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改革發展對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當下的教育背景下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成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努力思考的問題,作為小學數學教師,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首先應該有清晰明確的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目標合理改善教學方法,讓每一步教學步驟的實施都能得到更好的完善,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更快地完成教學目標。本文根據目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對如何提高小學教學效率進行以下幾點方法淺談。
1 創建和諧的課堂環境
在教學中,不僅教師的教學方法對小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著很大的影響,教師為學生所創建的課堂氛圍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更喜歡活潑有趣的課堂氛圍,數學知識相對來說略顯枯燥和乏味,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教師需要有意識地給學生創造一個有趣的課堂。比如說,在上課前,教師可以給學生講一個小笑話,或者以聊天的形式把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一起;在上課期間,教師還要注重給課堂設置活躍點,當學生快要走神或者是注意力減退時,教師要利用一些詼諧幽默的教學內容去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課堂始終保持一種和諧生動且學生高度集中的狀態,這樣才能讓課堂高效地進行。在教學新知識前,教師應有意創設生動、愉悅的意境,揭示知識間的聯系,從而提高課堂效果。在創設情境上,教師可以把故事、游戲引入課堂,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操作。例如,在教學“簡易方程認識”前,可安排這樣的情境:“小紅吃3根火腿,小蘭吃的個是小紅的2倍,小蘭吃多少根呢?如果用數學該如何表示呢?”學生們會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引出教學內容,帶學生們進入新知識的學習。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將數學問題還原為生活中常見的、能理解和接受的問題,也就是說,將數學“生活化”。這樣,學生不僅能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也能把數學學習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當然,在教師提出問題后,也要注意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大膽嘗試解決問題。教學中讓學生思考、創造性的充分發揮,更好的培養了學生的思考能力,二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于設計好問題,激發思維,針對學生思考中的問題給以有的放矢的指導。
2 實行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近幾年來在很多小學課程中得到了運用,小學數學教學也不例外。合作學習,顧名思義就是教師把學生分成幾個實力相當的小組,進行團體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教學的實施來源于對小學生平時生活的觀察。小學生總是喜歡幾個人一起玩耍,分成隊伍進行游戲,或是放學后幾個人一起回家。在學習中,小學生也更偏向于集體學習。教師可以模仿生活中的游戲給每個小組分配相同的學習任務,在相同的時間內,通過檢測不同小組的學習成果,對每個小組進行一定的評測,選出優勝的小組進行一定的獎勵。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同一小組之間的同學能夠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分享智慧成果,查漏補缺,小組中的每個學生都需要為集體貢獻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承擔著各自的任務,再加上學生之間的不斷交流討論,能夠讓平時那些喜歡打瞌睡、開小差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習效率。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小組合作的時候,要多走下講臺,觀察學生的合作學習情況,適當地指導,公平地評選優勝小組。
3 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動手實踐
數學教學要取得好的課堂效率,必須要引導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活動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在此,我們特別強調會做,因為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真正將所學知識消化、貫通;通過實踐,學生在“觸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比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軸對稱的特點是,可以讓學生自帶一面小鏡子。首先讓學生照一照身邊的物體、數字、人在鏡子里的成像,這時會有學生發現,“鏡子里的數字倒了。”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疑問繼續追問:“怎么樣倒了?是上下倒了還是左右倒了?”這樣一步一步的引導就可以讓學生很容易了解鏡面對稱的特點。
4 結語
在課堂上應充分發揮教師的授課技術,充分利用有利資源,巧妙地激發學生學習樂趣,運用學生樂知善知的天性,將學生引入數學的世界,感受數學的魅力。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小學數學課堂保持活力,作為教師,只有不斷努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
(作者簡介:楊春梅(1975- ),女,寧夏同心縣人,專科,寧夏吳忠市同心縣第四小學,小學一級,研究方向:小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