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態度和精神理念,是職業院校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個人發展的需要。文章對“工匠精神”的內涵進行了介紹,并論證了職業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實現培育職業教育中的“工匠精神”的途徑。
關鍵詞:“工匠精神”;職業教育;必要性;途徑
一、“工匠精神”的內涵
“工匠精神”就是指在工作和生產過程中注重細節,追求完美和極致,反復改進,精益求精,將質量和服務提高到99.99%甚至100%的精神理念。
二、職業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1.職業教育的“工匠精神”是支持中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的保障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為祖國培養以就業為導向的具有較高職業素質的專門技術人才的主陣地和主渠道,應該培養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學生,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精神。
2.職業教育的“工匠精神”是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
為了加快推進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需要依靠科技創新與技術創新,而技術升級和產業升級則需要大量的技術技能人才。因此,在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即職業教育過程中,引入“工匠精神”必不可少。
3.職業教育的“工匠精神”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
由于國民對高質量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目前生產與供給無法滿足國民需求,導致大量購買力流向國外。與此同時,國內商品卻處在低質低價的競爭環境中,既不能滿足國民市場的需求,更無法推進行業創新與進步。因此,職業教育作為為企業培養優秀人才的基地,有責任為企業培養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員工。
4.職業教育的“工匠精神”是高職院校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高職院校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主,具備“工匠精神”的畢業生更能得到企業青睞。因此,培養具備“工匠精神”的畢業生更能提高高職院校的就業率和就業水平。同時,畢業生的社會聲譽是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的必要保證。
5.“工匠精神”是學生就業和職業發展的需要
在激烈的就業市場中,具備“工匠精神”的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就業能力較強,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就業質量和水平。而在他們職業生涯中,具有“工匠”職業能力和精神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發展。
三、實現培育職業教育中的“工匠精神”的途徑
1.高職院校將“工匠精神”確立為辦學理念和培養方向,發揚教育引領作用,促進“工匠精神”價值觀形成
高職院校應該將“工匠精神”確立為學校的立校之本和辦學理念,巧妙地與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相融合。特別需要在大學生價值觀的引導教育過程中重視對“工匠精神” 的宣傳,尤其在對國家級、省級比賽中獲獎學生、典型校友的宣傳方面,要拓寬宣傳渠道,加大宣傳力度,從而使“工匠精神” 真正深入高職院校師生的心中。
2.深入研究和挖掘知識和技藝,將“工匠精神”融入教學體系、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中
職業院校應該重塑知識和技藝, 將“工匠精神”融入原有的知識體系中,教學應注重技術和精神并重,以社會經濟發展和產業技術進步驅動課程改革,打造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嚴謹性、概念化、精細化的教育環境,采用案例、項目等方式,將“工匠精神”價值體系植入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中。同時應積極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數字仿真實驗、在線教學檢測等方式,強調與一線生產實踐的結合,加強實驗、實訓、實習環節的課時比重。
3.保障“工匠精神”培育的師資力量
具有專業基礎與職業技能的教師,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各種職業技巧;具備“工匠精神”和職業素質的教師,能夠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具有較高的工匠技藝與職業能力的教師,更能夠感染學生。
4.與地方、企業聯動,為學生提供培育“工匠精神”的實踐平臺
與地方或企業進行合作、建立實習實訓基地、開展校企合作的產品研發與工藝革新、學校為企業推薦優秀畢業生、為企業提供滿意員工等做法,使學校獲得集知識、技術與技能于一體的基本完整的產業鏈。
參考文獻:
[1]王麗媛.高職教育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J].職教論壇,2014(22).
[2]陳玉華.論職業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J].河南教育(職成教版),2016(5):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