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星
摘 要:當前我國體育事業飛速發展,我國的競技體育水平更是飛速提高,但是存在競技體育人才培養單一、體育后備人才不足、培養效益低等一系列問題。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國的競技人才培養水平,需要在社會轉型時期探索新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競技體育;人才培養;后備人才
中圖分類號:G80-05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2-0148-02
近幾年來,我國的體育事業發展十分迅速,體育賽事、職業體育都取得了不錯的發展,我國的體育消費規模逐年提升,競技體育水平逐年提高?!笆濉睍r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性階段。為進一步提高我國競技體育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應該采取相關的策略,促進體育事業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在前不久結束的里約奧運會上,美國代表團再次以絕對優勢蟬聯金牌榜第一名,并且創造了多個令世界驚嘆的奧運傳奇。與此同時,在大西洋彼岸,英國民眾也載歌載舞地喜迎他們百年來最佳奧運成績——金牌榜第二名。在里約奧運會上,我國的奧運金牌數不到美國的3/5,也落后于英國,而這樣的成績是在俄羅斯田徑整體被禁賽的情況下取得的。在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三大球上,我國除了女排獲得冠軍外,其他項目基本止步小組賽,男足與男排甚至沒有出線。因此,為了提高我國競技體育水平,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需要轉變,本文對此進行分析。
一、“十三五”競技體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我國競技體育的發展面臨著重要的歷史機遇,籌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等國際大賽將不斷提升我國體育的“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要充分發揮競技體育在打造健康中國、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增強國家凝聚力和文化競爭力等方面的獨特作用和綜合功能,加快體育強國建設。但是,“十三五”時期我國競技體育發展也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當前國際競技體育發展十分迅速,因此,我國競技體育的發展和管理也要跟上國際步伐,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我國競技體育水平。在剛剛過去的里約奧運會中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還要積極備戰東京奧運會,在體育一體化、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重新制定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策略,改變人才模式,處理好競技體育發展、改革與穩定之間的關系,開創我國競技體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新局面。
二、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現狀
1.培養模式單一。當前,在我國進行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時,仍然沿用了傳統的體?!獙I體校—國家隊的培養方式。實際上,這種人才培養模式不適合市場經濟環境下,人才培養社會化以及市場化的培養策略。國家總局提出了要建立多層次、多形式和多種渠道的人才培養模式,并與學校體育訓練和高校辦高水平運動對進行試點的設想。從當前來看,我國中小學傳統學校有24 000所,高水平的運動隊試點有67個,省級的更是多達上百個。但是,高校在辦高水平運動對存在有條件有限、資金短缺等問題,這樣學生在國際比賽上沖擊金牌的實力明顯不足。除此之外,足球以及籃球等運動職業化開始早的項目,受到傳統體制的影響,更是難以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2.分布不平衡、人才結構不合理。在我國進行后備人才培養時,后備人才培養工作和經濟發展存在明顯的相關性,并且人才結構嚴重不合理、不均衡,從整體上東部地區人才培養工作要明顯優于西部地區人才培養工作。以“三大球”為例,根據項目管理中心注冊的全國專業運動數,在2012年的數據時,籃球為1 780多人,排球為2 100多人,足球為8 000多人,這與其他體育強國相比,我國注冊運動員數量嚴重不足。
3.培養成效低。著名的籃球運動員曾經明確表示:我們培養一個世界冠軍的成本很大,但是在成本計算時不應該僅僅將成本算到運動員身上,沒有培養成功的運動員的培養成本也很大,這就是一個金字塔結構的現實。當前,在我國進行后備體育人才培養時,資金主要來源國家和地府政府財政支出,從整體上我國體育人才培養支出與產出之間的收益率也僅僅只有5.05%。相關研究表明,對人力資本投資的收益率普遍在10%左右,由此可見,我國體育后備人才的投入與支出之間的收益率十分低。
4.人才培養管理體制落后。不可否認,在我國執行計劃經濟時代,“舉國體制”在特定的時期對我國體育事業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是,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舉國體制”賴以生存的空間正在消失,這也導致其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也無法解決新問題,例如當前存在的競技體育提高與社會體育普及之間的矛盾等。當前,這些問題日益尖銳,引起各界的廣泛關注,因此,改革創新的內在需求和外部驅動也越來越強烈。
三、社會轉型時期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對策
