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良+孫紅梅+梁國東
摘要:學生的質量是民辦高校發展的生命線,是衡量民辦高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沒有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大學的根基就會垮掉。民辦高校教育教學的質量根基在學風,學校的肌體細胞是學生,細胞合格,學校的肌體就強健。從嚴治學,學校的教育事業就會興旺發達。
關鍵詞:從嚴治學 民辦高校 學生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7;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5-0013-02
在當代,學風是一所大學精神的集中體現,是高等學校教育教學的根本要求,是立校之本、發展之魂。良好學風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保證。北師大校長提出:“一流大學須有一流學風”。魯迅先生在《兩地書·致許廣平二》中提出:“學風如何,我以為是和政治狀態及社會情形相關的,倘在山林中,該可以比城市好一點”[1]。毛澤東主席在《整頓黨的作風》中提出:“所謂學風,不但是學校的學風,而且是全黨的學風”[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第19條提出:“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基本要求”[3]。高等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好與壞,直接決定著人才培養質量的高與低。教師“教”的質量如何和學生“學”的質量如何,又具體體現在教風和學風上。教師的教風和學生的學風是對待教與學的價值觀、動機、態度和行為取向的集中體現,是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4]民辦高校通過抓教師和學生,但最為重要的是抓學生和學習風氣,來保障教學質量和社會聲譽,是迫在眉睫的重要舉措。
人們通常把學校比作是知識的加工廠,課堂是知識的加工車間,教師是流水線的操作員,學生是知識存儲模式的產品[5]。這個產品如何,要放在實習與就業中去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運用,最終體現在學生“學”的質量上。因此,提高學生質量是民辦高校持持發展的生命線,開展全面從嚴治學工作更是建設高質量民辦高校重中之重的工作。
一、民辦高校大學生生活學習就業能力分析
(1)生活能力分析。學生脫離父母的照顧,步入大學,一切都要靠自己。目前普遍存在:學生寢室衛生臟亂差,個人物品擺放不整齊,集體生活不適應,喜歡獨來獨往。以前穿衣服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現在別說縫縫補補不會外,壞了破了就只有扔了。吃飯叫外賣,送到公寓門口、寢室門口,有甚者送到床頭前。家長一句話:“寧可窮家長,也不能窮了孩子”。學生不會理財,家長更是無限制地給孩子生活費,愛慕虛榮、相互攀比之風日趨見漲。
(2)學習能力分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第2條提出:“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6],這是對高等學校根本職能的一次重申。如今,各地區高考升學率逐年升高,家長最大的心愿是讓孩子上大學,滿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殊不知孩子上大學以后的學習狀況:課上不帶書、不記筆記,課下抄作業;課上睡覺、玩手機,課下打游戲、看電視劇;課上精神恍惚、迷茫,課下神采飛揚;課上提問,不是一問不發,就是一問三不知,課下評頭論足,頭頭是道。進入一種課上課下的循環“怪圈”。部分大一大二、學生,完全是一種放松、忘乎所以的狀態,高考過后的無限度放松,整天被電腦、手機捆綁在一起,甚至睡覺時都摟著手機。沒有手機中的游戲、微信和QQ,都不知道該干什么。電腦、手機占據著他們生活學習中的絕大部分時間,愛不釋手。等到大三想學習時,已來不及。到大四找工作時,才恍然大悟,自己什么也沒學到。
(3)就業能力分析。用人單位反映,應聘學生不是基礎能力不行,就是實踐能力弱,不少學生被排擠在門外,這與“用工荒、招聘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很多學生沒有就業意識,反正是家長能夠安排工作,存在這種不勞而獲心態的大有人在。
二、民辦高校采取從嚴治學的必要性分析
(1)從治校、治教與治學的關系角度分析。從嚴治學是辦高質量民辦高校最根本的因素。本固才能枝榮,根深才能葉茂。從嚴治學,就是要嚴格管理學生和嚴肅學習風氣。擔任哈佛大學校長的美國著名教育家科南特曾經說過:“大學的榮譽,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于它一代一代人的風氣和質量”[7]。如果不嚴格管理,正學習風氣,怎么能培養出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呢?
