張惠佳, 王跑球,等. Alberta嬰兒運動量表與Peabody運動發育量表-2在腦損傷高危兒中的一致性研究.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3(6):556-558.
[7] Novelli A, Ceccarini C, Bernardini L, et al. High frequency of subtelomeric rearrangements in a cohort of 92 patients with severe mental retardation and dysmorphism. clinical Genetics, 2004, 66(1):30-38.
[8] Oostlander A E, Meijer G A, Ylstra B. Micro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human genetics. Clinical Genetics, 2004, 66(6):488-495.
[9] Lin X, Tang W, Ahmad S, et al. Applications of targeted gene capture and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ies in studies of human deafness and other genetic disabilities. Hearing Research, 2012, 288(1-2):67.
[10] Bao R, Huang L, Andrade J, et al. Review of current methods, applications, and data management for the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of whole exome sequencing. Cancer Inform, 2014, 13(Suppl 2):67-82.
[11] 彭慧. 0~6歲小兒神經心理發育量表在中樞協調障礙患兒康復訓練中的應用. 中國實用醫藥, 2011, 6(2):19-21.
[12] 邱久軍, 龔建華, 陳冬梅, 等. 智力障礙兒童神經康復綜合治療臨床觀察.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5, 25(14):28-30.
[13] 簡趙芳, 張國華, 曾云香, 等. Alberta嬰兒運動量表與0~6歲小兒神經心理發育檢查表的相關性研究.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13, 21(12):1327-1329.
[收稿日期:2017-01-19]
基金項目:2016年東莞市科技局醫療衛生一般項目支持(項目編號:201610515000173)
作者單位:523000 廣東省東莞市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