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旋,陳塏鈿,張偉紅,劉 敏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咽喉科醫院,廣東 廣州 510080)
兩種不同教學法在五年制醫學生耳鼻咽喉科見習帶教過程中的對比研究
吳 旋,陳塏鈿,張偉紅,劉 敏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咽喉科醫院,廣東 廣州 510080)
目的 探討案例式立體教學法(CTTM)和案例教學法(CBL)在五年制醫學生耳鼻咽喉科見習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方法 比較CTTM和CBL教學法在耳鼻咽喉科見習教學中的作用,將見習學生隨機分為實驗組(CTTM組)與對照組(CBL組),見習結束后采用考試和問卷調查法進行教學效果評估。結果 考試總成績及病例分析成績,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對CTTM滿意率達88.5%;在典型疾病具有系統性,提高臨床思維能力、探索創新能力、病例分析與理解能力、學習成績、學習興趣,增加見習教學信息量等指標上,CTTM教學效果均優于CBL(P<0.05)。問卷調查結果顯示,CTTM組畢業后愿意從事耳鼻咽喉科工作或報考耳鼻咽喉科研究生的人數比例明顯較高。結論案例式立體教學法適應現代醫學教學發展趨勢,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良好臨床思維,是一種較好的耳鼻咽喉科見習教學方法。
耳鼻咽喉科;見習教學;案例式立體教學法
臨床見習是培養醫學生臨床能力的初始階段,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臨床見習又是一個全新的學習領域,學習環境、方式及方法都與理論學習階段有著顯著不同。在這一階段,學生必須改變以往以“聽”為主的學習方式,通過詢問、觀察、思考、分析、操作等實踐活動,將所學醫學知識與臨床實踐有機結合起來,達到將醫學理論知識轉化為臨床能力的目的。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咽喉學科經過多年發展,現已成為教育部國家級重點學科、衛生部重點臨床專科、省級精品課程。目前,耳鼻咽喉科見習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如下[1]。
(1)耳鼻咽喉科學飛速發展,其三級學科的建立促進了臨床診療水平的提高,也使教學內容有了很大變化。在見習教學時間安排上,由于課時偏少而教學內容繁多復雜,學生容易走馬觀花,學習興趣低,見習效果不理想。
(2)耳鼻咽喉科的專科檢查部位深、隱蔽、狹小,觀察困難,需要被檢查者合作并會造成不適等,致使操作困難,學生常回避臨床操作訓練,導致對疾病解剖結構認識膚淺,相關疾病學習能力無法提高。
(3)案例教學法(case-basedlearning,CBL)已長期應用于臨床教學。初期進入臨床見習的學生,由于缺乏一定的專科基礎知識,很難較快具備臨床病例理解能力、探索能力和自學能力。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能發言不積極,學習不主動,思維與見習脫節。考試前學生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復習,學習負擔重。
針對以上問題,有必要對耳鼻咽喉科見習教學方法進行改革。近年來,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很多先進的教學方法不斷涌現,如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立體教學法及案例式立體教學法(casethree-dimensionalteachingmethod,CTTM)等。CTTM是將案例教學與立體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融會貫通、有機結合并拓展進行教學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集多種教學法于一體,發揮了多角度、大信息量和系統性的教學優勢,已經成功應用于多個臨床學科教學[2~4],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本文擬觀察CTTM和CBL兩種教學方法在耳鼻咽喉科見習教學中的實踐效果,并進行對比評價。
1.1 對象
選取中山大學2011級醫學系五年制臨床見習生24組,每組6~8人,見習時間為一周,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CTTM組)和對照組(CBL組)。為保證研究可比性,盡量減少研究偏差,安排一位高年資副教授脫產帶教。
1.2 教學方法與實施
對照組采用CBL,具體操作:(1)帶教教師床邊介紹病例、示教,出示影像學圖片及檢驗結果。(2)臨床病例示教后,提出2~3個問題,要求見習生針對問題查閱教材、文獻。(3)病例討論時由3~4名見習生分別解答以上問題,帶教教師根據回答情況引導見習生思考、分析臨床病例。
實驗組采用CTTM,具體操作:(1)見習前提供典型臨床病例,要求見習生登錄學校網站進入精品課程系統,結合病例簡介進行網絡學習。(2)帶教教師準備典型病例多媒體課件,充分利用視頻教學、電化教學、多媒體教學等手段,立體、多維度展示典型病例特征。(3)帶教教師床邊介紹典型疾病病例并示教。(4)帶教教師根據收集的病例資料,利用多媒體課件系統化展示典型疾病解剖結構、病理特征、癥狀、體癥、輔助檢查,與見習生進行問答式討論。(5)結合病例的診斷和治療,提出尚未解決的問題,介紹學科進展與研究熱點,激發學生研究興趣。
1.3 評價指標
1.3.1 考試成績 見習結束后進行考試,包括基礎知識題與病例分析綜合題。
1.3.2 問卷調查 考試結束后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要求見習生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作評價。問卷調查項目:典型疾病具有系統性,提高學習興趣、病例分析與理解能力、臨床思維能力、探索創新能力、學習成績、自學能力,增加見習教學信息量,掌握理論知識等,評價分為優秀、良好和一般3項,良好和優秀評價所占比率為良好率。