1.多元化培養競技體育人才,加強青少年后備體育人才培養。長期以來,“金牌至上”和“奪標”的思想觀念一直存在,在這些狹隘觀念的指導下,在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過程中似乎已經偏離了最終目標。因此,要突破固有的思想觀念,努力轉變單一的培養模式。從大人才觀的角度出發,始終堅持以運動員的全面發展為宗旨,不斷為我國培養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競技體育人才。社會轉型時期,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傳統的體系已不能適應一些項目的發展需求。對群眾基礎好、社會關注度高、市場化程度高的項目(如三大球等)應鼓勵走社會化、市場化、職業化的道路;對熱門和基礎性項目(乒羽、田徑等)可通過深化體教結合培養后備人才,帶動競技水平不斷提高;對一些奧運優勢項目(舉重、體操、跳水等)可繼續發揮“舉國體制”的優勢,保證競技水平。所以,結合項目自身發展特點和實際情況,多軌并行、多元模式并舉可以推動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全新格局的形成。尤其加強青少年后備體育人才培養。推動青少年體育活動場地設施建設,在部分省市推行體育公共設施向學生免費開放的試點工作。推進青少年校園足球發展,引導青少年廣泛開展體育運動。
2.借助職業體育市場,提高人才培養效益。近年來,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等項目賽制一個接一個地進行著改變,變得越來越職業化,同時吸引了不少社會投資者,政府在競技體育方面的經費投入得到了縮減,同時還帶動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競技體育后備力量的培養途徑也越來越多。由此可見,不斷探索職業體育發展的新途徑,是提高我國競技體育水平的有效方法。如以足球協會為先導推動各級各類體育協會改革,同步推進網球、高爾夫等項目職業化發展的改革試點,鼓勵、扶持具備條件的運動項目向職業化發展。鼓勵創建職業體育俱樂部,推動形成職業聯盟,拓寬職業體育發展渠道,相關部門應在此基礎之上深入調研,進一步推動職業體育發展,以點帶面,擴大職業體育的影響和范圍,促進競技體育整體發展,優化競技體育項目結構。綜合評估競技體育項目發展潛力和價值,強化優勢項目,恢復新建參與率高的項目,調整淘汰薄弱項目,全面優化競技體育項目結構。
3.完善學校培養競技體育人才體系。在里約奧運會中,美國和英國的金牌位居世界第一名和第二名,在此引為借鑒。在英國教育理念中,體育不僅有助于塑造學生強健的體魄,更有助于培養學生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遵守規則的法律意識以及相互協作的團隊精神。在倫敦獲得2012年奧運會舉辦權后,英國政府經過深刻反思,并提出了“激勵一代人”的口號。該行動加大了對學校體育的投資,并花費巨資用于中小學體育俱樂部與聯賽的構建。這一舉措為英國競技體育的復興起到了強有力的支撐作用。而美國利用發達的市場和社會力量,構建了從小學到大學一條龍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體系,而且為了激勵更多學生投身競技體育,構建了從小學到大學無縫對接的多元化競賽體系,這樣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體系和競賽體系也為美國競技體育的長盛不衰打下了堅實基礎。由此可以看出,美國學校體育在競技體育人才培養上取得的成功。由此可說明一個不爭的事實,即學校體育是培養競技體育人才的重要渠道。學校體育的發展與競技體育的輝煌是普及與提高的關系,只有重視學校體育的發展,大力開展校園聯賽,提升學校體育比賽的水平,才能吸引更多有運動天賦的學生參與競技體育。而離開學校體育的支撐,競技體育的發展就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近年來,為活躍校園體育氛圍,挖掘競技體育人才,促進學校體育發展,教育系統傾注了大量精力開展多層次、多樣化的校園聯賽,深受廣大青少年的喜愛。以上海市為例,為促進教體結合,該市成立了由市教委主導、體育局配合的“校園足球一條龍建設聯盟”,并根據“1-2-4-8”(高?!咧小踔小W)路徑配屬相應的資源。經過四年發展,該市足球人口迅速增加,聯賽質量也得到很大提升,為上海市足球競技人才的儲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本文主要對我國競技體育的發展現狀及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分析。競技體育水平是一國體育發展水平的標志,因此,我國要加強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不斷提高我國的競技體育水平,同時也可以借鑒一些體育競技水平高的一些國家的人才培養經驗,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健身氛圍,全民參與,努力打破教育、體育之間的堅冰。同時,政府應加大對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支持力度。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國的競技體育長盛不衰。
參考文獻:
[1] 楊雪梅.關于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中國人才,2011,(14):177-178.
[2] 戶永偉,吳志建,周兵.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現狀分析[J].中國學校體育,2016,(1):83-87.
[3] 劉仁勝,張國海.我國專業運動員退役安置現狀及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1):120.
[4] 王向宏.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體系優化整合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
[5] 陽藝武,呂萬剛,鄭偉濤.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現狀與發展評價[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5,(3):44-49.
[責任編輯 吳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