(2)從學風建設所起的作用角度分析。在高校內部教育與管理中,涉及黨風、校風、教風、考風、學風、系風、班風、寢風八種作風。每種作風所起的作用和對學生的影響程度不同。
毛澤東主席提出“黨風”,即指:“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理論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新的工作作風,這主要的就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8]。黨風對學風建設起到指導、監督與保障的作用。黨員的作風對學生的學風起到表率與引領作用。
校風是一所大學各種風氣的總開關,是高等學校在辦學過程中長期積淀而成的具有行為和道德意義的風氣。清華大學校風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同濟大學校風為“嚴謹求實,團結創新”,北京林業大學校風為“養青松正氣,法竹梅風骨”,華南師范大學校風為“艱苦奮斗,嚴謹治學,求實創新,為人師表”,廣西師范大學校風為“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風為校風的最好表現形式。
教風是教師的品德與才能的集中體現,更是教師素養、作風、治教等的集中反映。教風是校風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風起到引領示范作用。考風,即學校的考試之風氣,是考試過程中形成的一種風氣,既包括教師的監考風氣,又包括學生考試作答的風氣。考風是學風的重要顯性表現形式,更是教風的隱性表現形式。考風正,學風必然正。
教育部副部長趙沁平在全國高校學風建設研討會上提出:狹義的學風指學生的學習風氣;廣義的學風包括學習風氣、治學風氣和學術風氣。一般指“狹義的學風”,即學生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相對穩定的學習風氣與學習氛圍,是學生總體學習質量和學習面貌的主要標志,是全體學生群體心理和行為在治學上的綜合表現。[9]由于各個系(院)專業設置不同,學風就會表現為不同的系(院)風氣,再加上班級群體差異不同,又會表現為不同的班級風氣,最終都會落在寢室風氣上。
寢室是組成班級的最小基層組織,是學生入校后接觸最多的場所,更是各種情況容易爆發的區域,除去睡眠,學生每天在寢室中的活動時間仍有5-7個小時。在學生寢室中開展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開展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占領主陣地,學生管理工作才可能做得扎實、有效。因此,寢室的風氣,直接影響著整個班級的風氣,乃至整個系(院)的風氣,是學風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風建設的根基所在。
總之,校風包括教風和學風,考風體現為教風,寢風決定班風,班風決定系(院)風,最終決定了學風。在校風中,學風建設起到了關鍵性與決定性作用。
三、民辦高校采取從嚴治學的措施分析
(1)抓緊兩個陣地,放松兩個陣地。抓緊第一課堂和寢室兩個陣地。第一課堂是學生獲取基本理論知識的重要場所,在課堂上,學生要養成認真求實的學習態度,養成虛心踏實的學習風格,養成科學的學習方法,學會讀書、學會聽課、學會運籌時間、學會科學用腦、學會知識的積累和轉化。學生的聽課效果和學習狀態,為后面的基本技能奠定了基礎,尤為重要。在寢室中,要養成積極向上的生活習慣,養成健康有為的生活方式,養成和諧有度的人際關系,堅持體育鍛煉,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使生活有規律。
放松第二課堂和第三課堂兩個陣地,而不是放棄。第二課堂是指教學計劃規定的內容,如創新活動、創業活動、社會調查、實習、實訓、實踐等場所。第三課堂是指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自愿參加活動場所,如組織的科技活動、社團活動、競賽活動和專題講座等。兩個陣地要體現“學生以自主學習為主”的原則,讓學生堅定自信、學會放松、得到需求,充分發揮想象力和自主創造性。
(2)抓在日常,嚴在經常。對學生教育與管理,不留“邊邊角”,警示教育處處在;上好“家常課”,抓早抓小不放松。抓早,就是要從大一學生抓起,對大二學生不放松要求,使大三學生養成習慣,大四時也就順應自然。抓小,就是從寢室衛生抓起,從上課遲到、吃東西、玩手機抓起,從三愛(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抓起。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指出:教任何課,最終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學風建設將逐漸實現由外部環境約束到彼此之間影響,直至生活、學習等習慣的養成。
(3)嚴謹治學,嚴格要求。嚴進嚴出是精品,寬進嚴出是次品,嚴進寬出是劣品,寬進寬出是贗品。[10]歐美、日本等大學講“寬進嚴出”。一位海歸學者說:“他在美國讀書時選一位名教授的生物統計學課時,50多名學生最終拿到學分的只有3人”[11]。數據顯示,在西南聯大受過高等教育的8000多人中,正式的獲得畢業證只有2522人。截止到1942年7月,西南聯大物理系最終完成學業者只有9人[12]。這些材料都是西南聯大嚴謹治學、嚴格要求的真實寫照。2014年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在各個高校正在積極準備轉型過程中,高校不論與企業簽訂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還是頂崗實習等模式,都要要求企業與高校一同嚴格要求學生,才能做到嚴師出高徒。
從嚴要求、從嚴治學是教育的規律,不論是公辦高校還是民辦高校,只有從嚴治學,從嚴管理,嚴而有度,學生才能努力學習,早日成才,成才了,學生會感謝學校,有更多的學生成才,學校的聲譽才能提高,在社會上的知名度才會提高,才能有更多的學生愿意到這個學校就讀,這是很重要的。這是對學生有利的,嚴是愛,寬是害。
總之,學校要以學生為本,大學生是一個動態的群體,全面從嚴治學永遠在路上。在全黨深入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方案中,推動全面從嚴治黨的同時,民辦高校絕不能放松從嚴治學的理念,教育學生、管理學生,才是教育的根本,也只有學生合格了,才有學校持久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魯迅.兩地書·致許廣平二[M].上海:上海北新書局,1933.
[2][8]毛澤東.整頓黨的作風(《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3][6]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
[4][12]吳傳喜.從嚴治教從嚴治學努力營造優良教風學風[J].湖北教育(領導科學論壇),2010(3).
[5]楊德廣.教育新視野新理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7]科南特.哈佛大學校長科南特對哈佛大學辦學方針的總結[OL].http://wenda.so.com/q/1363667428061279.
[9]趙沁平.在全國高校學風建設研討會上的講話[R].2002.
[10]張金良.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獨立學院可持續發展方略[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0(11).
[11]陳寶泉.辦高水平大學離不開嚴師[N].中國教育報,2011-08-21.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