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旭


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學習策略是衡量一個高職學生是否會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標志,英語水平的高低也決定了英語成績的優劣。此文旨在分析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以對日益增加的高職高專學生的英語學習起一定的建議和指導作用。
1 序言
由于社會進步科技發達,知識日新月異,世界經濟日趨一體化的今天,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國際交流不斷擴大,市場對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能否運用流利的外語和外界交往成為判斷一個人能力的重要指標。而英語作為國際性語言交際工具就顯得更為重要了。教會高職學生學習英語,給高職學生傳授有效的學習英語的策略已被視為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因此對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探究和運用就顯得十分重要。
要教會高職學生學習、教會他們思考已成為近年來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問題。一方面,掌握學習策略已成為衡量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的根本標志。另一方面,作為指向認知目標的一種心理操作,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策略既是高職學生問題解決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促進高職學生認知發展的重要途徑。
重視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科學研究對解決當前英語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有重要意義。首先,可以改進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大面積提高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質量。特別是能促進或改進因學習策略掌握不好的學習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減小他們英語學習的困難。其次,能更有效地促進教師的教學。教師通過英語學習策略的教學,能減少教學與訓練課堂時間,達到減輕他們學習負擔的目的。然后,有利于實施素質教育。信息時代,個人對學科知識的掌握是有限的,而掌握獲取知識的策略才是至關重要的。
關于學科學習策略,以及英語學習策略研究比較系統,有很多種分類。國外主要流行下面的三種分類:
1.1 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情感策略
O Mallev 和 Chamot(1990)根據信息處理的理論,將策略分為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和社會情感策略三大類。元認知策略用于評價、管理、監控認知策略的使用;認知策略用于學習語言的活動之中;社會情感策略只是為學習者提供更多接觸語言的機會。這三類策略之中元認知策略高于其他兩類策略,而每一類又包括若干小類。
1.2 直接策略和間接策略
Oxford(1990)根據策略與語言材料的關系將策略分為兩大類:直接策略和間接策略。直接策略就是策略的使用與所學語言有直接聯系;間接策略就是策略的使用與所學語言沒有直接聯系。直接策略包括記憶策略、認知策略和補償策略,間接策略包括元認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會策略。
1.3 學習語言的策略和運用語言的策略
Cohen(1998)根據運用策略的目的,把學習策略分為兩大類:學習語言的策略和運用語言的策略。前者指為學習語言而使用的策略,后者指為運用語言而使用的策略。學習語言策略包括識別材料、區分材料、組織材料、反復接觸材料、有意識記五小類;運用語言策略包括檢索策略、排練策略、掩蓋策略(為掩蓋自己語言知識不足所采取的措施 )和交際策略四小類。
2 探究方案
2.1 探究問題
一直以來,高職高專學生的英語學習的狀態令人不滿意,在英語學習中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英語本來不是他們的專業是公共課,這更是讓學生們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對學習策略知識了解甚少,在英語學習中不能恰當地使用學習策略,從而導致學習的效率低,學生成績很不理想,失去英語學習興趣和信心。不能有效地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發展自己的認知結構。因此,本文主要分析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學習策略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來解決這些問題。
2.2 探究對象
本文以仙桃職業學院的 2016 級 426 位學生為研究對象,他們分別是醫學院、機電學院、藝術傳媒學院的大學一年級學生。
2.3 探究工具和數據分析
本文以問卷調查的方式來進行實證研究,問卷包括20 個問題,含蓋個三個方面內容: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和情感策略(見表1)。主要從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反思,學習者如何接受語言材料,如何存儲語言材料,如何組織語言知識,如何理解語言結構,如何提高語言操作的技能,以及學生的學習動機,信心,合作意識等方面了解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運用情況。
在研究過程中所發問卷 426份,實際收回 418 份。隨后對問卷的結果進行了兩項統計。第一項是平均分統計(見表 2),第二項是問卷中各項的分項得分率統計(見表3)
3 探究結果和討論
對 418 份問卷的平均分統計的結果來看,總平均分只有 29.4 分,占總分的 49%,可見其高職高專學生的英語學習策略的整體水平較低。再看具體分值分布情況,42 分以上僅占 8.1%,36 分以上僅占 16.2%,也就是說只有 16.2% 的學生達到合格水平。30 分以上占 40.5%。24 分以上占 81.1%,24 分至 0 分占 19.8%,得總分的40% 以下者20%。從以上數據分析我們得出結論: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策略水平整體較底,具體體現在高分
段人數過少,中底段(40~ 50% )人數密集分布的態勢。從第二項即分項得分率統計的結果(見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策略調查分析表2)來看,高職高專學生的三種英語學習策略方面都存在較嚴重的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1)元認知策略方面。突出存在的問題就是學生在學期或學年開始之前很少制訂學習計劃,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安排。僅有 19.3% 的同學經常制訂學習計劃。其次,缺乏自我評價和自我管理能力。表中顯示 31% 的同學經常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評估和反思,36.9% 的同學經常對學習任務的完成進行階段性管理。自我管理和評估是完成學習任務以及完成的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
(2)認知策略方面比較嚴重的問題在于預習策略的使用,調查結果說明有 24.3% 的同學經常做預習工作,而64.7% 的同學很少進行預習。第二,及時復習策略的使用。第 11 項的結果告訴我們,僅有 24.4% 的同學在學習一段時間之后,經常思考所學的重點內容,從而溫故知新。而 67.2% 的同學很少做到這一點。第三,自主選擇學習材料來鞏固和提高英語綜合能力方面。第 12,15 告訴我們僅有大約 24% 的同學自主選擇課外材料進行閱讀和口語等訓練。
(3)情感策略方面表現在面對困難的決心和學習的恒心。有 43.7% 的同學很少去設法克服學習中的困難直到達成學習目標為止。
4 結論
經過以上分析,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策略存在諸多問題,具體體現在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和情感策略三個方面,這些問題的存在阻礙了學生的英語的發展。為了幫助高職學生提高英語學習策略水平,改變英語學習現狀,為他們的專業發展服務,特提出以下對策。
(1)學習有關英語學習策略知識,增強英語學習策略意識。舉辦學習策略專題講座,讓學生了解學習策略知識的內容和重要性,意識到運用學習策略的必要性,它和學習成績的正相關性,以及對人生發展的重大意義。
(2)進行一定時間段的學習策略訓練。1短時訓練。指學習和運用一種或幾種策略于實際任務中。該訓練包括給學習者提供關于策略價值的信息,怎樣使用以及什么時候使用和如何評價策略的成功使用。2長時訓練。長時訓練不僅要訓練短時訓練的上述內容,而且特別注重訓練學習者監控和評價自己的操作。同時,長時策略訓練的時間更長,包括的策略更多。不論是哪一種訓練,所選擇的策略應該是在調查中存在嚴重不足的,需要解決的問題的策略,比如在我們的調查中發現以下策略應列為首選:制定學習計劃策略,自我學習評價策略,預習策略,復習鞏固策略,自選學習材料策略,記課堂筆記策略,學習材料的精加工策略,克服學習困難策略等等。
(3)運用多種訓練方法。策略教學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如發現法、觀察法、專門授課法、討論法、合作學習法和日常教學滲透。不同訓練方法的選擇應該根據訓練的內容和目的來確定。如果要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意識宜采用討論法,合作學習法等;如果要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策略知識就可以采取專門授課法;如果要訓練某些具體的學習策略,則應選擇日常教學滲透法,觀察法練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仙桃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