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伶
思政教育是學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做好思政教育工作有利于協調社會需要與個人需要,使個體的思想認識、情感理性、價值追求、價值認同符合社會整體價值追求,并引導個體不斷認知自我、體驗自我、領悟自我及創造自我。為了確保思政教育的功能得以實現,應根據教育主體、客體的自身特點設計教育目標與具體化的教學任務,不斷優化教育過程,并在此基礎上創新思政教育要素。本文探討了中職學校的思政教育創新策略,旨在提升中職思政教育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育)涉及到心理學、教育學、法學、政治學及哲學等學科,以培養優良的思想品德及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為教育目標,具有凈化、激勵、凝聚及導向價值,還有助于塑造理想人格、激發個體的精神動力與調控個體的品德行為。對此,要注意根據中職學校師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思政教育,以提升中職教育質量。在中職學校開展思政教育時應把握好教育原則、教育機制、教育規律與教育結構,優化教育環境,還應注重創新教育形式,以充分發揮思政教育的功能,增強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1 入學教育創新
入學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開端,入學教育質量可對思政教育開展進程、開展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創新入學教育可以使思政教育有一個良好開端,以良好開端優化教育過程、教育效果,徹底扭轉不良思想,以正確的思想指導行動與引領行動,促使行動得到良性發展,由此提高教育的成功率。在創新入學教育時應把握好思政教育的重點,包括中職校園生活教育、校紀校規教育、道德法紀教育、心理教育、學風教育及專業思想教育等。以強化思政教育意識,讓師生認識到思政教育的作用與意義,為二年級的道德素質教育、社會與家庭責任教育、三觀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情操教育、健康人格教育,三年級的職業道德與職業理想教育、創業與擇業教育等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開展入學教育時可利用軍訓訓練禮貌用語、行為規范、儀容儀表、坐姿及站姿等,在早操與晨練中灌輸學校的管理制度、校紀校規、教學原則,以端正思想,養成勤奮刻苦、早睡早起等生活習慣。同時在校園廣播中播放具有勵志作用的歌曲,利用校園歌曲激發不怕挫折與勇于挑戰的精神,使中職校園中的師生保持良好精神風貌。此外,可以采用主題班會、校園晚會等形式開展入學教育,以相對輕松的方式,如歌舞表演、座談會等在潛移默化當中實施思政教育。
2 課堂教育創新
課堂教育是思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形式,創新課堂教育是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成效的關鍵。在創新課堂教育時可采用以下方法。首先,應保證思政課堂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使教育對象愿意接受及內化思政理論。講課時要做到以情動人、以理服人,注重聯系實際,避免空洞說教。例如,在講解典型案例時,可以引導教育對象思考:如果自己遇到案例事件,會怎么做?在電視或報刊上有沒有見到過類似典型案例的情況?身邊曾發生過類似情況嗎?再如,講解國家政策與政黨制度時,可以組織演講、辯論、寫文章等主題競賽,或利用視頻進行教學,確保教育對象能夠以感性的、直接的方式接受思政理論知識,并將理論知識內化為品格。其次,應利用課堂教育調控與規范個人行為,利用典型形象激勵教育對象。例如,對于沉溺網絡問題,可采用哲學中的“一分為二”理論說明網絡技術的利與弊,培養網絡道德,引導合理上網與文明上網,實現趨利避害。此外,應確保思政教育能夠滲透到其他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向其他學科滲透思政教育時要注意緊扣教材,保證自然滲透;結合學科的教學特點選擇滲透方式與滲透點,保證思政教育滲透過程的生動性、針對性與計劃性。
3 文化教育創新
校園文化是實施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在創新文化教育形式時可以從制度文化與環境文化兩個方面入手。在制度文化教育方面,可針對中職學校的管理需求制定懲罰、獎勵、檢查、評比等規章制度,如評比“賴寧班”及“雷鋒班”等模范班級,以有效約束師生的生活、學習與工作。也可以制定針對班集體的契約性、公約性條文,并利用契約性或公約性條文營造集體性行為準則,控制與引導師生的行為舉止。還可以利用一些非強制性的制度,如習俗、慣例等培養教育對象的行為習慣與思想品德。例如,加入社團前參加一次公益活動,畢業前組織感恩教育活動等。為確保中職學校的環境文化能夠有效支撐思政教育,可以開設舞蹈、攝影、繪畫及音樂等課程,讓教育對象自主參加藝術活動,在藝術教育中陶冶高尚情操。同時利用校園網站、校園廣播、櫥窗畫廊及黑板報等宣傳法律知識、環保知識,使教育對象可以了解更多法律法規、增強法律意識,學會避免違法行為及維護自身權益,并增加對社會環保的感性與理性認識,進而增強自身的責任感,學會自覺保護環境。此外,應注意優化閱覽室、圖書館的文化環境,讓師生在舒適環境中閱讀與學習,進而改善思政教育效果。
4 結語
綜上,應在認識上及實踐上重視創新中職思政教育,創新思政教育時應并重教育方法與教育內容的變革,使中職學校的思政教育成為一個多維度及多層次的整體性教育系統,優化整合多種教育資源,合理配置教育要素、科學調整教育結構。另一方面,要統一協調好教育環體、教育介質、受教育者、教育者之間的關系,創新介體表現形式,發揮教育介體的橋梁作用與紐帶作用。此外,應把握好人性化的思政教育原則,立足于自我教育、強化滲透教育、重視對話教育,保證思政教育全面兼顧心理、法紀、道德、思想及政治教育。
(作者單位:四川省華鎣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