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亞茹
摘要:隨著對外開放政策的逐步實施與深入,我國迎來了越來越多的海外游客。作為中國古代文明的主要發祥地,河南省是傳統旅游大省,有著“河南窗口”之稱的河南博物院的作用至關重要,且具有代表性。而英語語言服務在介紹、傳播河南文化,建構河南良好國際形象方面顯得格外重要。本文嘗試從建構主義理論的視角出發,認為河南博物院對外語言服務能力的變化影響著河南國際形象,由此出發發現其語言服務中存在若干的問題及原因,進而針對如何提升對外窗口語言服務能力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河南博物院 建構主義 語言服務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5-0077-03
近年來, 隨著國家層面上文化“走出去”戰略、“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我國迎來越來越多的海外游客。五千年的華夏文明賦予了中原深遠的人文廣度和文化內涵,同時創建華夏歷史文明創新區,是中央給予河南的歷史使命。河南博物院集中展示了悠久的中原歷史文化,可謂是解讀文化的媒介和橋梁,不斷加強河南博物院對外語言服務能力建設,進而建構河南良好國際形象勢在必行。
建構主義是一種哲學方法論和研究范式,它強調主體對現實的建構,認為知識并不是對現實的準確表征,而是一種解釋和假設,它會隨人類社會的進步而不斷被革新,并隨之出現新的假設。在建構主義理論視角與研究范式下,國際形象“不再是一個客觀既定的個體實物,也不是內生于實物自身的,而是有待被塑造與傳播的一種社會或集體實踐的產物即社會構建物”[1]。
討論博物院語言服務和形象建構的論文很多,為本篇論文提供了很好的參考作用,然而沒能很好結合對外窗口開展語言服務與形象建構之間的關系,故而本篇將從形象建構的視角出發,在提升對外窗口語言服務能力方面以河南博物院為例,探討研究河南省國際形象建構,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一點思考與建議,以此提升河南博物院作為河南窗口的語言服務能力,進而促進河南良好國際形象的建構。完善了建構主義理論在博物館英譯中的應用,將博物館英譯提升到了宏觀角度來探討,將翻譯與形象建構結合起來,不再拘泥于翻譯這一單一學科。
一、河南博物院對外語言服務現存問題及原因
博物院的對外語言服務主要由展品英譯本與英語導服兩部分共同組成,本章將從這兩個方面出發,找出河南博物院對外語言服務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嘗試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
(一)現存問題
1.展品英譯本有待修繕
解說詞屬于應用文本,其翻譯目的是傳達原文信息,側重實用性和交際性。在此基礎上,其具有以下特點:存在大量專有名詞翻譯,影響博物院展品英譯本的整體呈現;偶有文本辭藻過于華麗,造成單詞堆砌、意義抽象。
(1)詞法錯誤損害形象。
博物院的展品英譯本中經常存在詞法錯誤現象,比如拼寫不嚴謹、詞性誤用、語法錯漏等。這些看似細微的問題和錯誤,可能不會對外國游客的閱讀和理解產生大的阻礙,卻會使得他們對于博物院的整體印象乃至其館藏文物的價值產生嚴重的懷疑和輕視。例如在拼寫方面的文物英譯名稱大小寫問題,省內各博物館的譯法并不一致。然而國外一些大的博物館如大英博物館及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官網上對中外文物名稱的拼寫都保持每個單詞首字母大寫,我國如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均是如此。文物名稱都由專家命名,作為專有名詞,其首字母應該大寫。但河南博物院英譯本中專名僅僅第一個單詞首字母大寫,這十分損害博物院整體形象。
(2)句法問題影響形象。
動詞優勢是漢語的一大特點,由于漢語的動詞沒有形態變化,在組織句子結構時,漢語往往從動詞入手,按照動作的承接或語義的關聯性排列動詞,所以漢語的句子中有大量動詞[2],博物院英譯本出現過多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動詞連用現象,并且過度使用并列連詞and去連接。
