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艷
摘 要:在經濟化社會,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經營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為了提高體育場館的經營效益,分析當前體育場館開放的現狀,并對影響高校體育場館經營效益的因素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經營策略。
關鍵詞:高校;體育場館;經營效益
中圖分類號:G81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2-0181-02
一、體育場館經營權改革現狀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6—2020年中國體育場館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表示,當前我國體育改革的重點就是體育場館的運營管理,同時,這一問題也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國家政府部門先后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文件,如《關于加強大型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改革創新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的意見》《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升了體育場館的改革速度。在這種情況下,高校體育場館的經營管理業也提上了日程。總體來說,當前我國的大部分高校還未實行體育場館的有償服務管理。高校體育場館建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在校學生和教師的體育需求,其設施功能比較完善,并且在建設過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為了提高高校體育場館的使用率,緩解高校和政府的資金壓力,當前部分高校開始嘗試開放體育場館,對其進行社會化經營。但是,這種經營管理方式在我國處于起步階段,還不成熟,需要對其進行研究。
二、影響高校體育場館經營效益的因素研究
1.學校的地理位置與場館規模。地理位置主要是指高校周圍的交通便利情況、人群居住情況及經濟發展程度,如果高校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則會擁有穩定的體育消費群體,因此,地理位置對于高校體育場館的經營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但是,當前高校新校區的建設一般在開發區或者是郊區,交通不是十分便利,并且距離市中心較遠,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體育場館的經營效率,但是這屬于硬性指標,高校經營過程中通過自身的努力仍然沒有辦法改變。
2.場館規模與設施條件。高校體育場館規模越大其經營效益越好,體育場館的規模越大說明其現代化的體育設施越完善,健身環境越好,投入的資金也充足,學校更加注重體育場館的維護,這符合大部分人的健身消費需求。此外,學校的教職工和家屬人口規模較大,這樣參加體育健身消費的人口基數也較大,其經營效益也相應提高。在調查研究中發現,如果兩所高校體育場館的規模和地理位置相同,那么其內部環境、設施的差異將會影響其經營收入,尤其是對一些網球和羽毛球的健身者來說,他們十分重視場館環境。
3.創收后對場館硬件設施的再投入。體育場館在使用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損耗,為了提高服務水平和收益,需要投入相關費用,定期對體育場館進行維護。此外,還可以定期更換或者增加一些新的體育設施,對于一些熱門的健身項目進一步完善其體育設施。因此,再投入也對體育場館的經營規模有重要的影響,它是體育場館延長使用年限和降低損耗的重要方法。
4.高校體育場館經營管理人員質量。現代化的管理對于經營效益有重要的影響,高校體育場館要想提高經營效益,同樣需要科學和規范的管理。但是,高校體育場館的管理人員一般是高校教師,他們要么沒有體育專業知識,要么不懂得經營管理,而且他們一般是兼職管理,時間和精力有限,導致高校體育場館在管理的規范性、效率、服務意識等方面與現代化體育場館的經營管理要求有一定差距,降低了場館的經營效益。
三、提高高校體育場館經營效益的策略
1.合理規劃高校體育場館建設,對其進行科學管理。高校體育場館在經營過程中對其進行合理規劃,投入使用之后再對其進行科學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體育場館的經營水平,提高其經營效益。高校體育場館的規劃和管理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一是妥善處理高校發展與體育場館建設的關系,體育場館作為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設首先要以學校的發展需要為基礎,使其促進高校發展,因此,在建設時需要科學適度、厲行節儉。二是高校體育場館建設要和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相一致,要充分考慮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水平,否則,斥巨資建設高校體育場館之后,其經營效益不好,會給高校和社會帶來資金方面的壓力,從而造成資金和資源的巨大浪費。三是體育場館建設時,將其功能設計放在首位,并考慮節能與環保等因此,使其設計更加具有人性化,才能提高體育場館的使用效率和經營效益。
2.政策、資金保障與運營模式創新。高校體育場館建設一般是由政府和高校主管部門撥款,建立專項的體育場館運營資金,確保體育場館保持良好的運營狀態,但是為了進一步提升體育場館的運營水平,分散運營風險,提高體育場館的管理水平,可以拓寬融資渠道,采用社會化的運營模式。此外,還可以進行服務外包,這種模式將體育場館的維修、保潔等外包給公司,可以有效提高場館的運營效益。如一項針對北京中小型體育場館的調查顯示,奧運會之后,體育場館全部采用了自主經營的方式,部分還采用可承包、委托、租賃的經營方式,不僅拓展了場館運營的資金渠道,同時也提高了體育場館的經營效益。此外,為了提高高校體育場館的經營效益,還可以建立體育場館微信公眾號、QQ群、微博等,利用網絡提高高校體育場館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還可以與一些企業合作,推出相應的團購或者是其他的優惠措施,擴大體育場館的有償服務使用量,提高場館的知名度之后進一步提升體育場館的經營效益。另外,還可以定期對在體育場館內消費的用戶開展問卷調查,詳盡了解他們對于體育場館經營中的意見,并及時改進相關的服務設施,提高用戶黏性,進而進一步提升體育場館的經營效益。
3.高場館運營人員的素質。高校體育場館需要專業的管理人才,因此,高校應該注重專業管理人才的培養,在學校內開設相關課程,指定專門的教師對高校的體育場館進行管理,并給教師提供一些企業管理培訓機會,不斷提高他們的管理水平。此外,還可以引進一些體育場館管理的專門人才,定期聘請一些管理方面的專家開設培訓班,對體育場館的管理人才進行系統的、有層次的培訓,不斷提高管理水平,擴充管理人員隊伍,使高校體育場館的管理更科學、更人性化,服務更周到。只有服務水平提升,才能進一步促進消費者消費,提高體育場館的經營收益。
4.高校體育場館運營要與國際接軌。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我國更多的城市向著國際大都市的方向發展,國際交流日益頻繁。因此,為了提高高校體育場館的經營效益,高校、體育場館的運營管理也要面向世界,緊跟國際化潮流,借鑒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融入全球化大潮中,積極組建具有國際化視野的運營團隊,在場館管理和運營方式上盡可能與國際接軌。
四、結語
體育場館的建設和發展,對我國整個體育產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體育場館分為室內體育場館和室外體育場館,它是運行、健身、鍛煉的場所,如果對其進行合理發展,可以全面提高我國國民的身體素質。國家已經出臺了相應的政策,促進我國體育場館的建設和發展。但是當前,我國高校體育場館的對外開放程度還較低,其有償服務經營效益也不高。為了進一步提高高校體育場館的經營效益,需要加大宣傳力度,改進高校體育場館的經營理念,定期對體育場館進行維護,使其與國際接軌。此外,還可以嘗試會員制、俱樂部式的經營方式,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途徑,在獲得部分經營效益的同時,充分發揮體育場館的健身功用。
參考文獻:
[1] 楊震,李艷翎.我國高校體育場館對社會開放的困境與優化策略[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1):91-96.
[2] 劉晶,陳元欣.高校體育場館供給現狀、特點及其發展趨勢[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0,(10):24-28.
[3] 胡邦暉.高校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
[責任編輯 李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