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佳 潘中濤 陳瑾 張毅 汪朝明



摘要:為探討地膜覆蓋方式的增產因素,完善黔中山區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技術,采用田間試驗法,以露地直播(CK)為對照,比較側膜覆蓋(A)、寬行覆蓋(B)、全膜雙壟溝播(C)等3種覆膜方式對土壤水分、溫度以及玉米根系、產量的影響。結果顯示:覆膜方式有保水、增溫的作用,覆膜方式提高土壤水分1.4%~3.5%,增高土壤溫度1.7~3.8℃,縮短了玉米生育期5 d。總根干質量表現為C>B>A>CK,均隨著土壤深度逐漸下降。覆膜方式(A、B、C)的株高和穗位高分別比CK增加了9.20%、7.70%、8.24%和13.56%、9.87%、13.11%,莖粗略有提高,葉夾角相反;玉米穗長、穗粒數及百粒質量分別增加了9.45%、10.96%、12.91%,8.40%、9.35%、9.80%和1.97%、2.15%、2.06%;純經濟收入分別增加了25.11%、29.62%和18.84%。覆膜方式通過改善土壤微環境、促進根系生長、營造良好群體結構等因素來提高玉米產量,增加經濟收入。
關鍵詞:玉米;覆膜;產量;經濟效應;根系;水分;溫度
中圖分類號:S513.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6)01—0119—03
近年來西南地區干旱頻發,繼2006年、2007年之后,2010—2012連續3年均大范圍發生嚴重干旱,在玉米播種期溫度異常,降雨不足,導致出苗不齊;玉米灌漿期溫度偏高、嚴重缺水,影響玉米灌漿,給玉米生產帶來嚴重影響和巨大損失。2013年貴州的干旱尤其嚴重,大部分地區玉米顆粒無收。地膜覆蓋栽培措施,具有阻礙土壤蒸散、改善土壤的水、熱和養分條件,以增溫、保墑栽培模式,應用范圍已經擴大到所有適宜的區域和作物,并取得了顯著的增產效果。國內以北方干旱地區的覆膜栽培技術最為成熟,已經成為北方旱作農業生產中協調水熱資源重要的栽培措施之一。在貴州覆膜技術應用于煙草、辣椒、馬鈴薯等作物生產較多,在玉米生產的應用較少,在連續多年的干旱迫切要求下,尋求適應干旱條件的玉米栽培措施亟待解決。因此,本研究以耐瘠抗旱玉米品種安單3號為材料,通過比較不同覆蓋方式對玉米水溫、增產及經濟效應的影響,有利于在農業生產中因地制宜,解決面臨的主要問題,在生產上合理選擇不同覆蓋耕作,為當地玉米的科學生產提供理論依據和指導。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4年5—11月在安順市農業科學院試驗基地進行。試驗地耕層土質為黃壤土,土壤理化性狀:pH值5.20,有機質含量12.45g/kg,堿解氮含量84.10 mg/kg,有效磷含量24.23 mg/kg,速效鉀含量45.65 mg/kg。前作為綠肥。選用當地主推玉米品種安單3號為材料。
1.2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共4個處理:(1)露地直播(cK)。整地后開溝直接播種,不覆蓋地膜,等行距80 cm。(2)側膜覆蓋(A)。起等距底寬80 cm、高15~20 cm的壟,采用80 cm寬的地膜覆蓋壟面,玉米播種于膜兩側。(3)寬行覆蓋(B)。寬窄行100 cm:60 cm,寬行上覆膜、雙行播種,采用120 cm寬地膜。(4)全膜雙壟溝播(c)。寬窄行,寬行80 cm、窄行40 cm,大小壟相接處形成播種溝,用150 em地膜邊起壟邊覆膜,膜與膜之間不留空隙,相接處用土壓住地膜。
各處理人工覆膜、播種,每個處理3個重復,4行區,行長5 m,播種密度49 500株/hm2。5月4日播種,播種前施有機肥1.5 t/hm2,基肥(復合肥,N、P2O5、K2O含量均為15%)375 kg/hm2。追肥(尿素)分為2次施入,第1次于苗期(150 kg/hm2);第2次于大喇叭口期(225 kg/hm2),其他管理與當地實際一樣。
