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祺
幽門螺桿菌的發現,徹底改變了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的治療方法,大大提高了治愈率。
為了驗證這種細菌的存在和致病性,當年31歲的馬歇爾,喝下了試管里的幽門螺桿菌,以自己的大病一場,獲得了確鑿的證據。
有些人是帶著不安分、不服氣的基因出生的,比如,這位巴里·馬歇爾教授。
站在同濟大學逸夫樓的講臺上,巴里·馬歇爾(Barry J. Marshall)教授用中文開場:“老師們、同學們,下午好。”這是他學習5年漢語的成果。
巴里·馬歇爾,恐怕是諾貝爾獎歷史上最有故事的獲獎人之一,這位澳大利亞臨床醫生,與一位病理醫生一起,發現了幽門螺桿菌(簡稱Hp)以及這種細菌在胃炎、胃潰瘍中的作用。為了驗證這種細菌的存在和致病性,當年31歲的馬歇爾,喝下了試管里的幽門螺桿菌,以自己的大病一場,獲得了確鑿的證據。經過更多的驗證,原本被一些權威專家嗤之以鼻的發現,終于獲得學術界的認可。明確了胃炎、胃潰瘍的致病原因,治療方式也隨之大大地改變,抗生素控制了患者的病情,這種困擾全世界患者的常見病,終于有了有效的治療方法。

2005年,馬歇爾和羅賓·沃倫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巴里·馬歇爾恐怕也是當今最“活絡”的諾貝爾得主之一,盡管已經66歲,他仍保持著頑童般的好奇心,對中國這片東方土地,他似乎也特別地感興趣,這些年,馬歇爾多次到訪中國,參加官方或非官方的活動。
受邀到同濟大學與醫學院師生交流之前,馬歇爾與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簽約,共建“馬歇爾消化疾病國際診療中心”,位于浦東東方醫院的診療中心,將開展幽門螺桿菌的個性化精準治療和消化疾病的國際化診療,為中國患者帶來福音。將來,馬歇爾將親自坐診看病。中共上海市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翁祖亮會見了馬歇爾教授,歡迎他攜成果落戶浦東,并表示,浦東新區將大力支持馬歇爾教授在浦東、在同濟大學開展醫療、科研、教學和新技術新藥物研發。
下午,馬歇爾受聘為同濟大學特聘教授,與同濟大學建立“馬歇爾Hp(幽門螺桿菌)綜合實驗室”,為同濟大學醫學院本科生授課,培養指導碩士、博士研究生。
近幾年,馬歇爾又有了新的點子,比如,利用幽門螺桿菌向人體輸入疫苗,如果他的想法能實現,有一天,我們不用再注射流感疫苗,而是喝下一杯流感疫苗。想來,到時候喝下第一杯流感疫苗的,仍然還會是馬歇爾教授自己。
小醫生挑戰權威

上圖:2005年,臨床醫生馬歇爾和病理學家羅賓·沃倫一起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馬歇爾1951年出生在澳大利亞卡爾古利市。一百多年前,卡爾古利發現了金礦,從此,這里成了淘金客的天堂,小城涌進了成千上萬的掘金者。
馬歇爾的父親是一名鐵路工程師,母親是護士。“小時候我家里有各種講工程、機械的書,我特別愛看,喜歡搗鼓各種機器,拆了裝、裝了拆,當然,很多時候拆開就裝不上了。我媽媽是護士,我家也有很多醫學的書,我也挺愛看的。”面對同濟大學年輕的學子,馬歇爾回憶著自己的成長經歷。
顯然,皮小孩馬歇爾更喜歡的是擺弄機器,而不是人。至于為何最終選擇學醫,馬歇爾過去有其他的說法,這次站在同濟大學的講臺上,他的解釋是,“中學時有一次得感冒,請假兩周,結果正好學校里的數學課開始了新的部分,等我回去上課的時候,完全跟不上了,所以我想可能今后我不適合機械這個方向,因為這個方向需要很強的數學能力支撐,也許醫學更合適我。”
不管這種“自黑”的理由是否真實,總之,馬歇爾攻讀了醫學。1977年,馬歇爾定居距離家鄉500多公里的帕斯市,成為帕斯皇家醫院注冊醫師。馬歇爾在地圖上用一條線將南半球的帕斯和上海連接在一起,說:我們在一個時區,因此,我們的交流沒有障礙。
1981年在帕斯皇家醫院遇到病理學家羅賓·沃倫時,馬歇爾30歲,對于漫長的醫生培養程序來說,馬歇爾還是一名內科小醫生,名不見經傳,但也正是得益于自己資歷尚淺,馬歇爾腦子里沒有固化的成見,樂于接受新鮮的發現。
羅賓·沃倫比馬歇爾年長14歲,當時已經是一位資深的病理醫生。他很早就在顯微鏡下發現,很多胃炎、胃潰瘍患者的胃里,都出現了一種細菌狀的東西。其他國家的醫生,也有類似的猜測,1980年代初,上海也有醫生提出可以用抗生素治療胃潰瘍。但是,這些研究沒有繼續深入,細菌與胃潰瘍之間的直接關系,還沒有被揭示出來。
當時主流的理論認為,胃潰瘍是一種沒法治愈的疾病,病因主要是壓力、刺激性食物和胃酸過多引起的。如果患者得這種病,醫生常用的治療方式是減少胃酸和改變飲食習慣、休息、調養。醫生們很難相信胃里有殺傷性很大的細菌存在,因為人的胃是一個缺氧而酸性很強的環境,細菌是很難生存的。
當羅賓·沃倫提出一起驗證這一假說時,馬歇爾很樂于嘗試。他給一位80歲的老胃病患者用抗菌素治療,兩周后,老病號說胃痛的感覺沒有了。
但這樣的治療效果還是不能證明細菌的存在,他們首先需要在實驗室里培養出細菌。
常規的細菌培養只需要兩天時間,按照這樣的節奏,馬歇爾多次試驗都失敗了。一次培養細菌時,正遇到過節放假,馬歇爾和沃倫將細菌培養皿放進培養箱中,回家度假了。愉快的假期讓兩人忘記了這些細菌,5天后,助手打電話通知他們,細菌培養出來了。
得到細菌,馬歇爾和沃倫以為自己成功了,他們到學術會議上去發表這個新發現,寫文章給專業雜志,但卻沒有得到主流專家們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