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紅梅
古人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今和諧社會呼喚和諧教育,和諧教育呼喚和諧課堂。新課程的啟動為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注入了生機和活力,猶如縷縷春風。《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如何擁有一個生機勃勃,使學生如沐春風的數學課堂是我多年的追求和思考。構建一個和諧的充滿活力的數學課堂,讓師生感受到課堂教與學的樂趣,是實現智慧教學的根本途徑。
一、創設愉悅的師生關系,讓教師與學生的內心世界相和諧
師生關系是教學的最基本關系,具有能動性,蘊含著巨大情感、認知和智能潛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成功的教師,會讓學生產生暗戀,學生喜歡這個老師,必然喜歡所教學科。”教學實踐也證明:良好的、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才敢說,敢問,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才能充分挖掘學生學習的潛力,迸發出創新的火花,從而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果師生關系惡劣,教師和學生的能動性就會受到抑制,學生不說,不問,不愿思考,各種潛力就無法被挖掘,而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所以我們要建立的應該是一種民主平等、互尊互愛,情感交融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愿意接近教師,希望與教師合作,得到教師的關愛。那么,如何創設和諧的師生關系呢?
1.教師應擺正自己的位置。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教師只是在學生的學習中起引導的作用,并非高高在上的領導者。比如,向學生提出要求時,可以通過多樣的,有趣味的形式,讓學生感到親切與友善,才易于使他們接受;即使某些學生在課堂上有違反紀律的現象,教師也應用適當的表情動作和善意的提醒去代替生硬的批評。因良好情緒可以使學生心曠神怡,課堂氣氛輕松愉快;而生硬的批評產生的不良情緒能誘發學生焦慮心理,壓抑課堂氣氛,誘發學生長時間的情緒抵觸,既影響當堂課的教學,又波及學生以后長時間的認知活動。導致教學小學生角色的附庸化。
2.教師不要輕易對學生說“你錯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何況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出錯是自然的、正常的、必然的。法國“做中學”科學方案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永遠不要對學生說‘你錯了。”雖然有些絕對,卻有其積極意義。不輕易對學生說錯,而是挖掘學生錯誤中的積極因素,不僅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和學習積極性,而且有利于鼓勵學生大膽思考,修正錯誤,消除疑惑,正確構建新知。
二、創設合理的教學情景,讓“生活味”與“數學味”相和諧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處處有數學。《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人類生活的工具;對數學的認識不僅要從數學家關于數學本質的觀點去領悟,更要從數學活動的親身實踐中去體驗;數學發展的動力不僅要從歷史的角度考慮,更要從數學與人和現實生活的聯系中去尋找。這充分說明了數學來自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學習數學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體現生活。因而在新教材的編排中處處充滿了生活味,處處體現了學生的生活基礎,不由得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數學教學中的生活味與數學味既互相制約又相互依存,是辨證統一的關系。小學數學教學離不開生活味,在數學教學中要調和好數學味與生活味。使數學教學既有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生活味道,也不缺失數學教學本身應有的數學味道,使生活味與數學味相輔相生、相得益彰,讓生活味和數學味和諧發展。
三、創設和諧的教學內容,讓教的過程與學的結果相和諧
創設和諧的教學內容,要以學生為中心,對教材進行必要的加工和重組。教材不是我們的教學目的,教材只是我們實施教學的途徑。在新課程觀的指引下,和諧的教學內容不單單是知識的教學,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通過課堂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猜想能力、探究新知能力、創新能力等,需要教師對某些關鍵的教學環節精心設計,在課堂上巧妙引導,使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既強調結果,又關注過程的體驗。例如:我們熟悉的《升和毫升》一課,以前通常這樣教學:在認識容積后,出示教具介紹1升和1毫升大約有多少,然后告訴學生1升等于1000毫升,接下來就是進行單位換算的練習。可實際上學生對升和毫升的概念還是很模糊。在接觸了蘇教版這一課教材后,我大膽地讓學生聯系生活,動手操作體驗,不僅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學生學得快樂開心,學生對1升、1毫升大約有多少根深蒂固。請看以下教學片段:
四、創設適宜的學習情境,讓精心的預設與精彩的生成相和諧
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點及教學內容,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對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這個學習情境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有挑戰性的。課改以來,“創設情境”成為小學數學課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一些有趣新穎且富有思考價值、具有挑戰性的課堂學習情境令教師們眼界大開。但是一些表面看似熱鬧,實則牽強附會、缺少數學思考價值的學習情況,真的令人不安和擔憂。
智慧的課堂,教師從原來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化成學生的合作者。和諧的課堂應正確處理好教與學之間的互動關系,讓教與學同頻共振,以漸入佳境,呈現別有洞天的境界。例如教學《體積和體積單位》一課當我提著個三角架走進教室,同學們不約而同地“哇——”的一聲,心里納悶兒,老師今天怎么提個這么大的玩意兒呢?我先賣賣關子,然后開始上課,把一塊橡皮放入一個裝滿水的塑料盒里,橡皮一下子沉了下去。“水位發生了什么變化?”我問。一位同學答道:“水位變高了。”我笑了,“為什么?”“是因為橡皮占領了空間,使水位上漲了!”學生們回答道。我又把一塊小一點的橡皮放入水中,水位只上漲了一丁點兒。我通過實驗讓學生們自己懂得:“物體的占領空間有大有小,物體占領空間的大小是它們的體積。”接著我還舉了許多例子,比如說我和同學所占的空間大小不同……這樣讓學生們更容易理解了。
總之,構建愉悅的數學課堂教學,這是時代的呼喚,是新課標的要求。一個和諧的數學課堂應該是“聯系生活”與“抽象概括”并重,“知識技能”與“創新意識”雙嬴,“探究學習”與“接受學習”結合,“合作交流”與“獨立思考”共存,“精心預設”與“動態生成”匹配,“突出過程”與“關注結果”統一。呈現出“激情”與“智慧”同舞,“互動”與“有效”齊飛,“體驗”與“深度”共鳴的格局。師生間心靈融通、教學相得益彰、課堂流光溢彩,煥發出無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