(3)規范方面有待加強。
標點規范方面,英文標點應空格,所以英文中標點符號的使用及相應空格規范也是語法規則的一部分,在講解詞的印刷過程中要特別留意。排版布局方面,解說詞強調一目了然,深入淺出,所以在排版布局上,最好以年代為線索進行闡述。
2.英語導服有待提升
除了書面的雙語解說展板之外,博物院內解說人員的服務質量也嚴重影響著博物院整體形象的展示與建構,解說人員堪稱“活的展示牌”。
在隊伍配備方面,博物院解說員甚多,但專業的英語解說員少之又少,當外籍來賓前來參觀訪問或舉辦外事活動時,這個問題就顯得尤為突出,這對當前文化的外宣十分不利。
在人員水平方面,博物院英語解說員中存在兼職人員,兼職人員最大的問題即“不專”,大多為業余愛好者。此外,全職的解說員中英語專業的不常見,即使對文物了解夠深,但有時英語語言表達十分欠缺,涉及文物介紹等方面雙語轉換時,有時不能做到靈活把握、即問即答。
在服務用語方面,解說人員對句型選擇、語音語調以及講解詞本身的把握不是十分到位。如繁雜冗長的句子使外國游客生煩,甚至覺得不知所云;口語表達本身存在問題,有時發音不清或不準引人誤解;對講解的側重點和外國游客的興趣點不甚了解,僅僅是平鋪直敘地闡述,甚至對一些自認為“人盡皆知的常識”忽略不解,導致信息傳達的有效性大大減弱。
(二)原因分析
1.思維方式差異
英漢兩種語言隸屬于兩種語言體系,不同的歷史文化和思維方式使得這兩種語言在句法結構上各具特點。西方文化思維方式呈現較強抽象性,但漢文化的思維方式則呈現較強的具象性。
2.人才嚴重不足
歐艷在《文物博物館翻譯初探》一文中指出:文博界懂點英語的人不少,熟悉英語的人不多,精通英語的人極少,呈倒金字塔形。[3]文博翻譯領域人才匱乏,擔負翻譯工作的人員水平良莠不齊,這使譯本的質量也參差不齊。因此,培養文博翻譯領域專業人才,提升博物院英語語言服務水平顯得十分迫切。
3.認識存在偏差
翻譯不是語言間簡單的轉換,而是盡量原汁原味地呈現源語文化信息,這需要翻譯人員付出大量的努力。目前人們對文博翻譯認識上存有偏差,不少人對文物翻譯太過想當然,認為只要懂點英語,隨便轉換下語言即可。無論選擇什么翻譯方法,都要符合“忠實、通順”標準,不能“隨便翻譯”。[4]
二、思考及建議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主體對現實的建構,現實不是既定不變的,而是通過實踐和改造不斷被建構出來的。正是由于現實是通過行動者建構出來的,河南國際形象即為一個變量,而非一個常量。所以,河南博物院作為河南重要窗口,其語言服務能力的提升直接作用于河南國際形象的建構。下面將根據以上現狀的分析,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議,以期引起更多有識之士的重視,達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重視譯后審校
目前博物院譯本中出現的問題十分有損博物院的整體形象,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河南甚至整個國家歷史文化的傳播和發展,所以博物院工作人員應該主動學習或者委托相關機構、高校、科研院所,就館內現存的翻譯問題進行校對和修改。著重從以下幾個層面著手: 規范譯入語的表達,規避低級錯誤;適當附加注釋;慎重擇詞,以免混淆和誤導;完善句式表達,迎合外國游客的閱讀習慣和語言表達習慣。
(二)注重翻譯策略
翻譯人員在進行博物院翻譯時應重視翻譯策略的選擇,將服務讀者作為直接目的,通過使用適當的翻譯策略和方法使譯本“既能連貫自如地傳達原作內容,又符合目的語規范和目的語讀者的閱讀習慣,有效實現翻譯目的”[5]。
重視原文的潛在意義而不追求語言形式,善于打破原文句式,有選擇地進行改譯、增譯,補全必要的文化信息。在文博翻譯中,為了使外國游客獲得輕松且清晰的參觀體驗,有時需要給予他們更豐富的背景文化知識。這就要求譯員在翻譯過程中做到對原文選擇性改譯、增譯,提供可能會影響目的語讀者理解的背景知識。同時勇于減譯,避免過度關注原文外在形式,盡可能滿足外國游客的閱讀習慣。
(三)提升導服質量
1.培養專業隊伍
