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軍+顧皓



摘要:完善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基于層次分析法,構建衡量農戶社會化服務參與程度的指標體系,計算各環節的重要性權重,以江蘇省蘇北地區獲得的304份調研問卷及案例為基礎,運用多元回歸模型分析農戶社會化服務參與程度差異的影響因素。結果表明,勞動力流轉、村莊社會化服務程度對農戶社會化服務參與程度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家庭農業勞動力人數對其有顯著的負向影響。
關鍵詞: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戶參與程度;層次分析法;實證分析
中圖分類號:F3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6)01—0452—03
當前,我國農業正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過渡時期,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作為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支撐著分散農戶,為他們提供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生產性、非生產性服務。近年來,一些學者對社會化服務體系進行了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社會化服務體系形成條件、現狀及發展對策等。何軍等認為,政治經濟體制的改革和農業市場化程度的提高是社會化服務體系形成的重要條件;關銳捷等認為,我國社會化服務體系已初步形成組織載體多層次、服務內容多元化的格局,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服務內容與農民的需求差距大、生產要素配置不合理、農業服務機構體制不深人、民間主體承擔風險大等;郁大海等認為,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的對策主要在于轉變政府職能、加強組織載體、提高金融服務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中要完善獨特的組織優勢,應強化專業合作社及龍頭企業對農業的金融支持,建立現代農業風險防范體系,要改革政府服務機構體制,提高農村資金供給能力。實證分析主要圍繞社會化服務需求方面,孔祥智等基于2007年山東、山西、陜西3省6縣323戶農戶的問卷調查,對其橫截面數據進行Probit回歸分析發現,農戶內部稟賦如年齡、教育程度對農戶技術服務需求的影響顯著,化肥、良種購買的需求僅與區域經濟狀況相關。
目前,農戶類型出現分化,既有集中又有分散,現代農業不再滿足農民實現自給自足,技術從農民中分離,農村社會化服務需要構建和完善以生產銷售、科技、信息和金融為主體的服務體系。本研究在分析農戶對農業服務需求程度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建立農戶社會化服務參與指標,合理量化農戶對社會化服務各環節的需求,補充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存在的不足,將研究領域進一步向微觀層次拓展,以期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完善提供有益參考。
1社會化服務參與程度的指標建立
1.1框架分析
基礎層次的農戶經營分散、非組織化,單個農戶的信息搜尋成本高,而農業社會化服務為農業生產的發展提供強大推動力,是實現農業服務規模經營的一條重要途徑,客觀上要求其內部各環節、各領域、各經營主體進行分工合作。農業服務通過集中化、專業化、一體化的服務形式,不僅有利于擴大農業服務經營主體的規模,還有利于形成關聯產業的群體優勢,實現服務上的規模效益。
農民土地不僅具有財富功能,而且具有養老保障功能,導致農民不愿意放棄土地的使用權;不同的機會成本會影響農戶對社會化服務需求的程度,目前農民務農機會成本高,逐漸形成兼業性特征,從而促使其對社會化服務的需求增加,往往會選擇其他收入更高的非農行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擁有完善的技術知識,服務上的規模效益減少了生產成本,相較于農民,社會化服務組織具有比較優勢,現代農民往往會選擇服務外包,而非傳統農業的自產自銷。
1.2評價因素的選擇及權重確定
為有效衡量農戶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參與程度,本研究采用層次分析法計算社會化服務體系中各環節重要性的權重,并以此作為農戶參與程度的依據。根據種植業社會化服務各環節的內容,結合其他成果及專家意見建立層次結構模型(圖1),包括產前、產中、產后服務3個一級指標Bj和7個二級指標Ci;向專家和農民進行調查,對社會化服務各環節的重要性進行兩兩之間打分比較,并將數據匯總,建立比較矩陣,運用軟件對各環節重要性權重進行分析計算,詳見表1,結果表明,3個一級指標中,重要性順序分別為產中服務、產后服務與產前服務;7個二級指標中,播種育苗服務排列首位,其次為收割服務,其余排列也與專家預測的結果相一致。
2調研數據描述性統計分析
2.1調查情況概述
2013年6—8月,對江蘇省蘇北5市(縣)8鄉鎮12個村莊的386戶農戶進行調研,回收問卷386份,其中有效問卷381份,被調查的農戶中有304戶從事農業生產。本研究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戶為研究對象,從微觀角度分析農戶對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參與程度及影響農戶參與程度的因素。調研農戶的基本情況為:家庭平均人口3.877人,其中從事農業的人數平均為2.191人;從事農業人員平均年齡52.28歲,受教育年限為7.249年;平均每戶擁有土地2.259塊,耕地面積0.316 hm2,平均家庭總收入55 766元。
