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花
教科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修訂版在編寫體例上,本著“簡化頭緒,突出讀寫訓練”的原則,呈現出新的面貌。拼音與識字部分的修訂整體變化不大。我們在教學時,依然要注意教給學生直呼方法,盡快實現直呼音節,盡早讓學生能借助拼音進行識字、閱讀、寫話,為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發展,搶先抓早打下良好的基礎。
漢語拼音教學,可以按照這樣的步驟進行:
一、整體入手,在語境中提取字母
拼音與識字部分編寫圖文并茂,編者巧妙地把學習內容融入到了圖畫或兒歌當中。我們進行教學時,要注意理解編者意圖,結合教材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語意情境,引出要學習的音節和字母。例如第3課中,音節與圖畫結合,把要學習的聲母b p m f含在相應的音節bàbɑ māmɑ píxié yīfu中。教學時,先出示圖片,再讀相應音節詞,讀準音節,最后從音節詞中提取新字母。可教給學生規律:音節中變色的字母,就是這節課要學習的新字母。
有一些課編排時,安排了生動淺顯的兒歌。教學時,就可以先從兒歌入手,教學生學會朗讀兒歌后,再從音節中提取要學習的字母。在語境中學習字母,賦予字母具體的語意,增強了學習字母的趣味性。
二、按從音到形再書寫的順序學習字母
學習拼音字母與學習漢字是相通的,都要先會讀,再記形,然后會寫。還是以第3課為例,學習字母b,先要教學生準確發音。聲母發音輕而短,通過教師示范,讓學生在反復的練習中,讀準字母的音。接下來就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怎么記住這個字母,或者教師提供記憶這個字母的竅門。記憶字母的方法很多,如圖片和字母對照的方法,聯想相近事物的方法等,教師可以自己去研究和開發。在教學生書寫時,多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可以利用教材中“寫”的安排,先描后寫。在進行字母學習時,還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學前基礎,本著鞏固原有正確認知,糾正偏誤的原則,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效率。
三、拼讀練習要充分
在進行拼音教學時,一定要堅持培養學生的直呼音節能力。在學習了字母的音、形后,學習音節拼讀是教學中的重點。教材中提供的拼讀練習,只是舉例式的,教師要針對已經學過的字母,組合音節、音節詞。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加,不僅要組合音節、音節詞,還要組合音節句子、兒歌,為學生早日借助拼音進行閱讀做好準備。比如,學完聲母b p m f,就可以讓這四個聲母與前面的6個單韻母進行音節組合,如b與ɑ組合bɑ及它的四聲;b與o組合bo及它的四聲,等等;再組合出pápō bófù fùmǔ等音節詞。在大量的拼讀練習中,達到鞏固記憶字母、掌握拼讀方法、提高直呼能力的目的。具體的直呼音節的方法,可以參看《語文教學參考書》。按照課程標準要求,漢語拼音教學要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游戲和活動為主。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要充分考慮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教學中,多采用生動、有趣且實效性強的游戲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其學好漢語拼音。
四、定期檢測,促進直呼音節能力提高
在學習漢語拼音階段,建議進行三個階段的檢測:一是聲母學習結束,主要檢測單韻母音節和三拼音節的直呼情況。通過一分鐘計時的方式,看看學生在一分鐘內可以直呼多少個音節,并記錄下來。在檢測中,能全面掌握學生直呼音節的現狀,有利于在后面的學習中有側重地進行鞏固、強化或糾正。二是整個漢語拼音教學結束后,再進行直呼音節能力的檢測,與第一次的檢測結果進行對比,掌握學生直呼能力提高的情況。第三次是第一學期結束,進行比較全面的檢測,包括計時直呼音節、借助拼音讀句子、讀短文。一般來說,學生直呼音節的速度越快越有利于閱讀,通常一分鐘直呼不少于40個音節,就能保證比較順利地進行閱讀,這是“下要保底”,但是,我們更提倡“上不封頂”。
漢語拼音可以在學生識字不多的情況下,給學生打開閱讀之窗,讓學生早日領略閱讀的美好境界。我們要扎扎實實抓好漢語拼音教學,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