1.3測定項目
(1)土壤溫度和水分。于苗期、拔節期、吐絲期、灌漿期和乳熟期,使用手持農業氣象檢測儀(TNHY-D,托普公司)測量,于晴天10:00—11:00、15:00—16:00分別測定行間土層10 cm的溫度、水分,每個小區連續測3個數值,最后將2個時間段的值平均即為當天的數值。(2)根干質量。于吐絲期采用雙向切片法取樣,連續取2株。以第1株與第2株的1/2株距處到第3株與第4株的1/2株距處為長,以1/2行距為寬,挖長方形樣方分層取根,每20 cm 1層,取根深度均為80 cm,將每層所取的土層分別裝入網袋,用水沖洗根系,剔除雜質并撿出死根后,80℃烘干至恒溫稱根干質量。(3)于乳熟期調查植株農藝性狀,分別調查株高、穗位高、莖粗。(4)成熟期測定產量,實收4行測產,每小區取10穗調查穗部性狀。數據采用2010 Excel及SPS 11.5軟件進行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覆膜方式對玉米生育期的影響
表1所示,覆膜方式下玉米整個生育期提前5 d,其中播種至出苗提前3 d,拔節至成熟期提前了2 d,不同覆膜方式之間的影響一樣,說明覆膜方式引起的生育期提前,主要作用于播種至出苗階段。由于在玉米封行之前,植被覆蓋度低,太陽光照射區域廣,且薄膜在初期受損程度也低,土壤表層溫度、水分等微環境改善明顯,進而促進了作物出苗。在生育后期,玉米前期建立良好的群體,及其土壤微環境的改善,同樣也加速了生育進程。
2.2不同覆膜方式對土壤水分、溫度的影響
由圖1可知,隨著玉米生育期的進程,水分呈單峰趨勢,均以吐絲期的水分最高,4個處理的趨勢一致。與CK相比,3個覆膜方式(A、B、C)在苗期、拔節期、吐絲期、灌漿期、乳熟期的土壤水分分別高了2.3%~4.1%、3.1%~3.5%、1.4%~2.4%、2.7%~4.1%、2.5%~3.3%,且3個覆膜方式土壤在各生育期均顯著高于CK,以C>A>B,3個覆膜方式之間的差異不顯著,說明覆膜方式有保墑作用。圖1還顯示,隨著玉米生育期的進程,溫度呈單峰趨勢,均以吐絲期至灌漿期的溫度較高,處于23~28℃之間,4個處理的趨勢一致。與CK相比,3個覆膜方式(A、B、c)在苗期、拔節期、吐絲期、灌漿期、乳熟期的土壤增溫為3.1~3.8℃、3.0~3.6℃、3.0~3.7℃、3.0~3.5℃、1.7~2.2℃,且3個覆膜方式土壤溫度在各生育期均顯著高于CK,以C>A>B,說明覆膜方式能夠顯著提高土壤溫度,但增溫效果因生育期進程及不同覆膜方式有所不同,在吐絲期之前的增溫高于吐絲期之后,因為玉米封行前后陽光直射于薄膜的程度不同所致。土壤溫度、水分均以C>A>B>CK,由田間覆膜程度不同引起土壤蒸騰作用、呼吸作用及熱量傳遞、水分循環等因素的不同導致。
2.3覆膜方式對玉米根系的影響
表2顯示,4個耕作方式玉米的總根干質量均隨著土壤深度增加逐漸下降。3個覆膜方式玉米的根干質量在每個土層幾乎都高于CK,其中在0~20 cm土層中,A、B、C根干質量比CK分別增加了12.53%、10.57%、14.07%,且差異均顯著,即覆膜方式能夠促進玉米根系的生長,且于0~20 cm土層中的作用較明顯。在0~20 cm土層中,覆膜方式根干質量所占比例高于CK,20~60 cm中相反。說明玉米根系主要集中于0~20 cm土層中,且覆膜方式耕層的玉米根系發育較CK的旺盛,因為覆膜使耕層水分增加,能滿足根系的生理需求,未覆膜方式根系只能向深處吸水才能滿足生理需求。
2.4覆膜方式對玉米產量的影響