1.3.3 對耳鼻咽喉科的興趣及關注程度 統計畢業后愿意從事耳鼻咽喉科工作或報考耳鼻咽喉科研究生的人數。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t檢驗與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顯著性。
2.1 考試成績
兩組考試成績經獨立樣本t檢驗,總分及病例分析成績差異有顯著性(P<0.01),而基礎知識成績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考試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考試成績比較(±s,分)
n實驗組對照組P組別 總分91.00±2.75 82.00±2.45<0.01 78 72基礎知識成績48.00±1.25 48.00±1.21>0.05病例分析成績43.00±1.39 34.00±1.55<0.01
2.2 問卷調查結果
共發出調查問卷150份,回收150份,回收率為100.0%,實驗組回收78份,對照組回收72份。采用四表格卡方檢驗,其中增加見習教學信息量,典型疾病具有系統性,提高臨床思維能力、病例分析與理解能力、探索創新能力、學習成績、學習興趣,減輕學習負擔,對教學方法滿意度9項,實驗組與對照組問卷良好率差異有顯著性(P<0.05)。在掌握理論知識、提高自學能力方面,兩組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體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對各自教學方法的評價[n(%)]
2.3 對耳鼻咽喉科的興趣及關注程度
畢業后愿意從事耳鼻咽喉科工作或報考耳鼻咽喉科研究生的,實驗組為19人(24.4%),對照組為7人(9.7%),兩組差異具有顯著性(χ2=5.60,P=0.018)。
近十年來,耳鼻咽喉科學取得了飛速發展,教學內容有了很大變化,而見習教學課時卻始終偏少。此外,耳鼻咽喉解剖結構復雜,多為深部隱蔽的腔隙結構,沒有熟練的臨床操作很難檢查清楚。怎樣使見習生更易理解,并通過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已經成為耳鼻咽喉科學教學工作者共同關注的問題。
現階段我國大多數醫學院校臨床見習采用CBL,該教學法具有簡單、便捷等優勢,但也存在單調、枯燥、乏味,學生缺乏主動學習意識、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臨床實踐效果差的弊端。我們從臨床工作實際出發,參考其他臨床學科教學經驗,以綜合培養學生臨床思維、啟發學生創新思維、提高臨床工作能力為宗旨,設計了適用于耳鼻咽喉科見習的案例式立體教學法(CTTM)。CTTM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通過視頻教學、多媒體教學、精品課程網絡教學等手段,精心設計教案、課件,立體展現仿真病人和臨床病例討論資料[5]。CTTM實現了由單一化教學到立體化教學的轉變,集多種教學法于一體,使學生有機會與帶教教師一起討論病例、交流思想,達到了教學相長、上下互動的目的,可提高整體教學水平[3]。
從表1可見,實驗組和對照組總分及病例分析成績差異有顯著性(P<0.05),而基礎知識成績差異無顯著性,說明CTTM可以顯著提高見習生病例分析能力,提高見習教學質量。
從表2可見,在提高學習興趣、臨床思維能力、探索創新能力、病例分析與理解能力、學習成績,減輕學習負擔,增加見習教學信息量等方面,兩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而在掌握理論知識、提高自學能力方面,兩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提示CTTM不影響見習生掌握理論知識、提升自學能力,且能激發學習興趣,使其對耳鼻咽喉科典型疾病有更深刻的了解,增加見習教學信息量,提升臨床思維能力、探索創新能力及病例分析與理解能力,有助于培養見習生臨床思維,加深對耳鼻咽喉科疾病的認識。多種能力的提高實質上達到了素質教育的目的,為見習生今后進入臨床實習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CTTM模式下,見習生已深入了解疾病的臨床特點及處理原則,學習負擔明顯減輕,見習滿意度更高。本研究結果提示,CTTM適應現代教學發展趨勢,強調教師的組織指導作用,同時重視培養見習生學習興趣和臨床思維,啟發創新性思維,實現了教與學的優化組合。
調查還發現,畢業后愿意從事耳鼻咽喉科工作和報考耳鼻咽喉科研究生的人數,實驗組多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究其原因,首先是CTTM調動了學習主動性,大大激發了見習生對耳鼻咽喉科學的興趣,增強了耳鼻咽喉學科的影響力;其次是鍛煉了見習生各種臨床能力,增強了其對臨床實習的自信心。
綜上所述,案例式立體教學法是一種適合現代教學理念的教學形式。在耳鼻咽喉科見習教學中應用該教學法,師生之間互動交流,教學成為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在醫學理論和臨床實踐之間架設了一道溝通的橋梁。相信經過進一步充實和整合,案例式立體教學法會在耳鼻咽喉科見習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1]吳旋,張偉紅,陳錫輝.耳鼻咽喉科臨床見習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西北醫學教育,2012,20(3):599-601.
[2]徐向田.案例式立體教學法(CTTM)在傳染病教學中應用初步評價[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14):81-83.
[3]曾展鵬,黃楓,莊洪,等.案例式立體教學法在中醫骨傷科學中的構建與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5):87-88.
[4]祖雄兵,張暉輝.案例式立體教學法在泌尿外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2,22(10):103-104.
[5]徐向田.一種新的醫學教學方法——案例式立體教學法(CTTM)[J].科技信息,2009(6):344.
G424.1
B
1671-1246(2017)09-0102-03
注:本文系2013年中山大學本科教學改革研究課題(16300011);2016年中山大學本科教學改革研究課題(80000-319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