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龍龍+李傳健


摘 要:山東省是我國的經濟大省、人口大省和農業大省,山東的省情與我國的國情具有相似的特征。山東省現階段的城鎮化現狀與我國城鎮化發展的現狀高度相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視為中國城鎮化進程的縮影。運用二元對比系數法分析山東新型城鎮化的現狀,發現山東省城鄉二元結構不斷固化,并且存在明顯的“剛性”,因此需要優化城鎮空間格局,加大城鄉統籌發展力度,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二元對比系數;路徑選擇
中圖分類號:F299.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2-0042-03
黨的十八大提出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2014年3月,國務院發布《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明確未來城鎮化的發展路徑、主要目標和戰略任務。2014年10月,山東省委、省政府發布《山東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該文件是指導山東省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宏觀性、戰略性、基礎性規劃。經過多年努力,山東省城鎮化發展速度加快,2015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7.01%,比2000年提高了18.86個百分點。全省城鎮體系不斷完善,城鄉公共服務水平全面提升,但也存在城鄉二元結構固化等問題。
一、山東省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水平評價
二元對比系數是測度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強度的常用指標,它是農業與非農業部門比較勞動生產率的比值,比較勞動生產率則是某一部門的增加值比重同該部門就業比重的比值。
根據《山東省統計年鑒(2016)》,對山東省城鄉二元結構強度的變動情況進行測度,下表給出了1978—2015年農業與非農部門的GDP比重、就業比重、比較勞動生產率以及城鄉二元對比系數的計算結果。
通過上頁表和圖1及圖2可以看出,山東省農業部門的GDP比重和就業比重都呈下降趨勢。其中,農業部門GDP比重從1978年的33.29%下降到2015年的7.90%,同期農業就業比重則從79.16%下降到29.60%。由此可見,盡管農業勞動力向非農部門轉移的規模越來越大,但是相對于農業部門所創造的GDP比重而言,農業部門的就業比重仍然較高。
根據國際經驗,發展中國家的二元對比系數一般在0.31~0.45之間,發達國家為在0.52~0.86之間[1]。通過觀察上頁表和圖3可以發現,山東省1978—2015年城鄉二元對比系數的波動范圍是[0.132,0.264],城鄉二元結構不斷固化,盡管改革開放以來山東省經濟取得了快速持續的增長,但是由于現代農業發展比較滯后,農業與非農產業的比較勞動生產率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導致了山東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存在明顯的“剛性”,農村經濟呈現出“內卷化”的趨勢,即生產要素的不斷投入卻無法帶來經濟效益的增長,城鄉二元經濟結構轉化滯后于經濟發展的進程。
二、山東新型城鎮化的路徑選擇
針對山東省城鄉二元結構固化,“半城鎮化”問題突出,以及大城市不強,小城鎮偏弱,城鎮體系不健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種對策:
1.優化城鎮空間格局,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體系。著重優化濟南、青島“雙核”城市的空間布局,增強其帶動輻射能力。大力發展小城鎮,全面推進示范鎮和中心鎮的建設力度,推進小城鎮向小城市轉型。將綜合實力較強的縣設立為新的中小城市,充分發揮中小城市在擴大內需、吸納農業轉移人口、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等方面的優勢。將山東省城鎮等級規模構建成以區域中心城市為核心,以縣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鎮、中心鎮為基礎的新型城鎮空間體系[2]。
2.堅持以人為本,積極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進程。2014年,山東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5%,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只有44%,相差11個百分點,“半城鎮化”問題突出。因此,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勢在必行。首先,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推動外來務工人員在城鎮落戶,維護進城落戶農業轉移人口的合法權益。其次,穩步推進城中村和城邊村人口市民化。最后,扎實推進農村居民就地就近市民化。
3.加大城鄉統籌發展力度,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山東省應加大城鄉統籌發展力度,縮小城鄉差距,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增強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活力,構建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的城鄉發展新格局。首先,優化城鄉要素配置,建設城鄉統一的要素市場。其次,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最后,優化調整農村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4.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推動山東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山東省區域經濟發展呈現出東部地區發達,西部地區落后的狀況,西部經濟隆起帶不僅基礎薄弱,而且處于“非藍”“非黃”國家級新區的“政策洼地”,處于省域內發展規劃邊緣區[3]。因此,加大對西部經濟隆起帶的支持力度,協調區域經濟發展,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顯得尤為重要。首先,加大對西部隆起帶的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逐步縮小地區間的公共服務差距。其次,加快推動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加強分工合作,提高產業集中度,推動錯位發展、差異化發展、一體化發展。最后,將重點支撐與集中突破相結合,強化產業升級,做強現代農業,發揮比較優勢,做強做大縣域經濟,縮小與東部地區的差距[4]。
參考文獻:
[1] 王頌吉.中國城鄉雙重二元結構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 景建軍,徐光平.山東省加快推進城鎮化發展的思路與對策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5,(5).
[3] 李傳健.非“藍”非“黃”背景下魯西南現代農業發展路徑研究[J].臨沂大學學報,2013,(3).
[4] 馬浩,王慶金.山東經濟非均衡協調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