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尚琴


關鍵詞:數字文化遺產;公共圖書館;角色定位;服務策略
摘要:文章介紹了國內外數字文化遺產的保護現狀,分析了公共圖書館參與數字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義,探究了面向數字文化遺產保護的公共圖書館角色定位,最后提出了面向數字文化遺產保護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策略,希望能促進我國數字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有序發展。
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普及和應用,人們的生活已經逐漸開始數字化,正在由傳統的物質社會向編碼社會轉變,人類生活印記的載體也變成了看不見摸不著的“數字”。這種虛擬的、有意義的數字資源又被稱為數字文化遺產。作為我國最重要的文化服務機構,公共圖書館必須承擔起數字文化遺產保護重任,這對我國文化傳承具有重要意義,是讓后人通過數字編碼來解讀我們這個時代的必然選擇。
1.國內外數字文化遺產的保護現狀
關于數字文化遺產的研究,最早來源于聯合國頒布的《數字遺產保護章程》,以下筆者對數字文化遺產的概念與特點進行簡要介紹,并對國內外數字文化遺產保護研究的進展進行概述。
1.1數字文化遺產的概念與特點
數字文化遺產指從內容角度出發,具有一定審美與文化價值,并且能夠起到文化傳承作用的數字資源。實際上,數字文化遺產與數字資源兩個概念極易混淆,數字文化遺產與數字資源是被包含與包含的關系,即數字文化遺產一定是數字資源,但數字資源不一定能夠成為數字文化遺產。數字文化遺產具有以下特點:①多樣性。數字文化遺產的內容廣泛,包含人類世界的各個領域,此外,數字文化遺產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既包括文字,也包括圖片、影音視頻等。②增長速度快。據統計,2007年的數字文化遺產數量為4,700萬,而2015年則迅速增長至1.7億。③消失速度快。數字文化遺產的消失受到技術手段影響,隨著相關軟件、硬件的更新換代,原有的數字文化載體遭到破壞和淘汰,導致數字文化遺產消失速度快。
1.2國外數字文化遺產保護情況
美國是最早重視數字文化遺產保護的國家,美國政府制訂了數字信息基礎設施與保存計劃,對數字文化遺產進行標準化、規范化的保護工作,截至2014年,該計劃已經覆蓋了25個國家,形成了190個數字文化遺產保存網絡。此外,歐洲各國對數字文化遺產與數字資源的保護也取得了一定成績,其中比較著名的是由歐洲國家圖書館會議倡導并發起的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網絡化項目,該項目得到了荷蘭、德國、法國等國的支持,創造了數字文化遺產的歐洲聯盟體。亞洲方面,日本圖書館制訂的網頁存檔計劃,加強了日本數字文化遺產的保護能力,該項計劃重點收集與保護學術信息,同時規范了數據保護的流程。
1.3我國在數字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研究進展
我國的數字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起步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如:北京大學網絡實驗室帶頭發起的“中國信息博物館項目”,以及中科院關于數字文化遺產保護的研究,都說明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我國對數字文化遺產的保護是十分重視的。然而,我國數字文化保護工作剛剛起步,尚存在諸多不足,相關法律法規、制度以及技術都還不夠完善。
2.公共圖書館參與數字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義
國外的數字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對我國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我國啟動公共圖書館參與數字文化遺產保護機制,具有推動數字文化遺產建設、充分實現特色資源共享、建立整體數字遺產環境三方面意義。
2.1依托圖書館技術優勢,推動數字文化遺產建設
相對其他公共文化服務部門來說,圖書館具有得天獨厚的技術優勢,能夠采用現代數字整合技術對數字文化遺產進行妥善的保存與管理,進一步推動數字文化遺產建設。而數字文化遺產又能夠在精神層面推動社會政治、經濟與文化的協調發展,給公眾以更直觀的感受,相對于蒼白的言語教育,數字文化遺產可以充分調動公眾的愛國情懷和歷史素養,促使青少年讀者增強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總之,公共圖書館參與數字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有利于完善數字遺產的技術轉化和保存,從而推動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揚與傳承。
2.2借助地方數據庫展示,充分實現特色資源共享
在數字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有一項遺產是必不可少的,即城市中的歷史建筑物。不同城市不同年代的建筑物都有其特殊內涵,對了解我國發展和體會我國時代特征都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公共圖書館通過展示地方數據庫,將城市文化遺產系統地收錄其中,可以為讀者提供隨時隨地的在線查詢,實現特色資源共享,并使數字文化遺產的獲取更加簡單、準確和便捷。此外,地方數據庫的建設還可以將地方的優勢體現出來,帶動具有獨特文化的地區的經濟與文化發展。
2.3發揮圖書館整合作用,建立整體數字遺產環境
公共圖書館能夠發揮資源整合的功能,建立起廣泛的數字資源庫,并通過形成保護與防護保護兩方面人手,實現數字文化遺產保護的交互影響。簡單來說,就是調動社會力量,最大限度地吸納數字文化遺產,對于已經在保護的數字遺產,要完善其保護機制,對于可能成為文化遺產的資源,則要著手防護措施,避免資源的損壞和丟失。筆者認為,公共圖書館要加強與學校、科研單位等機構的交流合作,打破它們之間固有的界限,擴大信息資源的來源,這樣將有利于制定科學的數字遺產保護策略,建立整體的數字遺產保護環境。
3.面向數字文化遺產保護的公共圖書館角色定位
在數字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過程中,公共圖書館不僅是重視數字文化遺產安全體系的守門人,也是按照國家規定落實數字文化遺產保護相關工作的責任人,更是探索數字文化遺產保護的方式與制度的科研人。
3.1守門人:重視數字文化遺產的安全體系