從表3可知,覆膜方式對玉米農藝性狀的影響以株高、穗位高較為明顯,3個覆膜方式(A、B、C)的株高和穗位高分別比CK增加了9.20%、7.70%、8.24%和13.56%、9.87%、13.11%,差異均顯著;莖粗略有提高,葉夾角相反,覆膜方式的玉米植株表現為良好的冠層結構,能夠更好地接受陽光,進行光合作用,提供高產的可能。3個覆膜方式(A、B、C)玉米的產量均高于對照,處理分別增加了11.24%、10.78%、14.37%,差異均顯著。玉米的產量以C>A>B,但三者之間的差異均未顯著。玉米穗部性狀的影響以穗長、穗粒數、百粒質量較為明顯,3個覆膜方式(A、B、C)下3個指標比CK分別增加了9.45%、10.96%、12.91%,8.40%、9.35%、9.80%,1.97%、2.15%、2.06%,差異均顯著,說明覆膜方式通過增加穗長、提高穗粒數和百粒質量以致提高玉米產量。
2.5覆膜方式對玉米經濟效應的影響
3個覆膜方式與對照在肥料、農藥、機耕的投入相同,覆膜方式比對照多用地膜物資,各種覆膜栽培方式的理論覆蓋度不同,綜合覆膜方式用工覆膜、回收地膜、免中耕用工,A、B、C處理分別比對照少用工22.5、22.5、7.5個/hm2。經濟效應如表4所示,3個覆膜方式(A、B、C)的產量帶來的產值均高于CK,分別增加了11.24%、10.78%、14.37%,綜合物資分別多了51.41%、32.13%、64.27%,勞動力投入分別少了25.0%、25.0%、8.33%,總投入分別多了0.32%、-4.07%、10.85%,純經濟收入分別增加了25.11%、29.62%、18.84%。綜合產值與投入,覆膜方式的純經濟收入均高于對照,以B>A>C。
3總結
3.1覆蓋栽培下土壤溫度、水分效應對玉米生長的影響
本研究顯示,覆膜方式的土壤水分、溫度均高于露地直播,且以玉米生長前期的幅度較大,這結果與多數研究的結果一致。地膜覆蓋下墊面區域的土壤與大氣隔離開來,抑制了2個區域的熱交換和水分交換,土壤表層中的通過增溫大量蒸發,凝結在地膜內壁,大大減弱了長波輻射,而短波輻射基本不受影響,導致薄膜內土壤表面以上的狹小空間溫室效應大大增強,膜內空氣溫度和土壤表層溫度較高,土壤溫度的變異對水汽在土壤孔隙中的運移起重要作用,通過表層和深層溫度變化率的異同和變化規律,加大了膜下的相對濕度,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地膜覆蓋增加了土壤溫度,保蓄了土壤分水,增強了玉米生長和抗旱能力,同時,也加快了作物的同化速率,從而促進玉米提早成熟。已證實作物根系吸收養分需要通過呼吸作用提供能量,土壤的呼吸作用強度(包括根系和微生物)作用直接影響到吸收養分的能力,耕層土壤溫度與土壤呼吸速率呈顯著的線性關系,一定的范圍內(玉米一般在30℃左右)土壤呼吸速率隨著土壤溫度的升高而加快,覆膜方式增加溫度,從而提高土壤呼吸作用,進一步促進根系、植株的生長。
3.2覆蓋栽培對玉米產量的影響
關于覆膜方式能夠提高玉米產量的結果與多數研究者的結果一致,而對穗部性狀的研究有所差異,有的研究認為玉米有效穗數、穗粒數和百粒質量是提高產量的主要因子,也有些認為增產來自穗長、穗粒數、百粒質量的提高,本研究與后者的結果一致。作物產量及構成的差異取決于該地區該時段的降水情況、土壤含水量及作物生育期的長短,玉米生長大部分的養分都來自于土壤,由于覆蓋提供了良好的水、熱條件,促使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增強,土壤可吸收態養分增加,田問相對濕度提高也能有效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和葉片利用率,有利于玉米根系的吸收利用,促進玉米生長發育,也有利于玉米胚乳生長期形成較多的籽粒數和較為粗壯的果穗,從而獲得高產。覆膜方式提高產量帶來產值的增加,同時減少中耕用工,但地膜物質的增加,綜合投入與產值,覆膜方式的純經濟效應比CK(露地直播)的高,3個不同覆膜方式的純經濟效應以B(寬行覆膜)>A(側膜覆蓋)>C(全膜雙壟溝播),鑒于日常管理的便利、經濟效應收入,建議實際生產中采用B(寬行覆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