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賓 李陽陽
摘要: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發展總體呈現出良好的狀況,經過文獻分析與對現實的考察發現,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教材、教師、學科的設置上沒有緊密結合,教育與教學存在矛盾,理論與實踐結合程度亟待提高,教學方法運用中存在一些問題,堅持針對性、時效性、有效性的原則,深化教育教學質量研究,增強教師研究性教學,滿足大學生的需求,充分發揮師生的專業性,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能夠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效果。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 教育 教學 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6-0171-01
新形勢下,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各種思潮隨之而來,高校學生思想選擇空間增大,馬克思主義面臨著巨大挑戰,形勢逼人,國家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要求提高,高校思政課建設亟待加強。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教材、教師、學科沒有緊密的結合。教師對教材的講解理論聯系實際不夠,不是側重書本知識就是過于強調實際問題,強調理論指導實踐,但是實踐檢驗理論性不強,沒有從學科的高度領會教材的內涵。
教育與教學存在矛盾。教師的教與學沒有統一,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還要授業解惑,沒有及時地反饋教學效果,沒有做到教與學的統一,有的教師講完課就離開了課堂,自身并沒有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
教學方法運用不當。課堂傾向過于形式化,偏重課程內容。過于娛樂化,整個課堂用講段子、播放娛樂視頻、放流行音樂代替思政課,片面大眾化。因此思政課教學需要下“苦工夫”“笨工夫”“死工夫”。雖然現在網絡很發達,也很便利,教學設備也很齊全,能否合理利用,展現出思政課應有的功能,不能一味地追求效果而不顧教育質量。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效果實踐探索
思政課教學要適應新形勢下研究生的特點,堅持針對性、時效性、有效性的原則。新形勢下,大學生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加重,思想上受到很大沖擊,特別是“三觀”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對事物的認識出現選擇性和易變性。沈壯海教授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者、對象、目的、內容、方法、情景的有效性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要素”,還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包括過程和結果的有效性”[1]。這一研究為思政課教學提供了理論和方法的支撐,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深化教育教學質量研究,確立全面科學的‘質量觀。”[2]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推動中國特色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思政課教學質量影響甚至決定著教學效果。實踐教學有利于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要注重實踐教育載體建設,加強組織協調與溝通,正確認識實踐教學,從而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
教育教學團隊要增強研究性教學。堅持問題導向,增強問題意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要求。問題來源于研究性教學,研究當前未解決的問題,研究中國當下的問題,研究真問題,研究思政課出現的問題,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內涵的魅力。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當前的實際問題。學生既要增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也要學著搞研究。從而達到相互促進的作用,最終提高思政課教育質量。
因材施教,抓住重點對象,滿足新形勢下研究生的需求,充分發揮教師的專業性。充分發揮教師的思政專業性和學生自身的專業性優勢,拓展閱讀,考試和考查充分結合。思政課關注的重點不僅僅是學生,而且教師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課堂和課外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各種宣講團及其各類講座,要明確區分政治性、學術性、生活類的講解,以便學生更好地接受。教師如何順利地把國家意志和指導思想“灌輸”給研究生是教師的職責,自身又要發揮以身示范作用,擔負著滿足學生的求學需求,如何讓研究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是教師思政課課堂成功的體現。因此,國家對思政課教師的培養力度進一步加強。
教師要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要充分利用新形勢下的教學工具,結合線上和線下,布置題目,以MOOC為輔助,了解國內外的教育發展狀況,明確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性,勇于擔當思政課教師的責任,發揮“橋梁”的作用。充分利用社會實踐,合理選擇時間,利用假期,在不影響正常上課的同時,結合業余時間參與實踐。明確參加實踐的人數,內容與形式要高度相關,還要不斷探索創新形式,考察、調查、志愿服務等。完善組織形式,充分發揮集體的凝聚作用。
綜上所述,思政課同其他課程一樣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但它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發展著的理論,也要求實踐的檢驗,思政課實踐教學會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受益,最終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沈壯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三版)[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6:3,20,19.
[2]張耀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質量檢測體系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4:508.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