文博翻譯的專業性和嚴謹性意味著這不是一項可以隨意外包給翻譯公司即可完成的任務。滿足專業性要求,是保證博物館翻譯實用性、目的性的根本所在,亦是博物館翻譯發展成熟、日趨規范的前提。當下博物館翻譯中出現的混亂及不規范的問題,急切需要各博物館努力提升工作人員專業素質,培養一批既精通文物知識又擅長英語翻譯的專業人才,唯此博物館才能真正擔負起傳承與發揚中華文明的歷史使命。此外,積極鼓勵專業的翻譯人才逐漸把目光轉向文博翻譯方向,完善自身知識體系,投身博物館翻譯領域,為提升博物館對外語言服務水平貢獻出一份力量。
2.改善服務用語
博物館內,英語語言服務表現形式多為現場的和即時的解說,這就要求解說人員能通過英語語言現場解決問題, 立竿見影地溝通感情。因此, 其服務用語應盡量達到嚴謹、生動、準確,同時明白易懂、明快簡潔、完整完善。
第一,句型選取上多用簡單句和簡單的復雜句,少用結構復雜的復合句。簡單句短小精練,結構簡明,表意準確,擁有良好的傳情達意功能,連續運用簡單句還會達到干脆有力的效果,提高外國游客對所講內容的接受性。
第二,加強口語訓練,規范語音語調。英語講解員應時刻注意自身的口語表達,包括習慣用語、發音習慣等,多聽多看國外有關方面的原始音頻、視頻資料,基于模仿再進一步形成自己的風格,同時積極參加相關培訓,多做練習,與同行交流,以逐步提升服務水準。
第三,靈活處理講解詞。從文化角度來看,由于中外文化差異較大,各自歷史發展進程不同,外國游客往往對我們人盡皆知的情況不一定了解。所以,講解時有必要靈活處理用語,多做解釋,補充一些人文歷史、風土人情等方面的背景知識, 一是幫助理解,二是喚起興趣。
(四)提升外宣水平
對外語言服務能力的提升是促進外宣的前提,同時外宣水平的提升也催化語言服務能力的改善。為了應對環境、對象、范圍的各類變化,在對外宣傳工作中不能繼續采用老一套的宣傳方式,應積極做到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和內容創新。
理念創新,即要保持思想的敏銳性和開放度,突破舊的思維定勢,努力用新的思想認識開創工作新局面。
手段創新,即要努力探索有助于解決外宣工作難題的新措施新方式,尤其是要適應社會信息化不斷發展的新狀況,充分利用新技術革新媒體傳播手段。同時,致力于增強對外宣傳吸引力,創新對外宣傳內容也是十分必需的,對外宣傳不單單應關注外在層面,更要關注內在的、精神層面的溝通和交流。
三、結語
河南國際形象研究是一個重大課題,本文以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以河南博物院為研究對象,將河南國際形象以及河南博物院對外語言服務水平看做變量,通過分析河南博物院在語言服務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找出推動變量變化的因素,并發揮主觀能動性提出想法與建議,以促使河南博物院語言服務水平的進一步提升,進而推動河南良好國際形象的建構。
同時,我們發現博物館各類解說文本中蘊含大量豐富的文化因素,給文博翻譯工作帶來了相當大的挑戰。植根于不同的歷史文化土壤,中西方人群在文化方面存有很多差異。故在文博翻譯工作中,必須把握好中西方文化差異,在完全掌握譯入語文化知識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開展該項翻譯工作。只有確立語言服務對象、目的及翻譯原則和標準,創建合理的機制,進一步發展文博領域相關的翻譯理論,鼓勵專業人才投身翻譯實踐,才能真正實現跨文化交流的終極目的,讓世界讀懂河南,了解河南,幫助促進河南良好國際形象的建構。
參考文獻:
[1]李智.中國國家形象:全球傳播時代建構主義的解讀[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1:5.
[2]林同濟.從漢語次序看長句翻譯[A].漢譯英實踐與技巧[C].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392.
[3]歐艷.文物博物館翻譯初探[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科版),2006(6):86.
[4]張培基,喻云根,李宗杰等.英漢翻譯理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3:27.
[5]賈文波.文本功能對應用翻譯的策略主導[J].中南大學學報,2004,10(3):377.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