公共圖書館在進行數字文化遺產保護過程中,要做到重視數字文化遺產的安全防御體系,承擔消除信息隱患的責任,因此可以將圖書館定位為數字文化遺產保護的守門人。首先,圖書館有責任維護與保養資源讀取設備,并按照規則使用,避免人為操作不當的數據損害;其次,圖書館有責任加強網絡的自然災害抵抗力,提高網絡的穩定性,如數字文化遺產的保存介質應是耐濕耐潮的;再次,圖書館有責任開發先進的防火墻技術、數據秘鑰技術等,保證數字文化遺產不被侵害與盜竊;最后,圖書館要重視數字文化遺產的修復與處理,由于存儲數字資源的介質易損壞,圖書館要對其進行及時的保護處理,并定期檢查或更換,提高數字文化遺產的信息穩定性和介質材料耐久性。
3.2責任人:按照國家規定落實數字文化遺產保護相關工作
公共圖書館必須按照國家規定落實數字文化遺產保護相關工作,不僅要明確責任主體,還要做到統一規劃、相互協調,因此,圖書館又被定位為數字文化遺產保護的責任人。由于數字文化遺產保護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需要必要的資金支持,因此圖書館有義務公開其數字文化遺產保護經費的來源與使用情況(見圖1)。
如圖1所示,國家財政部撥款給公共圖書館后,圖書館要將物質資源轉化為數字資源,并進行相應的數字化、特色化館藏構建工作,開展相關的數字文化遺產保護宣傳活動,以及資助數字文化遺產生產主體津貼與補助。總之,公共圖書館的數字文化遺產保護責任,更多地體現在對資金經費的負責方面。
3.3科研人:探索數字文化遺產保護的方式與制度
由于我國對數字文化遺產的保護還處于起步階段,尚未形成規范性、系統性的工作流程,公共圖書館在數字文化遺產保護中,不僅要從事數字資源的采集,還要在實踐中不斷研究數字遺產保護的方式與制度,因此還將圖書館定位為數字文化遺產保護的科研人。在探索數字文化遺產保護方式上,圖書館要盡力避免重要資源的遺失,對不同的網站和資源要進行周期性的采集,關注數據的標準規范和系統層次,還要探索數字遺產資源的命名格式,便于元數據編碼的檢索與傳輸。在數字文化遺產保護的制度探索方面,公共圖書館正在積極推進資源呈繳計劃,力求形成一種強調法律責任與義務的數字文化遺產保護制度,以促使我國數字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步入良性的循環軌道。
4.面向數字文化遺產保護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策略
根據上述對公共圖書館與數字文化遺產的分析,筆者提出面向數字文化遺產保護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策略,即明確概念,辨析數字遺產與數字資源的差別和聯系;尋求合作,建設以圖書館為中心的數字文化遺產合作網絡;對癥下藥,對不同數字文化遺產制定不同保護策略;重視產權,構建有序的數字文化遺產保護環境。
4.1明確概念,辨析數字遺產與數字資源的差別和聯系
公共圖書館保存數字文化遺產,首先要辨析數字遺產與數字資源的概念,正如上文所述,二者并非完全相同,在具體的數字文化遺產保護過程中,要重視數字文化遺產和數字資源的區別和聯系,既不能一刀切,排除原有的一切數字資源,也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將所有數字資源都進行保護,而應該對二者進行嚴格區分與篩選,真正保護那些對人類文化傳承有積極意義的數字資源。明確概念,辨析數字遺產與數字資源的差別和聯系,是公共圖書館開展好數字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前提。
4.2尋求合作,建設以圖書館為中心的數字文化遺產合作網絡
數字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是一項巨大而復雜的項目,雖然公共圖書館在其過程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必須要認識到,單靠圖書館的力量是無法有效實現數字文化遺產保護的,因此,圖書館應該積極尋求廣泛合作,如吸納新聞廣播、高等學校、互聯網絡等多方力量,通過采取相應的激勵措施,建立起以圖書館為中心的數字文化遺產互助、互信以及合作的網絡聯盟。就目前情況來看,這種網絡聯盟的主力軍由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組成,僅局限在文化服務機構方面,缺乏社會力量的參與。在未來的圖書館數字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圖書館可以將合作關系延伸到非文化機構方面,甚至延伸到個人,畢竟在網絡環境下公眾已成為數字遺產的重要生產者。
4.3對癥下藥,對不同數字文化遺產制定不同保護策略
實際上,數字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并非一概而論,是有所區分的。公共圖書館對數字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也可根據其不同層級制定不同的保護策略(見表1)。
4.4重視產權,構建有序的數字文化遺產保護環境
公共圖書館進行的數字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必然涉及知識產權問題,如何平衡知識生產與數字遺產保護,是圖書館面臨的艱巨挑戰。從社會長遠發展角度考慮,數字文化遺產的版權主體應承擔相應的義務,做到生產、保護同步進行,不能僅將保護工作甩給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同時,圖書館也應在保護數字文化遺產之前,明確數據的生產主體,涉及個人或企業公司的要根據法律法規獲取其生產人的授權。從國外的數字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經驗來看,明確數字資源生產者與圖書館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公眾對數字遺產重要性的認識,另一方面也能夠減輕圖書館數字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負擔。
5.結語
綜上所述,數字文化遺產保護是一項全球性的研究課題,我國雖然在這方面經驗較少,但推進圖書館的數字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是互聯網時代的必然要求,只有準確把握公共圖書館在該項工作中的角色定位,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相應服務策略調整。筆者認為,盡管早期的數字資源沒有得到妥善的保存與傳承,但在公共圖書館的積極參與下,珍貴的數字遺產會得到最大限度的修復,現在及未來的數字資源保護體系也會越來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