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桂芝
課程改革要求小學語文教學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要實現這一轉變,可以從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方法開始。合作性學習、開放性學習的優點是有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便于教師組織、監控整個教學活動進程,便于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并能充分考慮情感因素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合理組建小組,創設學習情境
經過反復實踐,教師們普遍認為在眾多的合作形式中,學習小組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因此小組的合理組建就顯得尤為重要。分組要遵循“優勢互補”的原則,一般安排4~6人一組。分組要合理、靈活,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綜合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基礎等搭配分組。讓組織能力強、學習較好并且樂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擔任組長。組長按學習的要求,為小組成員合理分工,組織小組成員交流、討論、展示、匯報等。
在每次小組合作學習中,每組可選出一名本組代表,向全班展示匯報他們的合作成果。由于學習內容的不同,個人興趣愛好的不同,每次要求的不同,每個學生都有可能成為本組代表,每位學生都有機會獲得一種成就感。這樣既可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愿望,也可增加學生合作的信心和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教師在學生分組討論時,要深入各組巡視,側耳傾聽、仔細觀察,及時了解每組討論的情況,在巡視中就如何清楚明白地探討交流等給予引導,有針對性地耐心細致地指導,想方設法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益。小組合作學習形成了“組間競爭、組內合作”的良性機制,將傳統教學的師生之間單向交流或雙向交流改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不僅促進了學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促進了學生心理品質的發展和社會技能的進步,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對學習的自我控制能力。
二、把握合作學習機遇性,發揮主動合作功能性
開放性學習方式,具有綜合化個性特征,而并非單一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指的是非封閉的、多元化的、靈活的學習方式。這樣的學習方式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者的主動性,而且學習者能根據需要靈活自主地選擇某一種或某幾種學習方式組合進行學習。它使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積極主動、樂于探究、善于交流、勇于表達的特征。
教師要合理安排學習內容,并非所有內容都要合作,它需要具備一定吸引力,是有價值、有挑戰性的學生感興趣的主題。根據我們語文教學的特點,可從以下幾方面來讓學生參與合作。
1.課前預習合作。
課前預習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掌握科學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妙法,可以減輕課堂教學負擔,淡化教學難點。小組合作學習,更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精神的重要手段。如小組合作查閱相關資料,組內交流,大大提高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比如講《梅花魂》一課前給學生布置如下預習題:(1)文中寫了哪些人物?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2)說說梅花的品格?“魂”是什么意思?(3)梅花雖是有名的花,但為什么說“梅花魂”呢?(4)課文圍繞著梅花寫了外祖父的哪幾件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5)課文是怎樣來表達外祖父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的?(6)“梅花魂”的內涵是什么?中華民族的精神就是什么?(7)什么以“梅花魂”為題?說說最后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預習開始,布置的問題簡單些,隨著閱讀的深入,提出問題的難度不斷加大,讓學生帶著問題認真讀文、討論,這樣學生就能通過預習逐步掌握各類文章的規律,進而提高小組學習的能力。讓他們先扶著老師伸出的探路拐杖,逐步走向小組合組學習之路。
2.學習過程合作。
要想在課堂上發揮小組合作學習應有的作用,教師應該努力創設合作學習的情境,營造積極探究的氛圍,激發學習熱情。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敢想、敢說,敢于質疑,積極思考,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真正達到合作的目的。
合作式預習一方面指對于一些在預習過程中出現的難題、困難,學生之間可互相探討、交流;另一方面指針對一些有深度、有難度的課文,讓學生合作分工,從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預習方式,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來共同完成預習任務。合作式預習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開放式預習是指讓學生到課本、工具書以外的大課堂中去尋訪、解疑。學生在預習實踐中,培養了自身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常會遇到有一定難度的問題,這是一個艱苦的創造性思維過程。此時,教師應先讓他們獨立思考,再合作學習。
3.課外拓展合作。
語文無所不在,它在課本里,也在生活中。課堂教學中的語文合作學習,是教師統一調控的,要想讓學生進一步增強合作意識,提高合作能力,就必須拓展學習空間,增加實踐機會,構建一個開放的學習語文的世界。課外的生活是學生合作學語文、用語文的廣闊時空領域。在充分討論過程中,學生根據自己的思維,結合小組其他成員思路,常常會相互受到啟發而豁然開朗,茅塞頓開,使創新能力得到培養。
4.注重合作評價,提高學習興趣。
合作學習在一定程度上為每個學生發揮特長、潛能創造了機會,有利于培養學生集體意識和合作的精神。但如果失去了評價的制約,合作學習也將大打折扣,難以有效落實。因此評價就成了合作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比如認讀生字詞,比比哪組在一分鐘內快而準;朗讀課文看哪一組通順流利。這樣成績好的學生就會感到,為了小組的榮譽不能只顧自己學會,應該幫助組內成員。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呢,來自集體的榮譽感就會使他們覺得不能拖小組后腿,應該主動學習。小組內就易產生互幫互學的好作風。當然,更重要的是教師評價要針對每個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不同表現、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評價角度和評價標準,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只要在小組學習中學生有所進步、有所收獲,都要給予肯定,讓學生嘗到合作的甜頭,享受學習的快樂。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模式的應用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它不僅可以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更有效地進行語言交際,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進而促使學生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有力地促進了課堂效率的提高。在語文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形成了師生、生生之間的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組中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也樂于傾聽他人的意見,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愉快的事情,從而滿足了心理需要,促進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諧發展,最終達到使學生愛學、會學、活學的目標,進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