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茜子+唐潔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我們不斷創新著溝通方式,使“互聯網+”擴展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在新時期,黨建工作更要與時俱進,運用“互聯網+群眾路線”的這一新方式,走近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
關鍵詞:互聯網 新平臺 輿論引導
中圖分類號:G206;D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5-0044-01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是黨的傳家寶和生命線。群眾路線經歷了時間和實踐的考驗,依舊保有鮮活的生命力,正是因為它與時俱進、始終與人民心連心。進入“互聯網+”時代,昆明要正視網絡時代的新特點、新要求,運用互聯網走好群眾路線,牢牢把握新媒體時代的話語權,最大限度地弘揚核心價值觀,凝聚社會正能量。
一、“互聯網+群眾路線”新優勢
1.互聯網是聯系群眾的新平臺
《2015云南互聯網報告》顯示,2015年6月云南省網民規模達16662萬人,主要年齡為19-30歲且擁有較高的教育程度,其中昆明網民數量已超過500萬。互聯網領域的不斷延伸,為昆明市各級黨政機關及黨員干部開展群眾路線工作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通過互聯網可以更直接、更快速地與千萬群眾互動,通過政務微博、政府網站等新平臺,使群眾足不出戶可以了解政務動態,為進一步實現政務公開提供了便利。同時,黨政干部通過開通政務微博,與網民互動,聽取網民心聲,了解群眾訴求,進一步為民解憂,互聯網已經成為黨員干部走近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的一座橋梁。
2.互聯網是服務群眾的新陣地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尤其是手機用戶的快速增長,也為群眾工作提供了網上服務的新陣地。截止到2015年上半年,昆明市手機用戶已超過600萬,尤其是智能手機的普及使服務群眾的主陣地由便民窗口轉移到了手機APP上。昆明市各級部門也通過建立門戶網站、開發便民服務手機軟件,提供網上便民服務和網絡咨詢窗口,使群眾在家中即可辦理相關事項,不但提高了黨政部門的辦公效率,也為群眾節省了時間。
3.互聯網是群眾監督的新渠道
互聯網信息傳播速度快、受眾廣泛的特點為群眾對政府行為和官員言行實施監督提供了一種新的方式。“網絡監督”也已成為昆明干部監督的新渠道,對常規干部監督機制形成了有效補充。2009年7月,昆明市開通了開通市委書記、組織部長網上信箱、“12380”專用舉報電話,設立“12380”網上舉報信箱等,為群眾監督提供便捷的新渠道。2014年4月,昆明市開通市長微博、昆明發布等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全市黨務政務“三微”發布平臺正式上線公測,在全國省會城市率先推出微博、微信、微視全面融合、優勢互補的“三微”發布平臺,把政務大廳“搬”進微信,開啟了政民溝通、群眾監督新模式。
二、“互聯網+群眾路線”三步走
1.“雙重”創新
群眾路線要保有生命力就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走好群眾路線需要思維和工作方式的雙重創新。領導干部要思維創新,重視網上群眾路線,開展網上群眾工作。黨員干部應該牢固樹立一種“民到哪,我到哪”的意識,并要把懂網絡、用網絡作為一項基本功和“必修課”,自己先當一個好“網民”,客觀對待網民聲音,經常上網看看,及時回應網民訴求。同時要創新工作方式,適應網絡時代群眾的需求。政府部門要著力打造門戶網站、網上辦公、網上民意窗口,用好政務微博、市長微博,暢通溝通群眾的新渠道。
2.“四要”注意
走好“互聯網+群眾路線”要求黨員干部在與廣大網民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掌握網絡用語,注意言辭,不講空話。對網民反映的問題,要即時回答,但不能千篇一律,重復回復反而引起群眾反感。一要認真對待,對于群眾的提問要逐個回答,避免官話套話。二要平等對待。與網絡溝通要平等待人,平易近人,切忌“網絡官僚主義”。三要善用網絡語言。在利用網絡開展群眾工作的時候,要善于運用網言網語,拉近和網民的距離,增加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四要及時溝通。黨員干部走網上群眾路線,要及時回復網民,對于群眾反映的問題要及時解決,樹立黨員干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網絡形象。
3.“多方”合力
中國擁有超過6億網民,由于部分群眾辯謠能力不強,也容易被傳謠者利用,間接傳播謠言,加速謠言的傳播速度,散播負能量,嚴重削弱了黨和政府的公信力。針對網絡謠言的惡劣影響,政府部門、通信部門、司法部門等多方要加強合作,強化網絡監督,共同為群眾提供良好的網絡環境。第一,黨政部門加強網絡宣傳。黨政部門要加強網絡正能量的宣傳,正確引導群眾參與到熱門話題的討論中來,及時更新官方信息,增強群眾對于黨政工作的信心,不輕易信謠傳謠。第二,通信管理部門、互聯網新聞宣傳管理部門和公安部門等多部門聯動,形成網絡監管系統,完善網絡監管機制。多部門開展廣泛合作,建立網絡監控機制,從源頭上控制網絡信息的傳播。第三,司法部門確定定罪標準,追究法律責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手出臺了《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明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增加刑法適用的可操作性,讓互聯網管理的有關法律法規能落到實處,從而準確有力地懲治利用網絡實施的相關犯罪。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