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琳
小學數學新課標指出,要靈活應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培養其數學思維[1]。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創新并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游戲教學法就是一個適合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本文將重點對該教學方法的實踐策略設計及應用進行探討。
一、小學數學游戲性教學策略設計重點
游戲性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通過游戲來激發小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調動其主動性,進而有效提升其數學學習效率及質量。所以,教師在設計游戲性教學策略時,必須始終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圍繞其學習特點設計[2]。
一是選定游戲主題。由于教學主體為小學生,所以游戲主題及開展方式設計必須滿足小學生學習特點和情感價值。小學生年齡較小,社會閱歷少,愛玩仍是其天性,同時他們的數學知識積累還比較少,且理解能力不強,因而教師應選取難度偏低、富有兒童趣味的主題游戲,以有針對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比如,“看圖識數”“數學問答”等主題游戲,能夠給學生不同的學習感受,讓他們充分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二是游戲應用設計。在游戲性策略的應用設計上,需要教師在備課階段完成,而要使游戲性教學策略的優勢及效用充分發揮,就需要教師在設計教學流程上,把游戲性教學策略與數學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基于主次層面看,以教為主、游戲為輔,所以,數學教師需要把游戲性教學策略應用到教學內容中,使游戲能夠更好地輔助詮釋數學基礎知識,進而更好地簡化教學內容難度,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二、小學數學游戲性教學策略的應用方法
1.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小學數學中常用的最為直觀有效的一個游戲教學法,能讓小學生切身參與到角色扮演中,吸引和集中學生注意力,讓他們全身心投入課堂學習中,進而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小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比如,在蘇教版三年級“分數簡單計算”教學中,可基于這一應用題來教學:“楊同學手中的核桃數量是汪同學的3倍多1個,而汪同學手中核桃數是錢同學的1/2還多2個,錢同學手中有4個核桃,請算出楊同學和汪同學的核桃數。”通過角色扮演來講解,選取3名學生分別扮演題目的角色,并分配道具,把抽象的內容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進而讓他們更好地理解題意,迅速找到解答題目的思路,得到正確答案。
采取角色扮演游戲教學法時,要做好這幾點:首先,教師需要選取有助于小學生身心良好發展且和小學數學內容相關的游戲情境,讓學生進行該項游戲教學,把教學內容充分融合到游戲中,不得為片面追求游戲效果而忽略數學教學的目的。其次,教師可根據選好的角色扮演情境,準備好必要的道具,進而更好地吸引學生參與課堂游戲的興趣和積極性。最后,在完成角色扮演游戲后,教師需要及時為參與扮演、回答問題的每名學生進行客觀、合理、具有激勵性的點撥和評價,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2.創新解題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理科性學科,通過創新解題策略來實施游戲教學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而讓學生的數學知識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全面提高。所以,數學教師可通過創新解題游戲性策略來輔助課堂教學。同時,數學教師在應用該游戲性策略來輔助課堂教學時,應選取符合小學生數學理解能力水平、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及和數學教學內容相關的創新性題目,把數學課堂教學知識點充分融入創新解題游戲中,進而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鍛煉學生數學創新能力及其數學基礎知識的理解能力。
總之,基于新課改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充分聯系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規律,應用好游戲教學方法,設計多樣化的教學策略,讓相對抽象的數學知識更為具體化、趣味化,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學習中,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實現優質高效的教學。
參考文獻:
[1]楊勇堅.試論小學數學游戲性教學策略的設計與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師版),2016(8):88-89.
[2]顧 文.智力游戲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的原則與策略初探[J].現代基礎教育研究,2014(3):187-192.
(作者單位:云南省鎮雄縣潑機鎮中心學校)