需求度是指某一環節中通過社會化服務體系完成生產的農戶占所有農戶的比例。由表2可見,江蘇省調研地區農戶購買良種、化肥服務的需求率較高,農戶不僅僅局限于村小店購買等渠道,這可能與農技站、糧種公司的積極宣傳推廣有關;播種育苗及收割服務的需求率也普遍偏高,樣本農戶主要選擇租用農機、雇傭收割隊等方式,這反映當前機械化水平較高,導致農戶普遍選擇租用農機代替勞動力;獲取價格及銷售服務環節樣本農戶的需求率較低,調研地區農戶余糧的銷售渠道較少,多數選擇販子上門收購,少數農戶會選擇合作經濟組織收購這一渠道,對于這一問題,村政府可以引導農民組建銷售合作組織,或者與龍頭企業簽訂銷售合約,以拓寬農戶的銷售渠道。
2.2農戶對社會化服務參與程度的現狀
農戶對社會化服務參與程度的計算公式為:
2.3農戶就業情況對社會化服務參與程度的影響分析
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流向城市,許多村鎮缺少青壯年勞動力,從而出現農業老齡化、女性化的現象,再加上近年來許多農民從農業生產轉向其他行業,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機會成本增加,農業從業人員數也越來越少。因此,本研究將農村勞動力流動及農民兼業現象對農戶社會化服務參與程度的影響予以分析。首先,將樣本農戶分為勞動力流轉農戶、非勞動力流轉農戶2種類型;其次,根據調研實際情況,將夫妻共同外出打工僅留老人在農村的農戶歸類為舉家遷移,家庭中除外出打工人員仍有勞動力在農村的農戶歸類為個人遷移型,對勞動力流動型農戶進行細分,同時將非勞動力流轉型農戶分為純農戶、兼業戶。
由表3可見,純農業戶共50戶,占總樣本數的16.45%,其社會化服務參與程度均值最小,這部分農戶的年齡相較于其他樣本偏大,由于他們沒有從事其他行業,往往擁有更多的時間務農;勞動力流動型農戶達125戶,占總樣本數的41.12%,其中舉家遷移僅剩老人在家務農的農戶數有43戶,夫妻中有1人外出打工的農戶數達82戶,勞動力轉移情況較為普遍,這部分勞動力流動型農戶社會化服務參與程度均值較高,可能是由于青壯年勞動力的轉移,家中務農存在老齡化及女性化的現象,無法完成繁重的農活,從而選擇機械化服務來代替自身的勞動力;非勞動力流轉的兼業戶達129戶,占總樣本數的42.43%,近半數農戶同時從事農業、非農行業,其社會化服務平均參與程度也不高,這可能是由于這部分農民還居住在各自村中,當遇到農忙時節,他們會選擇下班或請假來務農,因而參與程度較勞動力流動型農戶要低一些。
2.4土地經營規模對社會化服務參與程度的影響
樣本農戶種植面積平均為0.316 hm2,其中最小值為0.013 hm2,最大值為2.667 hm2,種植規模大、中、小均有。因此,本研究針對農戶種植規模對農戶社會化服務參與程度的影響予以分析。由表4可見,農戶經營土地規模主要為小、中性規模,大規模種植農戶相對較少;小規模農戶社會化服務的參與程度均值較低,主要集中在>20%~60%之間,這部分農戶可能由于耕地面積小而選擇通過自身勞動力來代替機械化服務;大規模農戶社會化服務的參與程度均值較高,主要集中在20%以下及>60%~80%之間,前者農戶會選擇雇傭勞動力來代替機械化服務,后者農戶由于存在服務上的規模效益,會選擇租用農機、收割機來替代自身勞動;中等規模農戶的參與程度均值在3組樣本中最高,主要集中在>40%~80%之間。
3結果與分析
3.1模型說明與變量設置
本研究采用的多元回歸模型為:
式中:serv為農戶對社會化服務參與程度的得分情況;age為農戶中從事農業生產成員的平均年齡;fem為家庭中從事農業生產是否以女性為主導,fem=1表示以女性為主導,fem=0表示以男性為主導或男女數量相等;edu為從事農業生產成員的平均受教育年限;flow為農戶中是否有外出打工的勞動力,flow=0表示此農戶沒有勞動力流動,flow=1表示具有勞動力流動的人口;land為人均耕地面積;linc為家庭總收入的對數形式;org為村莊擁有社會化服務組織的程度。根據村莊社會化服務程度情況,按0~9進行打分,分數越高,表示社會化服務程度越強。
3.2統計分析與解釋說明
統計結果表明,各解釋變量相互之間的相關系數不高,方差膨脹因子均小于10,這說明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利用stata 8.0軟件對數據進行回歸發現,模型的整體效果良好。由表5可見,農戶家庭勞動力流動是影響參與程度的重要因素,“是否為勞動力流動農戶”變量的系數在5%水平上顯著,且系數為正,這說明農戶如有外出打工的勞動力,則此農戶參與社會化服務體系的程度越大,這與之前的預測一致;家庭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人數也是影響農戶參與程度的因素之一,“從事農業生產勞動力人數”變量的系數在5%水平上顯著,且系數為負,這說明農戶從事農業人數越多,其參與社會化服務程度越小;村莊社會化服務程度是影響農戶參與程度的重要因素,“村莊社會化服務程度”的變量系數在1%水平上顯著,且系數為正,這說明村莊社會化服務程度越高,該地區農戶參與程度越高;農戶中從事農業生產勞動力的平均年齡、平均受教育水平、人均耕地面積對農戶社會化服務參與程度的影響不顯著。
4結論與政策建議
以江蘇省蘇北地區304戶農戶的調研數據為基礎,分析影響農戶社會化服務參與程度的決定因素。結果表明,家庭從事農業生產人數、勞動力流動型農戶及農村社會化服務程度對農戶參與程度的影響顯著;農戶平均年齡、受教育年限、家庭收入對農戶參與程度影響不顯著。
在此基礎上,提出政策建議為:(1)應發展社會化服務主體,提高服務水平。村鎮社會化服務水平是農戶參與的基礎,政府應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民間組織的支持,提高組織的服務質量和服務范圍;(2)針對不同類型農戶,結合各地自身特點,并根據經濟的發達程度、農業產業化及社會分工水平,因地制宜構建有特色的社會化服務體系;(3)農戶對社會化服務的參與程度受外部因素及農戶自身因素共同影響,政府因結合當地農戶自身特點及該地農業特征有效地制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