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
[內容摘要]初中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教學要重視數學來源于生活,回歸生活,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關鍵詞]應用能力 數學課堂
初中數學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要重視提高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要學習生活中的數學,培養學生的應用和創新能力,重視加強初中階段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怎樣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呢?
一、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中學生中一些學生學習興趣低,不想學習。這些心理特點的形成是因為學生學習上有困難,教師要減少教學困難,對數學教學進行再創造,盡可能將數學教學改革得容易一些。并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的能力。初中數學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教學的效果。
1.教師要盡量多地使用直觀教學,激發學生產生學習興趣
生活之中處處有著學問,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重視教會學生學會觀察,在觀察中講解理論,從生活中引進教學概念,實現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這樣來增強教學效果,讓教學更加生動形象,保持學生學習興趣高漲,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在生活中提煉教學的價值
數學教學的應用的廣泛性往往會被教學內容的嚴密性和抽象性所概括,這樣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就會薄弱,學生的應用能力就會很弱。教師要分析教材中的生活中的知識,增強生活實踐相關的學科知識的應用,培養學生學會用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思想。一些表面看來也許無法直接聯系的知識,就有著廣闊的發展的前景。教師可以教會學生學習知識的運用,讓學生學會在主動探索知識的過程中,了解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無處不在,能夠嘗試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等。
3.教師貼近生活來進行練習的設計,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
教師通過設計生活化的數學練習,來讓學生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例如,教師可以聯系實際農業科技,生產行為,商品流通等設計一些數學的實踐性的題目,讓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和困難,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幫助學生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開放教育教學的形式,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著名教育家黃炎培曾經提出“手腦并用,做學合一”,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在數學教學中加強運用。現在不少學生都存在著重視知識,輕視能力的現象,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努力培養初中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將數學課堂轉變成為數學教學、學生學習結合的課堂,創造課堂內外的結合,主導和主體的配合,知識和能力的結合,提高教學的效果。
1.開展數學活動課程
數學教師要組織學生參觀學習,加強學生動手操作,教會學生寫社會調查,為學生解決社會問題創造積極的經驗。例如,教師教會學生學習了解了直角三角形的知識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學會測量山高,河寬等。例如,學會了“垂線段最短”的性質以后,教師可以運用體育活動的時間讓學生練習跳遠,并測出自己的跳遠成績等。這樣,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加強教學實踐,教會學生學會理解知識,學會解決學習中的實際問題,并教會學生從數學學習生活中明白,其實數學離我們的生活并不遙遠,進而逐漸減少學生的厭學情緒,讓學生明白學習數學有用,要學會運用數學,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2.數學教師要教會學生領會數學的工具性美,更要教會學生領會數學是文化和思想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僅可以在數學課堂上完成,還可以利用假期時間,課外活動的時間,引導學生參與社會調查,生產實踐活動,對數學的實際例子加以分析和求解,指導學生將調查研究的結果寫成數學小論文,轉變學生的學習狀態為學生自己要學習。
3.教師要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中滲透數學教學的思想
教師可以聯系其他學科的教師在其他的課程的教學中也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教師也可以開展“數學在工農業中的應用”的數學講座,來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結構,引導學生思考數學新的問題。數學教師要實現數學應用和教學的高度融合,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教會學生自覺運用數學知識觀察分析數學問題,引導學生逐漸從知識型學生轉化為能力型學生,實現數學素質教育的貫徹落實。教師要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欲望,培養學生踏實學習的優秀品質。
三、教會學生解決數學問題中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數學教學重視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鑄造全面發展的人才,重視學生心智能力的全面開發和培養。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努力做到:
1.創造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深層次參與
問題解決的數學教學實際上是學生數學思維訓練和發展的過程。教師要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目標,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養成好的數學辨證思維,并指引學生開展好人生的各項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學習的過程,更要帶領學生探究知識的奧秘,感受解法的情趣,并經歷探索的過程,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建模練習
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實踐調查中搜集數學問題,開展數學討論,建立數學模型,通過建模活動,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增強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靈敏性和創造性,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創造性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